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建設交通強國,設施高質量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2月考察北京大興國際新機場、2018年10月視察港珠澳大橋時強調“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交通運輸部結合全面推行品質工程理念,于2018年11月印發了《“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研究推進方案》,其中路面工程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承擔,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等提供技術支撐。研究組制定了以路面壽命“翻一番”為核心的工作思路并扎實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果。

品質工程發展歷程
路面壽命“翻一番”,是指將現行規定的瀝青路面結構使用年限,由10年、15年,翻一番至20年、30年的形象化目標。當然,“翻一番”代表的是路面設計、施工、養護、管理和研究的完整體系,是路面科技創新發展的升級換代,而不是簡單的數字加倍概念,其影響是廣泛的、深遠的。
現行《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規定,新建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按不同公路等級應分別不低于15年、12年、10年、8年。“翻一番”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路面使用年限確定為30年,二級及以下公路確定為20年。
“翻一番”是我們提出的“第五代路面”體系和“路基永久、基層長久、面層耐久”長壽命理念在現階段的具體化。目前,國內外認可的長壽命路面的目標是40年至60年不等,即“翻兩番”,但經過實踐檢驗,能夠達到的還不多,實際的使用壽命并沒有那么長。
與《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相一致,“翻一番”是更普遍的、第一階段目標,長壽命是更長遠的、第二階段目標。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推進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增強設施耐久性和可靠性。路面作為供車輛行駛、承受交通荷載、直接反映公路質量的構筑物,體量大、造價占比高。路面使用年限翻一番,意味著建養質量、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和“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目標的體現。
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要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截至2018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485萬公里,高速公路14.26萬公里。如果按壽命15年計算,每年要有1萬至2萬公里高速公路大修,如何維持和保障巨大公路網的良好運營狀況,必須提前考慮和謀劃。圍繞“翻一番”提高路面質量和耐久性,能顯著提高道路承載能力、行車安全性、舒適性、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可以在公路全壽命周期內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和服務能力,保持資產的長久利用價值。
多年來,我國公路發展基本實現了由“重建輕養”向“建養并重”轉變。隨著養護任務日益繁重,建設、養護和管理面臨新的升級換代、模式轉換需求,“翻一番”正是補短板、強基礎、以建保養、以建減養、以管促久的新抓手?!胺环币鰪娐访骛B護管理的連續性、計劃性和策略性,推動日常保養、小修、預養、中修、大修,改建由“碎片化”轉變為“持續化”,總體上強化科學養護的作用。
“翻一番”是目標導向的最好體現,同時需要依靠理念的創新、科技的創新和實踐的創新去實現。2019年10月17日至18日召開的“中國長壽命路面關鍵科學問題及技術前沿”香山科學會議上指出,面臨著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面臨著國家每年巨額養護資金的投入、面臨著建設新型智能道路的需求、面臨著建設交通強國的任務,開展以長壽命路面為代表的我國路面科技的創新研發,將是新時代路面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
198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進入了高速公路建設時代。1986年《公路柔性路面設計規范》發布實施,1987年北京京石高速公路一二期、1988年上海滬嘉、遼寧沈大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至今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進入通車第27個年頭。在此期間,半剛性基層、瀝青混凝土等廣泛使用,1990年代改性瀝青、SMA推廣,2000年起陸續解決重載交通和水損、車轍等路面早期破壞問題,從而形成了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具有中國特色的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體系?,F在去考察優質的高速公路如京津塘高速公路等,其既在設計、建造中具有“翻一番”的基因,也有一些路段基本達到了“翻一番”的壽命,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我國有關路面設計、建造、養護管理技術為“翻一番”提供了成功的實踐經驗,材料、結構、裝備、工藝等方面具備了技術的成熟積累。

