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窄窄的
老街小巷
茫然四顧
思索兒時街道
繁華的印象
陳家的飯店
王家的裁縫鋪
管大娘的馓子又脆又香
牲口行里牛羊嗷嗷叫
雞屎牛糞一不小心就會踩到
講故事的二大爺口吐蓮花
眼里閃耀著光芒
沿街的路邊一排排菜攤
遮陽傘挨著花布搭的涼棚
攤位上的蔬菜沾滿灰塵
爛肚的鯽魚在小販叫賣聲里
就是海味山珍
唱書的王禿頭渾身報國精神
一聲聲吆喝震天價響
鐵罐里的小費少得可憐
苗瞎子看不見小媳婦
正和別人眉來眼去
彈著蠻琴高唱海誓山盟
供銷社門市
端坐的大姐一臉不屑
在她面前過去的都是下里巴人
父親正蹲在
街頭賣著花生
一邊走一邊想
這哪是我鄉愁里的模樣
窄窄路面怎會承載
那么多童年的里短家常
唯一不變的鄉音
成為我所有回憶里的時光
悲秋吟
風乍起
塵土飛揚黃葉墜
遍地沙沙聲息
南去大雁成行飛
落單哀鳴聲凄厲
天驟黑
幾滴秋雨撩發絲
平添一陣涼意
行人匆匆晚來急
褪去夏裝著厚衣
漸殘花凋零蕊
吟唱悲曲會是誰
秋風秋雨秋葉堆
更惹人失意
一分離愁幾縷相思
滿目皆憔悴
鴻雁渺渺無預期
古道邊長亭外
刻骨銘心何人知
空留淚幾滴
憑欄獨泣
留守老人
散發霉味的老屋
靜臥在幾代耕耘筑夢的村頭
話機落滿塵土
床頭默默等候
傳遞兒行千里的擔憂
蹣跚的腳步
再也跟不上時代的脈搏
渾濁的雙目
殘存昨夜夢中團圓的淚
挺拔身板開始佝僂
訴說肩扛擔挑的過去
硬朗臉龐爬滿溝壑
留下滄桑歲月的蹉跎
村頭駐足
默默守候
又是春秋幾度
寂寞是什么
寂寞是什么
寂寞是最深沉的苦痛
在心靈底部
咀嚼思念的無奈
寂寞是最難寫的書箋
任光陰荏苒
抒不下情的告白
寂寞是最寒冷的荒漠
縱熱情似火
燃不起愛的瘋狂
寂寞是最尷尬的回憶
恰柔情似水
換來相見入夢
擋不住世俗存在
寂寞是瑟瑟秋風飄零葉
任寒氣浸懷
明月清輝化作思念深深
守望
守望是一種煎熬
躁動不安
來回激蕩
任思念延伸拉長
守望是一種無奈
千般理由
阻擋不住
遠行的腳步匆忙
守望是一種沉淀
千帆過處
別離笙歌
成就重逢的念想
思念
閉上眼睛
腦海閃爍你的身影
一笑一顰
散發蜜甜溫柔
如夏日清涼
驅散別離苦痛
反側輾轉
構筑驀然回首相見
那份期盼
飄落童話般幻境
化作炙熱淚水
浸泡昨夜夢中相擁
遙望遠方
期待冉冉霞光
帶著思念
照在你窗前
輕輕對你說
真的好想好想你
七夕懷念
那年相戀就在七夕
是緣分還是天意
沒有花前月下約會
只有靜靜偎依
靜得聽到彼此呼吸
你幽幽雙眸里
落進我深深情意
歲月白駒過隙
期待不經意相會朝朝夕夕
思念如江水奔流不息
又怕見你的那時
激情控制不住自己
只把這份相思
鎖進永遠的回憶
奶奶的針線匾
奶奶的針線匾很大
承載太多難以忘卻的童年趣事
奶奶的針線匾很小
為數不多的幾樣東西?
剪刀老花鏡還有一些布藝
想探尋匾里的神奇
得到只是奶奶笑罵不止
男人頂天立地
做的是大事
針頭線腦是婦道人家活計
常常偷偷摸摸在
品嘗一不小心針扎的滋味
物資匱乏的年代
縫縫補補不算稀奇
講究誰補的精致
不能忘卻昏暗燈光下的奶奶
帶著老花鏡紉得那么仔細
留下佝僂的影記
匾筐早已無影無跡
只在歲月蹉跎中回憶
那份親情厚意
代代傳承永不放棄
作者簡介:陳泉宇,男,江蘇省泗陽縣人,系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泗陽縣作協理事。數百篇作品散見于《詩選刊》《參花》《揚子晚報》《小小說大世界》《宿遷日報》等報刊。
(特約編輯? 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