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 含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痹谛碌臍v史條件下,保教質量的提高僅靠幼兒園教育難以實現,我們必須站在新的高度,有效整合園所資源并利用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教育作用,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發展。本文從交流、合作、互補的角度,淺談我園在家園共育中的心得和感悟。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及家園共育模式的建立。建立家園共育的綠色溝通渠道,對進一步優化幼兒教育體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我們一改以往單向、偶爾的家園溝通模式,如一學期僅開一兩次家長會、一周一換家園聯系欄中的內容和發放家園聯系冊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多元、頻繁的家園溝通模式,如隨時抓住各種合適的機會與家長進行互動交流。平時,我們利用家訪、電話溝通、微信交流、語音留言等多種渠道,向每位家長反饋幼兒的在園情況。此外,我們依托網絡平臺,建立了幼兒電子成長檔案,通過上傳幼兒活動的視頻和幼兒作品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在園情況。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上傳幼兒在家的活動照片,通過雙向交流和互動,進一步拓寬家園溝通的渠道,實現家園共育。
我們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價值,鼓勵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教室,參與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和課程建構工作,讓家長成為幼兒園管理的參與者、支持者與合作者。
家長助教進課堂。本著“整合多方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理念,我園充分利用家長的興趣、愛好和職業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家長助教活動。例如,帥氣陽剛的“爸爸助教團”為幼兒們帶來了足球賽、武術操、認識消防車等精彩活動。秋天,植趣園里的瓜果豐收了,“媽媽助教團”又教會幼兒們用親手種植的蔬菜包餛飩,制作茄子餅、蘿卜絲餅、團子等。在每年的“雷鋒月”“國慶日”等主題活動中,“爺爺助教團”為幼兒們講述雷鋒故事,介紹革命歷史,讓幼兒們在活動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播下“紅色種子”,讓幼兒在“紅色精神”的熏陶下茁壯成長。植趣園里,“奶奶助教團”給幼兒們帶來了有趣的《植趣》課程。在奶奶的幫助下,幼兒們認識了各種植物的種子,知道了行距、間距的知識。這些“家長助教進課堂”活動,不僅拉近了幼兒、教師與家長的距離,彌補了幼兒園教學中的不足,也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視野,豐富了幼兒的學習內容,幫助幼兒獲得了社會知識和經驗,提高了家長對幼教工作的認識與理解,進一步推動了家園互動工作的開展。
家長參與物化資源庫建設。課程資源是確保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得以實施的重要保證。為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我園建立了物化資源庫專用室。每月初,各年級組根據課程實施的需求以及資源庫庫存情況發放《廢舊材料收集倡議書》,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圍繞本月的收集內容收集相應的廢舊材料。月末,園部統一確定廢舊材料收集日,家長再按照園所要求將收集到的廢舊材料送至幼兒園指定的收集地點。課程物化資源庫的建設,為課程游戲化建設提供了便利的資源保障,它使我園的游戲材料更加豐富、自主,更加富有創意。
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教師根據教育目標,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協同教師共同教育幼兒。我園啟動了家長志愿者輪流值班活動,家長們都踴躍報名參加,他們戴上紅袖章,站在幼兒園的盥洗室、大廳、樓梯等處,提醒幼兒們排隊晨檢及上下樓梯時的注意事項。該活動不僅讓家長參與了幼兒園的民主管理,還讓家長體驗到教師工作的辛苦,提高了家長對幼兒園的理解與支持,進一步推動了家園共育工作的發展。
家長參與課程評估?!毒V要》中明確指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作用的過程?!睘榇?,我們根據家長的優勢及特點,請家長參與我們的課程評估,特別是對幼兒的自理能力、社會性發展等方面的評價。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家長提供了全面了解幼兒園教育內容和教育途徑的機會,也讓家長成為活動的參與者、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充分喚起其主人翁意識,真正轉變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和教師的良師益友。
支持和幫助家長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是幼兒園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現家園共育、提高幼兒素質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通過搭建網絡平臺和幼兒園櫥窗,印發家庭教育資料,開辦家長學校,組織親子活動等多種途徑,宣傳家園合作的必要性,提高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在開辦家長學校前,我們會大量收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以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課程。例如,為新入園的小班家長準備了《怎樣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入園困難期》的專題講座,為大班家長開設了關于幼小銜接方面的講座等。這些課程都是我們針對家長的困惑和家長的需求而開設的,因而能很好地激發家長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鼓勵家長帶著問題來,在幫助家長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家長思考如何將這些新的觀念、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實踐中。
我園圍繞主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例如,圍繞“親子原木創意制作”的主題,小班開展了“妙趣橫生的親子原木小動物”活動,中班開展了“創意十足的親子百變樹枝”活動,大班開展了“風采無限的親子木制圓片”活動。為了培養家長的科學素養,圍繞“親子科技節”,我們開展了“親子泡泡樂”“親子科學小游戲游園”“親子環保時裝秀”“親子紙盒創意制作”“親子科技知識競賽”等不同主題的活動;圍繞“閱讀節”,我們開展了“親子故事表演”“親子古詩朗誦”“圖書義賣”等活動;圍繞迎元旦的主題,我們開展了“親子運動會”“秋香步道徒步游”等親子活動。我園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共育活動,逐漸提高了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形成了教育合力,實現了家園共育。
家庭是幼兒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個環境,家庭教育是幼兒的“第一課堂”。由于家長的個性特征、文化水平各不相同,每個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育兒方法也各不相同。為了幫助家長獲得有益的教育經驗,我們充分發揮優秀家長的示范引領作用,為家長們搭建展示的平臺,每學期開展“家長育兒經驗分享”活動,讓家長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我們利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力”借力,向全園家長推廣優秀的育兒經驗。同時,為了激發家長學習的積極性,根據分享的內容,我們還會為優秀的家長頒發各種榮譽證書。
家長工作千頭萬緒,離不開幼兒園的細心、用心與耐心。扎實、細致、多元的家園共育活動,有效改變了家長的教育觀念,激發了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幼兒園特色建設及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進程,在交流、合作與互補中,真正實現了家園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