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個外地督撫慕名拜訪紀曉嵐,紀曉嵐見他前額生了一個大瘤,便大肆取笑,又“關心”地說:“您好歹也算封疆大吏,臉上長這么個玩意兒終究有失體面。”督撫是個老實人,便問紀曉嵐哪里能治療。紀曉嵐說:“算你問著了,京城有個名醫,最擅長割瘤子。”說罷,他便把詳細地址告訴了督撫。那督撫第二天去治病,面對面一瞧才發現,“名醫”臉上也長了個一模一樣的瘤子,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紀曉嵐給涮了。

宋太祖喜歡打彈弓,一天玩到興頭上時,有個大臣說有急事上奏。宋太祖趕緊召見,誰知大臣并沒什么急事,臨了還說:“臣奏報的事情,總比陛下玩彈弓來得要緊。”宋太祖大怒,抄起彈弓就朝大臣打去,一下子把大臣的門牙打掉兩顆。大臣不慌不忙,撿起門牙,揣進懷中。宋太祖怒斥道:“你收起牙齒,是想保留證據讓朕吃官司嗎?”大臣說:“不敢不敢,但史官會記下的。”宋太祖聽罷,嚇得連忙道歉,并保證再也不敢如此無禮了。
阮元是清代著名的學者兼大官,最愛收藏古物。有個門生進京趕考,在通州旅店買了塊燒餅充饑。吃著吃著,他發現燒餅背面的焦皮斑駁陸離,很像出土的青銅器,于是便想跟阮元開個玩笑,他用紙墨把燒餅的紋路拓下來,寄給阮元,說是從青銅器上拓來的銘文。阮元見后,請了許多學者來考證,還煞有介事地指出這是《宣和圖譜》中的某個大鼎銘文,并寫了一篇跋文。后來阮元得知真相,不禁啞然失笑,只好自嘲說:“我真是老馬失蹄!”
清末,孫中山出訪歐洲,與當地留學生商談革命形勢。有個留學生害怕清廷追查,便竊取了孫中山的機密文件,交到了駐法公使孫寶琦手里,但孫寶琦又把這些機密文件寄還給了孫中山。別人很是不解,孫寶琦卻得意地說:“當年駐英公使誘捕孫中山,自己反而因此惹上國際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樂而不為呢?”
張大千曾在敦煌臨摹壁畫,一天,他正在作畫,忽然有人說:“土匪來了!”這一驚非同小可,張大千身邊只有幾個土兵,一時都沒了主意。張大千卻捋著長須說:“怕也沒用,恐怕只能學諸葛亮唱‘空城計了……”于是他帶著學生躲進了一處洞窟,給土兵發了十塊大洋,說:“今天風猛沙大,土匪不一定知道虛實,請老總多放空槍,土匪定會退去。”一時間四下槍聲大作,土匪很快就被嚇跑了。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法家,但他從不輕易給人寫字。有個僧人修了座廟,想請傅山題“打鐘庵”三字,就拿著潤筆費托傅山的朋友幫忙。那位朋友也不老實,他先作詩一首,分別嵌入“打”“鐘”“庵”三字,又故意在傅山面前寫這首詩。等傅山問時,朋友就說:“新作了首詩,想寫成條幅,但老寫不好……”傅山聽罷,二話不說便把條幅寫好,落下名款,送給了朋友。誰知朋友拿到條幅,便背著傅山將“打鐘庵”三字和名款挖下,送給和尚做匾額,順便把傅山的潤筆費也貪了。
民國年間,開明書店老板請林語堂編了一套《開明英文讀本》。世界書局為了與之競爭,也請剛畢業的大學生林漢達編了一套《標準英語讀本》,這引起了開明書店的不滿,兩家書局請教育部評理。由于林語堂聲名在外,教育部便判定林漢達“抄襲”,其著作不得發行。有個官員奚落林漢達:“人家林語堂是博士,你算什么?”林漢達受此刺激,一怒之下赴美留學,最終獲得博士學位,成了著名的教育家。
(本欄插圖:孫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