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微 陳嫣婧
張怡微:《溫溫恭人》寫少女喬佳珊與母親的情感糾葛。如題《詩經》原文的道德面向,喬佳珊更為標準地實踐著中國少女的生存哲學,溫良、兢剔又有深情。母親則是欲望的化身,與幾名男性的糾葛并不構成真正的命運悲喜,卻成為女兒憂心忡忡的根源。與其說女兒擔心失去母親的庇護,不如說女兒在心靈上始終在與男性勢力爭奪著對“母親”一生的解釋權。這可能是新型母女關系書寫的樣本,將母親從司愛之神中解脫出來,還原為欲望的人。也將女兒的視角,逼近更具批判性的女性觀察。少女的心理活動寫得很好,虛構與“虛構中的虛構”界限也具有審美意圖,繼父的死亡提升了懸念,但對母親內心活動的挖掘稍欠。母女之間溫情的互動若建構在母親和女兒對于各自身體屬性的認知差異上,還能更加清晰、生動。
陳嫣婧:張心怡的小說語言有一種脆弱的質感,這往往能成為年輕作家的優勢。這種質感不但來自于感受力的自覺,同時也來自于她在看待外部世界時的本能反應,它構成了創作的基本動力,一種源自于身體體驗和直觀反思的巨大沖動。小說名為《溫溫恭人》,表達的卻是一種激烈,而最終這激烈無法延展到小說主人公喬佳珊的外部,因為它不但被她自己的身體所包圍,同時也被各種潛在的倫理關系和情欲關系所封存。依靠語言的敏感建構起來的那種一擊即碎,卻又被某種強大且堅固的物質包裹起來的個人意識,以及這意識自身的混沌屬性,形成了巨大的審美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