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忠

記得兒時,在農村看戲,好像比過節還快樂。
那是農閑時節,鄰近各村,時不時都會響起鑼鼓聲,不要說小孩,連大人們聽了也按捺不住,紛紛出門打探:“哎呀,哪里做戲了?”這時也總有包打聽一類的人,興奮地跑過來報訊,說是某某華僑從海外回來,出錢做大戲呢。于是大家都紛紛扔下手頭的活計,三五成群,慌不擇路趕了過去。直到太陽落山,才陸陸續續回來,一路上還舒心、過癮地議論這議論那。諸如老戲迷們,聲音最大:“今日人家是花了大錢了,請了最出名的生、旦過來,演得好,沒話說!”別人想插嘴,卻又給大嗓門壓住了:“急什么,還沒說完呢!你知道這‘頭出生(當地對扮演小生的稱謂)嗎?像他父親當年一樣,是個唱戲的好角色!”另一個接著:“那旦子也好,生得標致,唱得婉轉,找不出第二人呢。”而那些自帶板凳去看戲的新戲迷,只好說沒想到今日戲臺布景全是嶄新的,色彩斑斕,琳瑯滿目,看得眼花繚亂的。這些看戲的人,就是帶著這樣歡快的心情各自走回家中。
但我的村子,只有到了正月時,才會湊足錢迎來劇團演出的歡騰喧鬧的時刻。每逢那時,附近村子的人也會踏著鑼鼓聲來到村頭曬谷埕,村里的人就會自豪地向親戚、朋友打招呼,并從家中搬出長椅、板凳,好讓他們坐下看戲。而村里的小伙伴們,這時自然是最快樂的,他們早就在戲臺前為大人們占領了正中的位置,接著又跑來跑去互相嬉鬧,還涎著臉到宮廟旁搭起的布棚里偷看演員化裝,怎么趕也趕不走。看了一陣,回頭去臺前,發現椅子好像被別的小孩挪了位置,立即互相吵嘴起來:
“你挪的?”
“我沒挪!”
“是你挪!”
“你才挪——”
于是用力把椅子推過來、頂過去,鬧得不可開交!幸虧大人們趕來斥罵了一陣,這才各自相讓了一點,于是坐下等待戲的開場,一時又相安無事了。然而,坐著等著,在陸續進場的人互打招呼中,我和小孩們的眼睛又瞟到場邊各色小攤擔上,那里擺著各種各樣的水果,有大紅的橘子,還有外地銷來的梨和蘋果,偏偏又加上一些小吃擔賣著好看好聞好吃的扁肉與白切羊肉,當地用七支香燉出的豬蹄、豬腸,更有那裹著細沙與砂糖在路旁唰啦啦地炒著的板栗,只是口袋里雖剩幾角壓歲錢,奈何大人就在身邊,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看著忍著、忍著看著,不斷咽下那差點就要流下的口水。
但戲還是沒開演,連大人們都急了,忙問“三鑼鼓”打過第幾遍了。于是有些一早就來這里納鞋底的女人應道:“打過第三遍了,快開始了。”人們聽了這才安心下來。
原來,大家愛看的是不僅在當地且在省內外都有名的莆仙戲,這些劇團,不管到哪里,在正式開演前,都要先打三通鑼鼓:“噠……噠噠噠……咚……鏘,鏘鏘鏘鏘鏘……咚!”一陣緊過一陣,如狂風驟雨,似萬馬齊奔,聽得正起勁時,又猛地一停,把人的心都提將過去!而我是后來才知道,莆仙戲戲前打的這三通鑼鼓,實則是為招徠觀眾,同時預告演出時間快到了。猶記得,那時候聽到打頭鑼鼓時,往往見婦女們聞聲趕忙收拾廚下,忙不迭梳頭整裝;聽見打了二鑼鼓,就去鄰居招呼同伴,牽孩子出門;聽見打三鑼鼓時,剛好趕到臺前。
這時鑼鼓終于急切地奏響了起來。大幕徐徐拉開,曲子流水般瀉出,娓娓悠悠,纏纏綿綿。從布景幕后傳來一陣高亢的唱腔,只是聞其聲不見人影;好一陣,先是走出兩個丫鬟,娉娉婷婷的,隨之站住,聽打板聲“嗒嗒——嗒”了幾下,驀地,一個鳳冠霞帔的公主徐徐步出。她先是面對臺后,右手撩起一側衣裙,退了又退,快退到臺前了,這才翻轉身來,做了一個亮相,“嘩嘩嘩……”場上頓時掌聲爆起。而這位公主開口在唱什么戲詞,臺下的人好像都不細究,只是一個勁地在欣賞她的裝扮和音色,并且紛紛交頭接耳——
“這個就是正旦阿妹仔呀!”
“怪不得,現時是省里的名旦了,看那身架,確實沒處挑!”
“這聲音,鳳鳥聽了都得羞飛哩!”……
這時刻,我和小伙伴們也往往發現:大人們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搖頭晃腦,有的讓煙燙到手指才慌忙丟掉;而一些后生仔卻一邊假裝看戲,一邊往女人堆里的姑娘瞟來瞟去……午后的陽光,照耀著色彩紛呈的戲臺,也照耀著臺下一張張心滿意足的笑臉。
然而,雖說鑼鼓聲聲,樂音陣陣,大人們看得如癡如醉,小孩們卻瞪大眼睛,只盼著唱個沒完沒了的角色趕緊進去,跳幾個弄刀舞槍的人出來開打一陣。但等來等去,卻沒有看到那些企盼的場面出現;幸虧,有個鼻梁涂著白粉的小丑出來,說了不少好笑的鄉間俚語,一舉一動中竟添了只有我們小孩才有的頑劣,這才把我們一下逗樂了。記得那時,我也不過八九歲,剛上小學二年級,臺上幕落幕啟,人影紅飛翠舞,似乎也沒怎么吸引我;倒是那一天看到其中一幕:那個人人喜歡的名旦阿妹仔扮演的公主,夜間把門拴緊了,接著去桌上取燈,慢慢移到床邊,揭帳一看,發現被她救出的落難書生已睡著了,便不敢驚動,竟坐在床邊打起盹來……這一幕,讓我覺得這個公主很有溫暖的一顆心,由此也喜歡伺候她的愛鬧的小丫鬟,因為在我眼里,她們長得像花魚姑一樣——一種在池溝里長一身艷麗花紋的小魚,好看也好玩。
不過,戲散了,大人們都過足了一把癮回家了,沒有看到武打戲的我和小伙伴卻故意落在大人后面,眼看大人們走遠,立即轉身跑回戲場邊小攤小販前,紛紛掏出錢來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吃。小伙伴們不回去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晚上還有一場戲,我們要去演員化裝的布棚偵察一下,看看他們在化什么裝,如有大紅臉、大黑臉出現,說明今晚一定有我們盼望的武打戲演出呢……
果然,那一晚演的是《三打祝家莊》。入夜,當戲演到高潮時,大鑼大鼓齊響,兵將滿臺穿梭,騰挪翻滾,在雷霆萬鈞里殺得不可開交,讓小伙伴們一個個看得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有的還從板凳上跌落下來……
多少年過去了,鄉村看戲的情景,卻恍若昨日,依然難忘。如今,該怎么說呢——家里小客廳也安上了“家庭影院”,什么時候愛看戲曲或影視,遙控一撳,影像即來;但坐在沙發里觀賞,雖過了把癮,仍覺得缺了點什么……也罷,該下樓去蹓一圈了,若興致還在,不妨也哼唱兩句:“拂袖黃昏抬眼看,金搖庭柳夕陽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