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繆麗婭



游戲化創意版畫教學是以大班幼兒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需求為基礎,通過兒歌、情境、角色扮演等游戲方式,設計出適合大班幼兒的游戲化版畫創作活動。游戲化的課程設計,可以使版畫活動的過程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在大班幼兒游戲化創意版畫教學中,我們著力追求版畫材料的生活化、版畫內容的趣味化、環境創設的游戲化,通過多種游戲方式進行版畫創作教學,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地學習版畫的基本知識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合作與交往的能力,感知版畫創作的樂趣。
在大班幼兒剛接觸版畫時,為了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我們在版畫區投放了一些拓印工具。材料投放幾天后,有的幼兒就失去了興趣,于是我們繼續投放了吹塑紙、木刻筆、磨拓、滾輪、水粉等材料,但是,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材料在使用中出現了問題:吹塑紙太薄,容易被木刻筆劃破;水粉顏料的干濕度難以把控,當水加入過多時,在吹塑板上無法上色;當顏料較干時,紙會黏在吹塑版上。通過討論我們又投放了油墨,幼兒自主嘗試后提高了版畫創作的成功率,大大激發了制作版畫的興趣。
若教師只投放單一種類的材料,幼兒很快就會感到乏味與無趣,無法激發他們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嘗試投放不同種類的版畫材料,除了投放一些專業版畫制作材料,如橡皮板、吹塑板等,我們還和幼兒一起搜集廢舊材料,如厚紙板、薄木板、塑料板、泡沫板、雪芙板、墻紙、報紙、掛歷紙等,我們將收集來的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合理地投放在美工區中,營造自由、開放的版畫活動氛圍,同時設計版畫創意主題墻,版畫制作區,讓幼兒們大膽想象,相互合作,在游戲活動中和同伴一起放飛想象的翅膀,大膽創作,大大提高了他們制作版畫的興趣。
由于低結構材料玩法多樣,對調動幼兒參與版畫活動的主動性具有促進作用。如在“瓶花色彩印畫”活動中,我們投放了硬紙板、廢舊的KT 板、海綿等材料,要求幼兒事先利用廢舊的海綿,扎成話筒狀,制作成印制的工具,然后在硬紙板上先畫出一個花瓶,用刻刀摳出輪廓來印制花瓶。用KT 板刻出各種花和葉子,通過多次重組拓印和重疊交叉拓印,制作出美麗的花瓶。又如,在“蘋果樹拓印”活動中,我們投放了大量的材料,鼓勵幼兒通過撕紙、拼貼、折紙等方式與拓印藝術相結合,幼兒們用廢舊報紙撕出了蘋果樹的形狀,然后將蘋果拓印在紙板上,最后用蠟筆畫出采摘蘋果的小朋友。有的幼兒還用彩條制作了布滿煙花的天空,并說:“讓我們一起慶祝大豐收!”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又如,幼兒將卷筒和海綿、樹葉等進行拼裝,變成不同的印刷滾筒,可以呈現出不同的粉刷效果。通過多種材料的有效重組,以版質材料為媒介,幼兒們創作出了一幅幅流動著創新血液的版畫作品。
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幼兒也存在能力水平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剛開始接觸版畫的大班幼兒以拓印、撕貼為主,一段時間以后以創作粉印版畫為主,到了大班下學期,幼兒則以創作油墨版畫和粉印版畫為主。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木刻版畫的拓展。在活動形式上,鼓勵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在材料投放方面,教師在選擇和投放材料之前要預先進行思考,預設一些幼兒在使用材料時可能達到的目標,盡量使材料“細化”,做到有目的、分層次地投放材料。
幼兒園傳統的教學活動,常常是在教師的高度預設下進行的。即便有生成性的活動,也會被教師很快牽引到預設的“軌道”上來,導致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參與活動的興趣也不高。在游戲化的版畫教學中,我們將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起來,即把幼兒的興趣需求與發展目標作為我們預設的內容,從而調動他們參與版畫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例如,一次,幼兒們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哇,真漂亮!”“這是瓢蟲,我以前也見過!”“它有腳嗎?”“它的后背上有幾個點?”幼兒們好奇、興奮的模樣,讓我產生了靈感:下次版畫課,我們就用七星瓢蟲作為活動內容。于是,《漂亮的小瓢蟲》版畫活動就應運而生了。
由于有了前期的經驗儲備,在這次版畫活動中,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使用厚的吹塑板刻畫瓢蟲的身體和頭,用紅、黑顏色的油墨進行了兩次重疊印制,一只可愛的瓢蟲就躍然紙上了。在印畫的過程中,幼兒們大膽想象,有的竟然印出很多不同方位、不同形態的小瓢蟲,并用一個大框圈起來,將作品取名為《瓢蟲花被》。幼兒的筆觸雖然稚嫩,但寥寥數筆卻讓瓢蟲的形象躍然紙上,作品非常具有表現力。
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們將教學活動轉變為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在情境的引領下動手操作,使版畫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形象。例如,教師以“參觀畫展”的情境導入活動,幼兒們都化身為“小畫家”。“這些畫好美呀,我們怎樣把這些畫保留下來呢?”幼兒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誰能說一說這幅作品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幼兒們紛紛講述了自己的猜想。最后,教師將幼兒們的想法用簡筆畫的形式呈現在展板上,作品的制作方法也就呈現了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幼兒了解了版畫制作的方法及操作步驟,而且觀察、想象、操作、交流、表達等多種能力也有所發展,同時幼兒在活動中也獲得了更多的自信和樂趣。
在主題為“發舞飛揚”的美術活動中,我們通過發型欣賞活動,讓幼兒們感受頭發造型的藝術美。接下來,我們嘗試用版畫的方法設計發型,幫助幼兒了解刻、滾、印等版畫的基本技法。通過動手操作等體驗式活動,幼兒感知了制作版畫的獨特手法,享受到了創作的快樂。為了讓幼兒迅速進入游戲,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了各種發型的圖片,在多媒體情境的引領下,幼兒們共同欣賞,并通過小組討論,總結出發型的種類:短發、長發;直發、卷發;扎辮子、盤頭;齊劉海、斜劉海、無劉海等,通過多媒體情境與小組合作探究情境創設,使幼兒們對媽媽的發型有了初步了解,并為媽媽進行了發型設計。因為有了前期情境經驗的準備,幼兒們在設計與介紹媽媽發型的過程中如魚得水。
游戲化創意版畫的實踐與研究,促使幼兒園走上了特色內涵的發展之路,并獲得了家長的一致認可,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果。在今后的游戲化創意版畫教學中,我們將不斷提升教學技能,在自身專業化成長的基礎上,為幼兒構建一個更具系統性的版畫藝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