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交通學校 肖福文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教師、教材和教法的改革(簡稱“三教”改革)是職業院校關于“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學要素,也是影響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最直接的因素,其中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核心,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實現途徑,通過摸索“怎么教”,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方法和路徑。
在當前的汽修專業課堂教學模式中,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職業情境缺乏和教學手段落后等現象,具體表現如下。
(1)教學模式單一。體現在以傳統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形式居多,缺乏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和模塊化教學等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不足,過度地強調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而忽略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目標的培養。
(2)缺乏職業情境。表現為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地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單一技能訓練,沒有大量引入企業職業情境,沒有將課堂搬進工廠、實訓車間,缺乏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與企業工作的需求脫節。
(3)教學手段落后。表現為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來改造課堂教學,特別是缺乏大量的慕課、微課、微視頻和虛擬內容,教學組織主要關注線下教學,對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收集、整理和運用不足,對共享學習平臺的利用不夠充分。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汽修專業開展“雙線六環”混合式教學十分必要,不僅符合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更是培養面向未來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背景下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職業教育最重要的學習理論是情境學習理論與認知學徒制,它提出了學習者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和社會交互,進行某一領域的學習,其中職業工作情境包括崗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和典型案例的要素。當代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任務是讓青年人學習工作,為其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即是“基于工作的學習”,反映在課程和教學層面就是“工學結合一體化”,即: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來實現學習。汽修專業“雙線六環”混合式教學模式(圖1)是指通過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相互融合,通過一環線上自主學習,二環線下案例引入,三環線下項目驅動,四環線下情境再現,五環線下成果展示,六環線上復盤提升等6個環節,實現學生在線上學習知識,熟悉技能,線下基于工作情境的學習,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提升能力、培養素質的目的。

圖1 汽修專業“雙線六環”混合式教學模式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教師在授課前需要進行教學設計,重點關注以下3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其實很多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會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對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的關注度不夠,其實知識和能力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教授知識并不等于能提升能力,只有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職業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知識是可以學習、教授的,而素質是不能夠通過學習而直接獲得的。因此教授知識、訓練技能是教學的底層目標,在此基礎上需要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通過能力的提升,來實現素質的培養,因為素質培養才是最關鍵的,它對獲取知識、訓練技能、提升能力發揮著主導作用。而知識、技能和能力對增強素質又發揮著促進作用,如圖2所示。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通過雙線融合、六環遞進、層層深入,最終實現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到素質目標的達成,具體過程如下。

圖2 教學目標之間的內在關系
課前教師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搭建線上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同時結合行業企業相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篩選各個章節的核心知識點和技能點,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查詢、收集、整理現有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結合學校的教學設備開發相關的知識微課和技能微視頻,然后按照課程章節來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并根據各個知識點和技能點的要求,結合相關的微課和微視頻資源,設置一系列引導性的問題或測試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相關網絡課程知識點微課和技能點微視頻的學習,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各個章節知識點和技能點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發起相關討論,讓學生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進行線上交流溝通,提升線上自主學習的效果,如圖3所示。

圖3 一環線上自主學習
通過線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先自主完成相關知識點微課和技能點微視頻的學習,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為線下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得線下教學分別有所側重,對于學生掌握不太好的內容在線下教學時進行強化講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收集、整理相關教學內容對應的職業工作情境,這里包括典型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工作案例和真實問題,如圖4所示。把企業崗位的真實工作情境引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內容就將來的工作內容,通過工作來實現學習,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給學生植入一個概念,只有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工作崗位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實現能力的提升。

圖4 二環線下案例導入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任務的層次包括“封閉性”的學習任務,即給出詳細的指導和指示,答案一般是唯一,例如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學習內容。而“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即給出概要的和指導性的提示,答案可以是多個,例如職業工作情境中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任務、典型案例和真實問題。而“設計導向性”的學習任務,即用引導性問題引導完整的工作過程,答案存在不確定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逐漸從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咨詢者和引導者,而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也越來越強。學習領域的典型表現形式是項目教學,通過項目去驅動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任務”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主要包括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測控制和評定反饋等6個步驟,如圖5所示,需要學生根據“開放性”的任務,組織若干個學習小組,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培養。項目教學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實施項目教學的過程中,當計劃環節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布置任務、自己完成作業、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來完成計劃的制訂,此為學生自我控制的學習過程。當決策難以完成時,通過實施準備、示范、模仿和練習等4個階段的教學法,促使決策能正常進行,此為教師控制的學習過程。

圖5 三環線下項目驅動
通過項目任務驅動教學,學生已經開始具備解決“開放性”任務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了知識目標向能力目標的跨越,在此過程中,小組合作、分工協作、交流研討和實踐檢驗都是圍繞具體的工作情境展開的,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學習,在提升能力的同時,素質也慢慢得到了培養,教師教授的角色開始淡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越來越強。此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設計導向性”的學習任務,用一些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回顧項目驅動實施的過程,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情境再現問題解決的過程,如圖6所示,一方面強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反思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從而不斷完成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使得每位學生都能發現自己解決問題的優勢和不足,進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圖6 四環線下情境再現
在經歷了線上探新知、線下激興趣、提能力和培素質等4個環節后,需要團隊進行成果展示,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挖掘各個環節的所取得的成果,形成具體的呈現內容,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大家集思廣益把團隊取得的成果展示分享出去,可以是一個設計思想,可以是一個決策流程,也可以是具體的成果,總之要挖掘問題解決過程中最具特色的點來進行展示交流,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協作,交流研討,更需要有問題解決的回顧、思考和提煉,使得學生學習的過程越來越趨于工作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得到加強,學習越來越有成就感。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線上總結復盤,需要每位學生圍繞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文字復盤,一方面回顧、復習自己所學的內容,另一方面需要回答3個問題:一是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新技能,提升了哪些能力、素質?二是改變了哪些舊知識、舊技能,哪些能力、素質需要加強?三是下一步行動是什么,如何來加強知識、技能的學習,如何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培養自己的素質?如圖7所示,大家先各自進行總結,然后發到網絡學習平臺,小組成員之間進行點評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進一步促使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的達成。
通過引入情境學習理論與認知學徒制,使學習者通過參與實踐共同體的活動和社會交互,進行某一領域的學習,結合課程崗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典型案例和真實問題,開展基于工作的學習,強化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來實現學習,極大地提升了學習效率。
通過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相融,將課堂進行延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課后復盤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的達成情況,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通過一環線上自主學習、二環線下案例引入、三環線下項目驅動、四環線下情境再現,五環線下成果展示和六環線上復盤提升,層層深入,按照目標層層推進,更多地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培養。

圖7 六環線上總結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