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瑜霞


學前教育家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兒園課程審議是一個集理論和實踐雙重價值為一體的問題。”課程審議是幼兒園課程開發的重要環節,是幼兒園課程問題得以解決、課程決策得以形成的過程,具有理念分享、課程認同、策略催生的作用,是提高幼兒園課程質量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實現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而課程前審議是課程審議的核心部分,從實際出發,重在審議主題的設想、擬定實施方案和計劃,對將要開展的主題進行全方位的建構。如果我們將課程審議比喻成精心烹飪的“大餐”,那么課程前審議就好比是“備餐”。需要收集什么材料,如何進行搭配,制定什么菜單,這都需要“大廚們”嚴格把關。那么,課程前審議需要審議什么內容呢?如何提高課程前審議的成效呢?下面我以“詩禮端午”主題為例,談談我園的教師們如何進行課程前審議以及怎樣理解課程審議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作用。
“備餐”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廚”需要了解即將烹飪的“大餐”所需要的食材,然后進行收集。而我們進行課程前審議的目的之一就是教師要關注資源,收集資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積極因素。現如今,教師們已經逐步形成了課程資源意識,搜集、發掘、整理和利用課程資源已成為幼兒園課程建設工作的關鍵。然而,要讓課程真正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就要將“物”形態的課程轉化為“精神”形態的幼兒經驗。通俗地說,就是要引導幼兒利用資源開展“學習”。那么,端午節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呢?教師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A 老師:端午節時,爸爸媽媽會給小孩子穿五毒衣,上面的顏色和圖案非常特別,還很有寓意,可以讓孩子們認識、了解一下。
B 老師:臨近端午,家家戶戶都要腌咸鴨蛋,孩子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對咸鴨蛋的腌制過程非常感興趣。
C 老師:每年端午節,古鎮都會有賽龍舟的活動,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
D 老師: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掛艾草和菖蒲,艾草和菖蒲也可以作為課程資源來加以利用,更好地幫助孩子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同時對艾草和菖蒲的功效有進一步的了解。
教師們有著敏銳的捕捉課程資源意識,能夠站在幼兒發展的角度審視周圍的一切事物,用專業的眼光去挖掘周圍事物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課程資源是課程形成與實施的先決條件,而課程的豐富程度和實施效果取決于教師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能成為課程資源。我們必須基于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實際生活,了解這些“食客”,就“食客”的興趣點和資源的價值,對各種資源進行充分解讀,經過教師的整理、篩選和改進,再深入挖掘其教育價值,以符合《綱要》和《3 ~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要求,教師們對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E 老師:我現在是一位中班老師,幼兒還在上小班時,對大廳懸掛的粽子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開展了關于粽子的活動。今年,幼兒們對展架上的香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圍在一起討論著有關香囊的各種話題,因此,我們班生成了“香囊”的主題活動。
H 老師:我現在教大班,在小班時,幼兒們對咸鴨蛋比較感興趣,我們追隨幼兒的興趣點,開展了“咸鴨蛋”的主題活動。到了中班,幼兒們對五彩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一起開展了“五彩繩”的主題活動。到了大班,幼兒們有了一定的競爭意識,今年端午節又在蕩口古鎮看到了劃龍船的熱鬧場景,幼兒們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準備和幼兒們一起探索有關賽龍舟的奧秘。
J 老師:前幾天,班上有一位幼兒拿來了一把艾草送給我,并說:“奶奶說過,端午節可以把它掛在門上。”有的幼兒聽到后馬上跑來問我:“老師,這是什么?為什么端午節要把它掛在門上?它有什么用呢?”幼兒們帶著疑問問了一連串問題,為此,我們踏上了探索之旅。
“唯有懂得,方能知意。”教師們要站在幼兒的視角精心解讀幼兒的行為,了解幼兒的想法,聆聽幼兒的心聲,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求出發,構建課程,引領幼兒的發展。
在課程審議中,我們立足于兒童,除了將家長資源、社區資源、幼兒興趣等進行融合以外,還把幼兒的原有經驗納入課程前審議中,用談話、討論、表征等方式,獲取幼兒的原有經驗,選擇符合幼兒興趣的課程資源。
C 老師:今年,我們班的孩子對端午節吃咸鴨蛋的習俗比較感興趣。孩子們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能說出咸鴨蛋的外形、口味等基本特征,但關注細節特征的幼兒不多,對于咸鴨蛋的制作過程只有個別幼兒有相關的經驗,較多幼兒知道咸鴨蛋的咸味與鹽有關。基于幼兒的原有經驗,在《咸鴨蛋》這一主題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會給予幼兒更多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將學習活動推向豐富化、趣味化。
D 老師:我們班的幼兒對賽龍舟非常感興趣,通過談話、表征等方式,我們了解了幼兒對賽龍舟的已有經驗:1.知道了端午節有賽龍舟的傳統習俗。2.了解了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3.能說出龍舟的顏色和形狀。但是,我們發現幼兒對賽龍舟的規則不是很了解。幼兒們的原有經驗為主題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我們通過創設適合幼兒學習的機會和環境,組織幼兒進行探索與學習,在活動中積累新的經驗。
了解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做貼近幼兒生活的課程是我們課程實施的重要依據。教師們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并梳理已有經驗,為課程開發提供了前期依據。
有了“食材”,便可以制定“菜譜”了。“菜譜”就好比我們的主題活動網絡圖。主題活動網絡圖是活動執行的支架,也是核心經驗與實際活動聯結的紐帶。在課程審議中,我們以幼兒為中心,結合《指南》各領域的發展目標,基于資源和幼兒已有經驗預設課程內容,構建主題活動網絡圖。在預設課程內容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既要適合幼兒當下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教師要把握具體內容之間的關系,遵循學科的本質特點和內容漸進性的特點,進行課程梳理,使課程更加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為課程開發提供前期的依據。除了五大領域的課程之外,我們還預留了生成空間,通過適當留白,鼓勵教師在課程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生活中突然發生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來調整教學計劃,對其預留課程進行補充和拓展,使幼兒的學習從被動不斷走向主動,從淺表不斷走向深入,從“學習的客人”不斷走向“學習的主人”。
課程審議將伴隨我們課程實施的全過程,我們將從兒童的視角,審議我們的課程,更好地促進幼兒經驗和能力的發展,讓課程“烹飪”出童年難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