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管理是一項管理性、服務性、政治性的工作,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做好檔案管理是提高企業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條件。針對目前檔案管理數字化程度低、利用效率低等現狀,通過加強檔案數字化建設,不斷地更新檔案管理觀念,探索新的檔案管理方式,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關鍵詞:檔案管理;數字化;提升
1 檔案管理現狀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辦公自動化、無紙化等事物的出現,檔案管理數字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大多數檔案館保存的檔案信息形態主要以紙質、縮微膠片和底片等載體形式存在,只適應于傳統的管理與傳播方式,覆蓋面很小,很難跟上現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程。同時,檔案信息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難以得到充分實現,更難適應當今社會管理日趨數字化的大形勢,傳統檔案的保管利用方式越來越受到局限,因此加快推進檔案管理數字化對提高檔案管理水平日益重要。
目前的電子辦公系統中,諸如文件的起草、簽發等運作過程都在計算機和通訊線路中進行,如此形成的檔案,其歸檔、保管以及利用方式與紙質載體檔案的歸檔、保管以及利用方式有很大差異。目前,我們對檔案數字化適應較差,缺少相應的管理軟件、設備、人員以及針對性的制度。
1.1 檔案管理軟件、設備缺乏統一性
檔案部門使用的計算機型號不一,規格各異,開發的軟件不能相互兼容,并且缺少文件檢索和檔案管理一體化的綜合管理系統。由于現用的辦公系統與檔案管理系統不能相互接洽兼容,造成電子文件不能直接歸檔,只能按照老的模式打印歸檔紙質文件,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隨著信息化的加快,現在辦公完全依賴電子設備、網絡,大家對電子檔案的利用需求增多,紙質檔案的借閱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這種不能利用電腦完成檔案管理、提供檔案利用的方式,嚴重影響了檔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檔案管理人員缺少數字化管理經驗
由紙質檔案到電子檔案的變化,預示著檔案工作者將面對更多的機讀形式的檔案。把檔案利用者需要的檔案信息系統地提供出來是檔案人員重要責任,為了保證提供檔案信息更價值,在提供利用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選擇的過程,因此要求檔案管理人員要有較高的知識和技術水平,不能僅僅滿足于一般的計算機操作。
1.3 檔案管理基礎工作標準化規范化仍需改進
檔案管理數字化的前提是基礎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但由于歷史原因,館(室)存檔案案卷質量不高,基礎分類不統一,各類檔案相容性不強,這就造成館(室)存檔案數字化后無法與軟件匹配掛接。同時,對于創新性的數字化管理工作,檔案管理上缺少統一標準,無法全面實施、推廣統一,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檔案管理數字化的發展。
2 檔案數字化建設
2.1 以“創新的思想、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作為檔案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在傳統的紙質檔案工作模式下,形成了固有的思想,對于數字化存在諸多疑慮和顧慮,即便后來開展了檔案數字化建設,也僅僅停留于表面,僅僅是對館(室)存紙質檔案進行了簡單機械的數字化,并沒有真正理解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意義。檔案數字化是一種創新性的、現代化的檔案管理手段,也是社會和經濟發展下的必然趨勢,不能夠適應檔案數字化,掌握電子檔案管理,就是一種檔案資源的浪費。檔案數字化建設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需求,國家對信息資源開發重視程度的提高也推動了檔案數字化建設。檔案數字化建設是順應潮流、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舉措、新要求,知識經濟時代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檔案管理逐漸由傳統管理手段向現代管理手段轉變,由傳統管理理念向現代管理理念轉變,同時將數字化貫穿于管理實踐中。因此,檔案管理人員必須加強思想建設,提高思考認知,要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使檔案管理工作適應時代要求,適應檔案管理數字化需要,為企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
2.2 以“檔案建設標準化、工作效率高效化、服務效果最優化”為目標
檔案記載著社會發展各歷史時期進展的全過程,匯集著豐富的知識。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檔案在現代化建設各領域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查詢利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檔案數字化建設,是在檔案管理的活動中全面應用計算機、掃描、數據庫等技術,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是一個新生事物,這就要求我們形成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制定相應管理制度,貫穿于檔案管理全過程,始終堅持標準化建設目標。
傳統檔案的存儲載體以紙質居多,紙質檔案要存儲記載豐富的、大量的檔案信息資源,其數量、所占的空間是十分龐大的,因此造成檔案管理人員承擔許多繁瑣、重復的工作,嚴重降低了檔案工作效率。檔案數字化出現之后,不但為歸檔工作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徑,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手段來管理檔案,減輕了檔案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將檔案管理人員從手工直接建檔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集中時間和精力致力于檔案與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工作,增強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質量。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當下,現代網絡系統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實現微機處理后,就可把按“卷”立卷歸檔,改為按“件”整理歸檔。由于實現隨機管檔,就可將過去的集中立卷,改為平時隨時整理立卷。這樣,集中的工作量,就變為分散的工作量,提高了立卷管理水平,從而達到檔案管理工作及時歸檔的目的,便于檢索利用。
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提供利用,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檔案數字化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檔案的管理方式,也改善了檔案的利用方式。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檔案數字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人們對電子檔案的利用需求也越來越明顯。一份檔案數字化后,可以在數字化管理平臺上供給所有需要它的人隨時利用,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使直接查閱利用成為可能,免去了利用者查檔的奔波之苦,擴大了檔案的利用空間,更好地實現檔案利用。
綜上,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當下,檔案管理數字化也終將取代傳統的管理模式,成為檔案管理的主要手段。雖然檔案數字化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建設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我們一定要提高對檔案管理數字化的認識,增加對電子檔案管理的責任感,采用規范的管理方法,不斷探索研究新的方法,加快檔案數字化的進程,改善檔案管理現狀,進一步提升檔案管理的水平。
作者簡介
趙蕾,本科,經濟師,2011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計算機專業,現在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鄒城輸油處從事檔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