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讓不少行業進入“暫停”模式,大中小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創,在密閉空間里人群聚集的演出行業更是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近期在會員范圍內進行的抽樣調查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2萬余場演出,直接票房損失超過20億元,甚至直接影響到下半年演出的后續報批。對于劇場演出行業的各方來說,這不僅是一場危機事件,更是生死存亡的終極考驗。
除了走大眾市場的演唱會,舞臺劇、話劇等劇院演出斷崖式下跌外,兒童劇的演出市場同樣未能幸免,甚至更甚。
因為兒童劇演出本身就是一個小眾市場,是指以少年兒童為服務對象的歌劇、舞劇、戲曲以及動漫偶劇、神話劇、木偶戲等不同類型劇種的統稱。
近年來,隨著兒童劇市場的不斷發展,觀眾人數持續增長,2019年全國兒童劇演出市場票房在6億元左右,雖然無法和700億元的中國電影票房相比肩,但兒童劇特別是改編自動漫lP的兒童偶劇(演員穿著動漫形象的偶服進行表演)的演出,已經成為5歲-10歲年齡段的兒童們最喜愛的也幾乎是唯一的現場觀演項目。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實施,正在發展的兒童偶劇演出市場雖然小,但發展速度快,已經成為兒童家庭娛樂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據了解,目前受疫情防控的影響,全國一季度的兒童劇(包括兒童偶劇)演出已全部取消,前期預售的票子已集中退票。兒童劇演出商和票務分銷商的現金流資金壓力非常大,加上疫情結束的時日還無法確定,企業運轉已面臨生死關頭。
根據摩天輪票務初步統計,目前已經產生的票房損失約占據全年票房15%。演出商由于前期承擔了大量預付款,本身資金吃緊,分銷商何時能將資金退回還是未知數,哪怕最快5月復工后,受到其他大眾演出劇目的擠壓和演出場地的限制,大部分兒童劇(偶劇)演出企業也將處于工作量不飽和,無法靠復演進行自救的尷尬境地。
根據大麥網往年數據可得,上海親子兒童偶劇的劇目主要由巧虎、汪汪隊、小豬佩奇、小馬寶莉,以及部分上影廠和迪士尼IP組成,這些劇目主要來自于上海樂童文化、新翼演藝、大船文化、小橙堡幾大民營的兒童劇演出公司。
這些兒童偶劇演出公司的90%營收來自演出,目前演出大規模取消或延期,讓這些企業直接面臨著現金流斷流,無法繼續經營的倒閉風險。
以引進小豬佩奇、小馬寶莉等原版IP兒童偶劇演出劇目的“上海樂童文化公司”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和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兒童偶劇這個細分市場的前三名企業,但在疫情的重壓之下,也面臨著危及生存的巨大風險。
目前在上海地區,3月底前樂童文化已經取消的演出場次超過50場,包括《小豬佩奇歡樂派對》2-3月共16場,《小豬佩奇完美的下雨天》1-3月共22場,小馬寶莉的《友誼的皇冠》2-3月共13場,《奧特曼父與子多媒體舞臺秀》3月28日首演,直接損失一季度上海市場票房近500萬元。
而在全國范圍內,受各地疫情防控影響,樂童文化在6月底前被取消和延期的演出超過150場(小豬佩奇上半年全國巡演80場,小馬寶莉40場,奧特曼父與子50場),預計損失票房金額超過1500萬。
在場租、人工等固定成本下,因為疫情導致演出取消,票房損失,造成上海相關的兒童劇(偶劇)演出公司已經產生了大量虧損,同樣以樂童文化為例,調查得知,一家兒童劇(偶劇)演出公司的主要支出如下:
[場租費用]都是先付后演,一季度已支付了235萬元劇場租賃費用(小豬佩奇劇場租賃費140萬元,小馬寶莉60萬元,奧特曼l場35萬元),數百萬元場租費無法退還,只能延期在疫情防控結束之后排期使用,如果后續排期無法確定,則已支付的場租費協商退還也是曠日持久的一個難題。
[演出費用]每個偶劇團的演員人數約25位,采用先付后演的模式,目前已支付四個巡演劇團人員費用近150萬元,此筆費用不可能因為疫情而返還,只能等后續演出場地確定,才能復演。
[IP授權金]樂童文化公司已支付小豬佩奇、小馬寶莉、奧特曼等lP授權金70萬美元,約人民幣490萬元。IP授權金都有時間周期限制,若遲遲無法確定復演日期,則會極大地影響IP授權的使用許可周期。
[演出配套費]樂童文化公司已支付第一季度原定演出所需要的所有舞美、道具、服裝、偶服、布景等相關演出配套費,合計近250萬元,同樣屬于沉沒成本,與兒童偶劇何時復演息息相關。
以上四項合計已支出超過1000萬元,另外,樂童文化還有中國銀行的300萬元貸款即將在5月份到期,沒有了前四個月的演出票房收入,還要維持每月數十萬元的公司開銷,企業哪里還有錢去還貸呢?沒有銀行的政策支持,如果無法按時還貸,就會造成壞賬和企業信用的破產,后果不堪設想。