“第五代路面”體系

香山科學會議

表1 國外長壽命路面主要文獻
路面結構使用年限“翻一番”在設計、使用上最直接的體現,是軸載累計作用次數;反映到結構性能上,是面層、基層、路基的疲勞壽命。2017年《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建立了以多指標和動態參數為基礎的新設計體系,提出了瀝青混合料層、無機結合料穩定層的疲勞開裂壽命等的計算模型,具備了直觀的、直接的壽命概念,為“翻一番”的設計、評價提供了理論依據。
1997年英國的M·牛恩發表了《重交通長壽命柔性路面的設計》論文,提出了長壽命路面的概念,針對的是柔性結構。1998年版法國《國家公路網新建路面典型結構手冊》中規定的路面初始設計年限為主干路30年、非主干路20年,包括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國內從2000年初起,開展了一些關于長壽命路面的有益研究探索,修建了采用不同結構形式的試驗路和實體工程,初步構建了長壽命路面設計、建造技術支撐。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交通強國+質量強國+科技強國及品質工程為指針,以結構使用年限“翻一番”為核心,以路基永久、基層長久、面層耐久為目標,以“優質的材料+合理的結構+嚴格的質控+規范的預養”為主線,以平衡協調設計和建設,養護的精細化、標準化、信息化為手段,以新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及長壽命路面技術規程為基礎,以我國30年高速公路建養經驗和足尺環道項目為支撐,研討“第五代路面”體系,推動平安耐久品質路面科學有序發展。
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提出了未來針對長壽命路面的五個基礎創新研究方向。一是材料方面:揭示行為機理、重建本構體系、研發新材料。二是結構方面:不同類型結構的性能演化模型及力學體系。三是設計方面:臨界狀態的確定、設計體系和指標。四是施工方面:降低施工變異性、提高與設計指標的一致性。五是維護方面:殘余壽命預估、養護決策及措施。
按照我們提出的平衡協調設計原則,路基永久、基層長久、面層耐久是半剛性瀝青路面結構壽命目標協調結果的形象化表述。永久也不一定就是一百年或者永遠不壞,比如現階段,永久可以是60、80年,長久是40、50年,耐久是20、30年。這也是當前提出“翻一番”的根源。
優質的材料是路面耐久的基石,除了瀝青、礦料和瀝青混合料,還包括基層和路基的材料。按照平衡協調原則有針對性地提高原材料、混合料的部分性能以增強路面耐久性,應根據環境、交通荷載及層位、作用和目標要求等協調改進,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指標。
合理的結構是路面耐久的核心?;谄跇O限的概念,對柔性基層路面,控制瀝青層底拉應變≤ 60μ ε、路基頂面壓應變≤ 200μ ε。而對半剛性基層路面,由于應變水平普遍較低,則要把重點放在控制基層強度、適當增加聯結層厚度以克服基層開裂較重等問題上。
嚴格的質控是路面耐久的關鍵。從路基開始,施工中對基層、聯結層、磨耗層、每一個層間的黏結,進行嚴格的工藝、過程控制是路面耐久的關鍵。采取有效的隔水、防水和排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對路基、基層、面層,提高壓實度都會增強路面的耐久性和穩定性。

長壽命與“翻一番”理念(PaveX)
規范的預養是路面耐久的保障。路面預防養護是一種基于全壽命成本分析的周期性、強制性養護計劃策略,是一種科學的理念和機制,其核心是定期對并未損壞的路面采取強制性養護措施,以保證其達到或延長使用壽命?;?0年壽命,對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過去以超薄層罩面為主的養護措施顯然難以為繼,要統籌考慮各類預防養護措施。
路面壽命“翻一番”作為正式引導性政策和交通強國、品質工程、綠色公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圍繞工作思路和推進方案,通過會商指導、集中研討、現場觀摩和宣傳推廣等形式,開展創新技術交流,整體推進,形成國家級新時代路面科技研發機制。
建議交通運輸部統籌協調,啟動下一版《瀝青路面設計規范》修訂的前期研究工作,以“三久”為目標、以動態演變規律為基礎、以平衡協調設計為手段,通過第一期5年左右邊實施、邊跟蹤、邊研究,然后按結構使用年限30年、20年編制新設計規范,確保到2035年實現“翻一番”。
以有中國特色的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為核心,進一步總結提煉我國30余年高速公路建養管實踐經驗和第四代路面特征、技術特點,提出第五代路面科技前沿問題和目標,推動路面科學技術升級換代,為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提供可靠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