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剛
美是純潔道德、涵養心靈的重要源泉,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德、智、體、勞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文件,為推進學校美育搭建了強有力的制度體系,哈爾濱市第三中學(以下簡稱哈三中)美術教學一直秉承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引,堅持做好美育工作,從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到設立規范優質的實踐活動、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環境、再到優化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致力于打造出豐盈的特色化美術教學模式。在新時代,用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去建立新做法,解決培養人的問題。
構建科學的美術教學體系
在加快推進現代化美術教育進程中,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從實際出發,遵循美育教學規律,結合新課標,關注學情,構架出適應國情、符合學生成長規律要求的現代化美術教學體系。
哈三中美術教學體系的構建,站在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戰略高度,以突出系統化、特色化為目標,形成多維度、多樣化的結構展現。從結構維度,形成了豐富的課堂教學、多彩的實踐活動、高雅的校園文化、精彩的藝術展演四位一體、融合促進的多元立體的教學模式;從知識維度,形成以傳統藝術為主線,融匯西方藝術的知識體系;從目標維度,形成以立德樹人為本位,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方位引導。多元立體的教學模式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呈現出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互促進、普育課程與個育課程相互結合、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相互關聯的具有現代化特色的美術教學體系。美術教學體系的構建使我校的美術教學更加科學有序,同時也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
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術課程
學校美術教學體系以課程建設為主體,重視基礎知識學習,強化課程的豐富性,注重課外知識的延展,加強課堂實踐環節。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哈三中美術課程的整體規劃設計以普通高中新課標、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學校三級育人教學目標為依托展開設計。課程開設學段設在高一上、下學期和高二下學期;課程內容的設置突出基礎性、選擇性、多樣性;知識內容以傳統藝術為主體,實現東、西方藝術的交互課程,課堂教學為小班額授課模式。
高一上學期開設美術鑒賞和立體構成兩門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屬于必修、普育類課程。鑒賞課程是必修類課程,培養學生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觀察、體驗、聯想、鑒別與評價,從而獲得審美經驗。立體構成課程是創意實踐類課程,是學校美術學科的大學先修課內容,意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高一下學期開設書法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屬于選擇性必修、普育類課程,是學校落實傳統藝術進校園國家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一環。書法課程建設一直在積極探索,不斷實踐,課堂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書法教學模式,使書法教學變得更加有意義。
高二下學期開設篆刻、設計、軟陶——瓦當、繪畫四門可供學生同時選擇的課程。課程性質為選項課,屬于選擇性必修、個育類課程。采用工作室授課模式,學生可以在自由、輕松的環境里進行動手實踐學習,經過一個學期,每位同學都會掌握一門專業技能。
校本課程:在落實國家三級課程過程中,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積極進行課程 資源的深入挖掘,開發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各類特色校本課程,如茶藝、漢服、版畫、國畫、民俗刻紙、剪紙、沙畫、色彩搭配、左右腦思維訓練、速寫 等,豐富和補充了美術課程體系,增加了學生的審美體驗,開闊了學生的人文視野。
無論是基礎課、選項課還是校本選修課,學校都注重使用情景教學、主題教學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和愛好,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審美理想。從而形成以國家藝術學科為核心,以多藝術門類滲透為脈絡,以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為兩翼,以社會資源為補充的哈三中美育課程體系。在對課程作出調整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打通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的界限,整合了各類資源,使課程穿越課堂邊界、學科邊界、校園邊界,形成了大美育觀。
美術實踐活動的創新與規范化管理
哈三中的美術教育力求形成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的育人合力。圍繞著大美育觀,整合各類資源,對美術實踐活動做出了特色發展、整體推進的設計,并實施規范化的管理。遵循美育特點,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創新方式方法,在實踐領域開拓出美育新天地。經過十幾年的研磨打造出了多項影響力強、操作性強、意義深遠的美術實踐活動,有3000多名學生同時參加的“大地彩繪”,有對學生進行卓越培養的“弘揚傳統文化個人書畫展”,有愛心公益活動“書法作品愛心拍賣會”,還有各類課程匯報展、藝術節書畫展、師生書畫展、書法現場筆會等。
大地彩繪:哈三中獨有的特色化美育活動,是學校每年的藝術節開場項目,有60多個班級、3000多名學生同時參加的集體繪畫涂鴉活動。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從整體規劃、任務分配,到具體落實由全班同學共同完成。活動以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主,分工合作促使學生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在玩樂中感受藝術,體會合作的力量。
弘揚傳統文化個人書畫展:一項針對有藝術專長的學生進行卓越培養的活動計劃,為有書畫專長的學生舉辦個人展覽,每位能舉辦個展的學生都要在書畫領域有突出表現。從 2016年至今已經成功為10名同學舉辦過個人書畫展,受到學校、家長、學生、社會的一致好評。個展準備的過程較長,歷時半年左右,展覽必須以呈現藝術精品為準,過程以任務模式交給學生,期間學生要制訂周密的階段性實施計劃,還要高質量完成60余幅作品,由學校和家庭提供各項支持。
書法作品愛心拍賣公益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大愛精神中滲透德育培養,凸顯了美術獨特的育人功能。拍賣活動是個人書法展的后續活動,將舉辦個展的書法作品在征得學生本人的同意后進行拍賣,所籌善款全部捐給學校家境貧寒的學生。在整個拍賣過程中,無論是提供拍賣作品的學生,還是參與競賣的教師和學生,以及參與組織拍賣活動的志愿者,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為社會、為他人奉獻著自己的愛心,展現著人性的善良。拍賣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建立真善美的人生信念。
傳統藝術與社會資源整合
在落實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過程中,學校將書法課程設定為重點課程,進行全校普及性學習,同時滲透融合篆刻、國畫、茶藝、瓦當、傳統紋樣等多元的傳統藝術課程。為優化教學,學校將班額縮小到20余人,并將教室進行升級改造,創設出傳統藝術氣息濃郁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優雅的情境中感受傳統藝術。
在師資方面,學校采取了引入社會資源的做法,統籌融合社會與校內資源,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整體教學水平。聘請哈爾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及多位專業書法教師授課,解決了校內師資不足的問題,也改善了教學結構,實現了書法課程的專業化教學,學生收獲了更加專業的知識體驗。在落實傳統藝術進校園的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源、優化課程結構、美化課堂環境的做法使傳統藝術課程建設得到了扎實推進,學校與社會雙位一體的教學機制得到逐步完善。
加快美術教師隊伍建設
依據美術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學校通過多種途徑提高美術教師整體素質, 如鼓勵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教學研究,加強經驗交流與培訓,支持教師合作開發開設美術課程,注重青年教師培養等。同時還不定期外派教師到北京、上海、無錫等地進行教學考察。如何成為研究型教師是對教師成長發展的方向定位,經過多年的業務鉆研,目前每位教師都可以開設出多門課程,課程覆蓋在普育、個育、卓育及校本課程等各領域。在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也加速推進了學校美育工作,育人效果在持續增強,學校美育發展內生動力也在不斷提高。
美術教學堅持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根本,樹立浸潤靈魂的教育目標,形成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順應時代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需求,充分挖掘資源,為學生的內心種下美的種子,相信他們的人生終將收獲美麗的花朵。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