如果疫情防控持續,類似樂童文化這樣,沒有BAT強大資本靠山的民營兒童劇(偶劇)演出企業,在沒有任何演出票房收入的情況下,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現金儲備,最多能撐過三個月,到4月底,如果兒童劇(偶劇)演出市場還不能全面恢復,現金流的枯竭一定會導致兒童偶劇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即使疫情防控結束,兒童劇(偶劇)演出因為觀眾對象的獨特性,復蘇必將滯后于其它行業。年內大部分演出的檔期預計將集中安排在6月份之后,大眾演出的恢復較快,檔期密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壓縮了2020年演出劇場的供給,即便有幸存活下來的兒童劇(偶劇)演出企業,在劇場供應和檔期緊張的雙重壓力之下,要恢復元氣,復演自救,也是困難重重。
3月3日,上海發布了《上海市演出場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南》。指南提出在演出場館恢復運營初期,要實行實名制入場,每場演出錯排錯位出票,上座率控制在50%以內。
眾所周知,兒童劇(偶劇)演出行業并不是一個暴利行業,相對于影視等其他文化娛樂行業來講,演出的成本高,收益低,回收資金周期長,風險大。很多劇目需要多輪次演出才能實現回本。而對于一些引進國外動漫IP的大項目來說,兒童劇(偶劇)演出的上座率需要達到70%以上,才有可能收回成本。
所以目前的情況下,上海演出市場的這個最高50%-60%上座率的規定,對于劇場和兒童劇(偶劇)演出方來說,根本就得不償失,無法執行的。筆者建議應該修改該規定,上座率應該放寬到70%,讓更多兒童劇演出企業能復演自救。
更何況,即便疫情結束開啟演出,如何讓觀眾恢復信心,帶寶貝孩子走進劇場觀看,也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因此,筆者建議政府除了修改演出上座率規定之外,更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來扶持挽救兒童劇(偶劇)演出市場:
1[縮短審批時間]
在原年度評審計劃的基礎上加大評審頻次,簡化審批手續,便于中小微兒童劇演出企業提前謀劃和周密安排疫情后的劇目演出時間。
2[發放劇目補貼]
由于疫情壓縮了2020年演出市場的供給,給演出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困難。目前上海市政府發布的疫情扶持政策中,補貼主要對象是大劇種及各大國有劇團,而民營兒童劇(偶劇)演出劇團因為其弱小,更應該能享受到政府的疫情補貼劇目資格,希望此類補貼能惠及兒童劇(偶劇)的演出企業。
3[減稅及演出獎勵]
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門對于從事兒童劇演出的中小微企業利用自有平臺進行文化演出市場宣傳,引導更多的市民走進劇場、劇院享受文化大餐,激發演出市場消費活力的市場效果,給予一定的績效獎勵,或給予市民觀演補貼,幫助企業一起恢復兒童劇(偶劇)演出市場。同時,對相關演出企業在疫情防控期及疫情結束后的恢復期間的稅收予以減免。
4[銀行貸款渡難關]
因為從事兒童劇(偶劇)演出的企業基本都是民營小微企業,無龐大資產可抵押,要獲得銀行貸款更是難比登天。疫情防控之下,銀行能否開展無抵押信用貸款,或者用兒童劇(偶劇)演出的未來票房做抵押,提供低息貸款給到這些企業,已有貸款的企業,能否至少展期一年以上,幫助這些兒童劇(偶劇)演出的小微企業共克時艱渡過現金流枯竭的難關,支持企業復演自救。
兒童劇(偶劇)的演出是一個小眾市場,而活躍其間的類似“樂童文化”這樣的小微民營企業,這幾年里不斷探索和努力,為我們的少年兒童帶來了許多歡樂。如今在疫情防控期間,上海市文創辦已經在牽線搭橋,在銀行貸款、劇目補貼等方面協助企業洽商扶持條款。
從事兒童劇(偶劇)演出的企業也想方設法和互聯網平臺結合進行自救,樂童文化與優酷合作的線上劇場“小豬佩奇見面會”也于3月11日上線,給在疫情期間宅在家里的孩子們送去歡樂。但要全面走出疫情期,兒童劇(偶劇)演出行業的復蘇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的時間。
小豬佩奇、小馬寶莉、汪汪隊等可愛的偶劇人物都已經成為陪伴我們寶貝孩子們成長的伙伴,不能因為疫情而失去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們,希望政府主管部門、稅務、銀行等各單位,能出臺針對性更強的政策和措施,扶持支持這些從事兒童劇(偶劇)演出的小微企業,幫助它們能活到市場復蘇、春天來臨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