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孩子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家庭的幸福程度,決定著孩子的未來,更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發展。家庭與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在孩子的成長及教育中,家校有效合作,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家校合作;誤區;溝通
家庭是孩子第一成長的環境,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的陪伴與支持。在孩子成長發展的道路上,父母的教育作用往往要大于、多于教師。因此,教師要想成功地教育好學生就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一、當前家校合作的誤區
1.觀念守舊型
有些教師借口(本身)工作忙,不能積極主動地與家長聯系,認為與家長聯系沒時間或增加了自身的工作量,出現“只要學生不出問題,或者不出大問題,就沒有必要與家長聯系”的錯誤思想。這樣會導致有些學生家長誤以為教師與家長聯系,總是孩子有問題了,學生也害怕教師與家長聯系。
2.關系失衡型
在平時工作中,個別教師對一些后進生的家長,感情用事、亂發脾氣,甚至挫傷他們的感情。個別教師對家長“以貌取人”,甚至“因財施教”,對不同地位的家長區別對待。作為家長和學生,他們的人格應是平等的,要想轉化學困生,必須得到家長的全力配合,更應受到尊重。
3.推卸責任型
有的教師對“棘手的問題”或“問題學生”教育無方時,就會采取轉移矛盾的方法,把責任推卸給家長。教師把家長請到學校,把孩子的“劣跡”訴說一通,或者訓斥家長,使家長覺得顏面無光,打罵孩子,造成學生、家長與教師的嚴重對立,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二、溝通的有效途徑
(一)協調與家長的關系
1.轉變觀念,實行聯系家長經常化
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得到家長的密切配合和真誠合作。因此,教師要把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家校溝通做到經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
2.尊重家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和諧的家校關系,是取得家長配合、做好教師工作的基礎。對學生家長,不能視學習情況而給家長分類,要同等尊重、平等溝通,爭取家校合作,實現教育共贏。
3.熱愛學生,探究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對于“棘手的問題”或“問題學生”的教育,教師要尊重學生家長,親密合作,共同探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對癥下藥,以彌補孩子的不足,調動孩子的積極因素,想方設法消除不利因素,齊心協力教育好孩子。
(二)多渠道溝通,實現家校合作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會、校訊通、校報校刊、家長QQ群、微信群、教師家訪等多種方式,打通家校溝通的渠道,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1.召開家長會
利用學校教育資源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如邀請“知心姐姐”做有關家庭教育的專題講座,讓家長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舉行大型家長培訓活動,如邀請感恩勵志教育講師團做感恩教育報告,體驗感恩教育。也可以召開新生家長會,中期、期末的學情通報會、畢業生家長會等。校長代表學校向各位家長朋友介紹在進行校園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構建起的如校刊、學校公眾號、讀書會閱讀朗誦平臺、名師工作室等文化育人架構;在名師的帶領以及濃厚的教研氛圍、優良的教風學風熏陶和感染下,涌現出師德高尚、樂于奉獻、勤于鉆研的好老師;在學生特色社團建設、閱讀推廣、科技創新等特色校園創建工作中及辦學質量效益方面取得的傲人業績,呼吁家長給以孩子們足夠的關注和關懷,給以我們的老師足夠的理解和善意,給以學校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深入淺出地和家長交流家庭教育知識,也可讓優秀家長介紹自己育兒的成功經驗,引導家長通過更新教育觀念,改善親子關系,正確面對孩子的成績,做智慧型的父母,從而構建良好的家庭親子關系,讓家長真正感受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2.實行“家長開放日”
“家長開放日”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向家長開放的窗口。每逢校園文化藝術節、國慶、元旦等盛大節日,可以邀請家長出席觀摩學校活動。在“家長開放日”當天,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想法走進教室去觀摩教學,看自己孩子的課堂表現;可以參與學校的特色社團活動,了解孩子的特長發展;可以翻閱學生作業,考查孩子的學習態度及習慣養成;可以參觀學生的作品,欣賞孩子取得的成績;也可以跟家長、教師、領導交談,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現;還可以從到校到放學全方位實踐體驗孩子的半天學校生活……營造和諧、健康的社會教育大環境。
3.家訪或個別溝通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家庭類型、不同的對象進行個別談話或家訪。對于有良好教養的家庭,可真誠溝通,采納家長合理化的建議,讓孩子在優良的家風和濃郁的學風影響下健康成長,更加優秀。對于溺愛型家庭,可讓家長看到孩子取得的成績,也可捕捉孩子因嬌慣而表現出的不負責任,讓家長深知老師對孩子的關注與贊賞,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真正體驗因溺愛而袒護子女造成的后果,也從孩子身上發現“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和“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對于放任型的家庭,教師要多報喜、少報憂,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潛力和社會的發展趨勢,真心為孩子發展前途著想,徹底改變放任不管的態度,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對孩子的教育。同時,通過典型案例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孩子生長在一個缺乏愛的家庭中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甚至行為偏激,從而增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創造溫馨的環境。
作者簡介:張鴻,男,中學高級教師,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市級骨干教師。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