張首魁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提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是對陜西五年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肯定和更高要求,蘊含著對經濟工作規律的科學把握,為新時代陜西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需要深刻理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的內涵、認識“高質量”的本質、領會“更大步伐”的要求。
陜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擘畫
習近平總書記對“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第一項要求就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結合陜西發展機遇、發展態勢、發展基礎為新時代陜西經濟工作描繪的新畫卷。
建立在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形勢任務的科學把握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他對陜西發展的意見是“結合陜西實際”的。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要求“扎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五年前的要求,是在面對經濟進入新常態,“一帶一路”使陜西地處向西開放前沿位置、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的地位作用,在經濟更多依賴投資拉動的情況下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中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五年后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在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是在陜西面臨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機遇,是在五年來陜西“各項工作有了新氣象新變化”的情況下做出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性、發展性。
建立在五年來陜西追趕超越工作的成效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反映了與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提出“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對陜西工作要求的進一步拓展和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15年在陜西調研時,我提出了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你們認真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黨中央對陜西的工作是肯定的”。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強調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和上升的。這種前進和上升是建立在前期發展基礎上的。五年來,陜西地區生產總值從2014年的17689.94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5793.1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從46929元增加到6664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4366元增加到3609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932元增加到12326元,經濟總量從全國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經濟結構明顯改善,特色農業優勢凸顯,糧食產量“十六連豐”。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經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對陜西工作肯定基礎上的再激勵。
建立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陜西實踐要求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就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部署,鮮明提出“新時代抓發展,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把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檢驗各級領導干部的一個重要尺度”。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創新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協調發展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形成關中、陜北、陜南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發展清潔生產,推進綠色發展”。開放是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打造內陸改繭開放新高地”。共享成為發展的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三大導向”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更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2019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積極進取,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三大導向”。
堅持問題導向需要著力破解陜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一個問題,只有當它被提出來時,意味著解決問題的條件已經具備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陜西發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的不平衡、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創新引領的不充分、對外開放的不充分、市場環境和市場主體培育的不充分。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瞄準靶向、精準施策,各個擊破。要從產業結構優化人手,把先進制造業集群做優做強,提升數字經濟、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推動產業向中高水平邁進。要統籌推進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推動陜北陜南特色產業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格局。要加快彌補農村基礎設施短板,著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要以調整優化科技投入和產出結構,深化軍民、部省、央地融合,做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以自貿區、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國際航空樞紐為引領,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涵養市場主體的良好經濟生態。
堅持目標導向需要明確既定目標與戰略目標。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力量。堅持目標導向,就必須明確發展目標,以目標引領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帶來挑戰。”這里的既定目標指的是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完成既定目標,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要深刻認識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只有穩住經濟基本盤,才能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能,恢復正常經濟秩序,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新的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要落實到并通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來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是從既定目標邁向戰略目標的科學路徑。新時代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把陜西的區域目標與國家發展總目標主動對接、主動對標對表,努力提高陜西目標與國家目標的匹配度和契合度。要緊緊抓住新發展理念設定目標、分解目標。要進一步在科學研判形勢機遇的基礎上,明確陜西經濟量的目標與質的目標。結合陜西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特征,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明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體系。
堅持結果導向需要明晰經濟工作成效的評判標準。堅持結果導向,就是要看經濟發展成果是否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是否能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歷史的檢驗。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再次強調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決不能為發展經濟而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真正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民族負責,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明確提出“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以及“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體育健身產業市場化發展”等。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指示批示,都在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準則。陜西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好創新驅動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增強為子孫后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的責任感。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扶貧產業培育、國資國企改革、“放管服”改革上出實招、求實效,接受人民的評判和歷史的檢驗。
“更大步伐”是有幅度有力度有深度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談到陜西發展時提出,“陜西地處西部地區,在新時代也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他講到了陜西人民獨有的古代秦人那股“擰勁兒”。要把陜西人民的“擰勁兒”體現在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實干上,把這股“擰勁兒”轉變為發展的幅度力度深度,在新時代追趕超越中邁出“更大步伐”。
“更大步伐”必須要有成效上的幅度。追趕超越的目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實實在在的,既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也不是掛在墻上的規劃,而是必須要落實到推動陜西經濟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中。追趕超越步伐邁的如何,要體現在發展成效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強調,新時代陜西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創造新的更大業績,不斷邁上新的臺階,陜西要“在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為中華民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就必須用發展成效的幅度,來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更大步伐”。新時代的經濟轉型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更大步伐,“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是“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更大步伐,體現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體現在推動產業升級、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上,體現在推進5G等新型基建投資上,體現在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和降低生產成本上,體現在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的建設上。特別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的要求,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牽引,以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為突破,讓創新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更大步伐”必須要有改革上的深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改革開放的巨大優勢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要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更大功夫”。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要采取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為優質產能釋放騰出環境容量和生產要素,加大新基建、公共服務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要在營商環境上下硬功夫,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幅度“簡政放權”,加快實現“一扇門、一張網、一次辦”。加大國企改革力度,在競爭類省屬國企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決清理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下大力氣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頂格落實國家減費降稅政策,把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作為主攻方向。提升產業鏈水平,要抓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著力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化競爭優勢。暢通經濟循環,要堅決破解影響市場配置要素、制約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市場體系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要以自貿區試驗區建設為引領,“突出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舉措”,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構筑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更大步伐”必須要有措施上的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指出,“希望陜西廣大干部群眾只爭朝夕,真抓實干,在新時代各項工作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要在危機和挑戰中搶抓和創造機遇”。陜西新時代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要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將追趕超越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聚焦發展中的難題、工作中的不足,創新性開展工作,謀劃思路舉措,拿出務實辦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解放思想,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時宜、阻礙發展的思維定式、擺脫發展的路徑依賴,緊盯目標不動搖、抓住機遇不放松、對標先進不停步,強化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特別是要在“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有機結合,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上深化舉措;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在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上下硬功夫,在“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上要有大突破,要在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上有大動作,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有狠招,在陜南陜北關中三大區域協調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要制訂行動計劃和工作方案,明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定下時間表和路線圖,以“踏石留印抓鐵留痕”的力度一項項推進、一件件落實。要加強對高質量發展的考評,促進形成爭先恐后、勇立潮頭的比拼態勢。用考評來檢驗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的成效。把對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考評,作為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本欄目由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與《當代陜西》雜志社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