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模型化”是數學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顯著特征,所以數學教學的目標應使學生能從豐富的體驗活動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并能利用這個模型解決新的問題,以此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
“找規律”一課是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從學生思維起點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規律”,但是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說,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一年四季、信號燈、衣服的圖案等,包括數數時經常用到的5個5個數、10個10個數的方法。所以在充分分析學生的知識起點后,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通過豐富的體驗活動,學生能準確判斷什么是有規律的排列,從而滲透“模型思想”。
上課伊始,我創設了獅子大王過生日的動畫場景,學生要進入動物王國的大門,需要參加猜球闖關游戲,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猜測的過程中,學生先是隨意猜測,但是隨著球按顏色有規律出現時,學生準確率也隨之提高。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有規律”這一數學現象,隨后進行找規律、創造規律的實踐活動,逐步觸及知識本源,真正獲得獨特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是一個闖關游戲。同學們猜對了電腦上彈出的球的顏色,就可以過關進入動物王國。你們有沒有信心打開動物王國的大門啊?”
“有——”充滿誘惑力的導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致,各個躍躍欲試。
“同學們先來猜猜第一個球是什么顏色?”
“紅的!”
“黃的!”
“綠的!”
答案是五花八門。我一按鍵一個紅球從袋子里彈了出來,猜對的學生高興地跳起來。
“沒關系,還有機會,再猜下一個?!?/p>
“黃的!”
“藍的!”
答案還是多種多樣。
一按鍵一個黃球出現了。“下一個呢?”
“綠的。”“紫的?!薄鞍パ?,又是紅的?!碑數谒膫€黃顏色的球出現時,學生好像發現了什么,興奮地喊著:“下一個一定是紅的?!薄袄蠋煟野l現球是一個紅的,一個黃的,一個紅的,一個黃的,這樣有規律出來的?!?/p>
“你們的觀察完全正確。像這樣一個紅的,一個黃的,一紅一黃,又一紅一黃重復出現的,我們就說這種排列很有規律。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排列都很有規律,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獅子大王的房間里找規律?!?/p>
面對清晰、有趣的動畫場景,學生觀察得非常認真,不斷地說出各種物體顏色、形狀以及數量上的變化規律。
“同學們,剛才我們是在游戲中找出有規律的排列,下面找一找自己的身邊、生活中,哪些排列很有規律呢?”
“我找到了教室里桌子和椅子的排列規律: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后面也是這樣的。”一個學生搶先發言。
“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老師,咱們班級橫排座位都是1個男生、1個女生這樣有規律排列的?!?/p>
“老師,每天的太陽落、月亮升,白天黑夜都是有規律的?!?/p>
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欣喜地發現,他們觀察的視角拓寬了,從身邊走到生活,從實物的排列到自然界的現象,形狀、顏色、數量等因素都被學生找到,排列規律的模型在學生的心中悄然構建。學習到這里,學生已經明確了什么是有規律的排列。但是我沒有讓學生停留在言語的表達上,而是讓學生把發現的規律用符號記錄下來,使學生在數學符號化的運用過程中,對規律有了更本質的理解。
“你們太棒了!能發現這么多有規律的排列,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精彩的表現鼓鼓掌。”
“老師,我可以拍有規律的掌聲?!?/p>
“老師我發現了他拍的規律是2下慢的,3下快的?!?/p>
“同學們,你們能用喜歡的數學符號將這個規律表示出來嗎?”
“老師,我用2個三角形表示慢的節奏,用3個圓形表示快的節奏。”
“老師我直接用數字2、3、2、3、2、3來表示這個節奏!”
此時我無需再說些什么,只有把鼓勵的語言、贊賞的目光送給他們。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學生意猶未盡,還在尋找、創造、研究著。學生經歷了這節課學習之后,一定會帶著數學的眼光走進生活,去發現有規律的排列,去感受這種排列的美麗。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基本途徑?!笨v觀全課,生動有趣的情境創設,利于學生思維生長,豐富的感性學習資源的提供,自主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的運用,都是助力學生多維度、全方位的獲得知識積累,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從而為準確構建數學模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階段,促使學生建構起數學模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們站在兒童的角度對教材深度解讀,重視知識橫向、縱向的鏈接,精準定位教學目標,突出數學的本質,關注學生的真正成長!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