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葛梅子

現代社會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從幼兒的晨間活動做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中提出了“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等要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廢舊材料,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制作不同造型、功能各異的體育器械,讓幼兒快樂游戲的同時,更好地鍛煉身體。自制器械不僅豐富了幼兒的體育活動,還為幼兒園節省了經費,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技能,又助推了家園互動,豐富了戶外體育活動的材料。
在體育器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應從生活環境中尋找材料開發體育器材。開學初,我園一些教室外面堆放了很多大小不同的盒子,班級老師想把這些盒子處理掉,我認為這些盒子可以豐富幼兒的游戲材料庫,便把它們都收集起來。我利用這些盒子開展了體育活動,幼兒們很感興趣。幼兒們還開創了盒子的多種玩法:有的幼兒雙腳夾著鞋盒跳;有的幼兒雙腳跳過牛奶盒;有的幼兒頭頂鞋盒走;有的幼兒背著牛奶盒慢慢走;有的幼兒邊走邊拖鞋盒;有的幼兒將盒子按一定間距擺成直線,繞鞋盒曲線跑或是手腳著地屈膝爬;有的幼兒把兩個盒子疊在一起,搭出一座高低不平的“山坡”,在“山坡”上玩跨跳。這些盒子成了幼兒們體育活動的重要資源。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及時捕捉生活中可被利用的材料。例如,一次偶然間,我看到幼兒生日蛋糕上的塑料包裝紙很漂亮,就請幼兒們收集了一些糖果和蛋糕包裝紙。體育活動時間,我引導幼兒利用這些包裝紙和廢舊報紙制作了繡球,組織幼兒開展了“玩拋繡球”這一民間游戲。幼兒們還想到了多種玩法:自拋自接繡球;兩個幼兒相互拋接繡球;兩個幼兒用身體的某部位夾住繡球并將繡球運送至目的地;將大的繡球當作籃球,練習投籃;還有的幼兒站在2 米以外的地方投擲繡球將 “怪獸”打倒等。“玩拋繡球”的游戲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身體,增強了幼兒的體質,還發展了幼兒的應變能力,深受幼兒的喜愛。其實,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能成為體育活動器材的來源,成為重要的教育資源。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離不開活動器材的選擇。每一種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與特點,在選用活動器材時,我們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器械的特征來設計活動,盡量做到一物多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在活動中探索材料的特性,通過嘗試、比較、創新,學會一物多玩。例如,幼兒利用廢舊的彩色墊子創造出多種玩法:有的幼兒把墊子夾在腿中間跳;有的幼兒把墊子頂在頭上走;有的幼兒把墊子當飛盤;有的幼兒將墊子背在背上學烏龜爬;有的幼兒將泡沫墊連成兩條“長龍”鋪在地上,以接龍競賽的形式從“泡沫墊”的一端爬到另一端,他們一會兒手腳并用學烏龜爬,一會兒手著地,膝蓋不著地學蜘蛛爬;還有的幼兒把兩塊泡沫墊間隔相同距離依次擺放,一會兒學小兔跳,一會兒學青蛙跳,有序跳過每塊泡沫墊。接著,我引導幼兒:“除了把墊子放在地上,墊子還可以怎么放?”有的幼兒就將泡沫墊兩兩相靠豎向擺放,提高跳躍的難度。最后,我組織幼兒一起開展了“數字格子跳跳樂”的游戲,我出示數字卡片,請幼兒自由挑選一張,并貼在自己的泡沫墊上,將泡沫墊按數字大小擺成兩條長龍。幼兒聽從教師的指令,按照數字順序開展左腳跳單數泡沫墊、右腳跳雙數泡沫墊的跳躍游戲,加強了游戲的趣味性。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身體,還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又如,呼啦圈也可以開創多種玩法:有的幼兒拿起呼啦圈滾著玩;有的幼兒把呼啦圈當成方向盤;有的幼兒圍繞著呼啦圈轉圈;有的幼兒踩在呼啦圈上走路;有的幼兒把呼啦圈當作跳圈;有的幼兒把呼啦圈背在背上,當作烏龜殼,模仿烏龜爬;有的幼兒在一起用呼啦圈玩“套泥人”;還有的幼兒用呼啦圈鋪成一條小路,學小兔跳和連續跨跳。接著,我加大了游戲難度,增加了圈與圈之間的距離,引導幼兒用助跑跨跳的方式進行游戲,并指導幼兒掌握“跑”“跨”“蹬”等動作要領。根據器械的特征,實現“一物多玩”,不僅培養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探索欲望,還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和與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

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教師在體育活動中要開展一些游戲活動,鼓勵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培養其創新的信心和能力。在集體游戲中,我們改變以往“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學習模式,鼓勵幼兒邊思考邊探索新玩法。例如,在“袋鼠旅行”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先不告訴幼兒布袋的玩法,而是請幼兒自己想想布袋有什么樣的玩法。幼兒們有的鉆進布袋里學袋鼠跳,有的鉆進布袋里像只毛毛蟲一樣扭動前進;有的在布袋里滾來滾去;還有的是兩人一組,一人坐在布袋上,另一人兩手拉著布袋往前拖;有的是四個人合作把布袋當成轎子抬;還有的是幾人合作把布袋拼在一起當“小水溝”,練習跨跳……幼兒們的玩法各式各樣,不同的玩法不僅豐富了游戲的內容,也促進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還使幼兒獲得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接著,我們以“袋鼠旅行”的情境貫穿整個活動,將跨欄、鞋盒、紗布、墊子設置成袋鼠旅行中的障礙。紗布當小河、跨欄做田埂、墊子是草地。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跳過寬窄不同的小河和高度不同的田埂,跑過草地。為了增強游戲的難度和增加幼兒練習的次數,我又多設置了一道障礙——用鞋盒當作石頭,鼓勵幼兒大膽跳過大小不同的石頭,激發了幼兒的挑戰欲。這樣不同的體育器材結合,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助于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成長為“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助人、不怕困難”的人。
在活動中,我們應充分利用陽光、空氣、水等自然資源,及周邊的體育器械開展體育活動,保證幼兒戶外鍛煉的時間。一次,我們去圩墩公園進行拓展訓練,我們組織幼兒利用公園現有的體育器械開展游戲,如用蹺蹺板稱體重;用攀登架玩攀登的游戲,數一數自己能攀到第幾層,看誰爬得高;利用器械踏太空步,提高幼兒的手腳協調能力;和幼兒一起攀登土坡,小土坡上用石頭砌成的階梯雖然有些高低不平,有些甚至很狹窄,但幼兒們能一起手拉手勇敢地爬上坡頂。在爬坡的過程中,幼兒們能互相提醒同伴注意安全,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健康領域的要求,即“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
立足于健康,著眼于全面,致力于鍛煉,融匯于快樂。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可以將我們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物品變廢為寶,變成幼兒們愛不釋手的體育器械。總之,我們要充分開發和利用體育器械的功能,充分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幼兒在主動利用器械進行活動的過程中,身體素質和個性品質得到發展,最終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