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公眾對公路狀況和通行效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養護工作量越來越大,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社會對公路行車安全性、舒適性和通達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路養護管理的壓力日益增大。因此,亟需引進公路養護資質管理,遴選優質養護從業單位,提升公路服務質量,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2020年4月,隨著4家中標企業進入國省干線公路開展養護生產,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國省干線公路全面實施養護市場化改革正式啟動。4家中標單位的養護項目部成立并通過業主單位驗收,專業化養護隊伍入場,養護機械設備投入使用。伴著和煦春風,興山公路從此邁向精細化、機械化、專業化養護的新征程。
興山縣公路建設養護中心承擔了全縣2條國道、5條省道及3條縣級主干道共計426.367公里公路的養護保暢任務,線長、面廣、養護任務艱巨。20年前,興山縣公路部門所有一線養護職工均為正式在編職工,為了調動工人的工作積極性,養護部門根據當時公路養護特點采用定額管理辦法,路面養護、邊溝清理、塌方清理完成多少量收入多少錢,養護職工的工資待遇直接與工作完成量掛鉤。雖然都是“鐵飯碗”,但待遇多少全憑自己的雙手去獲得。工人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養護職工之間有了競爭性,工作態度由原來的“等、靠、要”變成了“比、趕、超”,這種定額管理的模式在所有養護職工都為在編一線人員的背景下,發揮了較好的養護效應。

國道347線神興公路
2008年起,興山縣養護一線在編職工開始逐年減少,具備專業養護知識的一線養護工嚴重不足。為了完成公路養護工作,養護部門試行“國路民養”,在公路沿線就近臨時聘用民工進行公路的日常養護。而臨時聘用的民工沒有受過專業養護知識培訓,沒有任何養護施工經驗,遇到補坑槽、清灌縫等需要一定施工工藝的養護作業時,常常發揮不出技術水平,達不到施工效果,養護質量得不到充分的保證。普通民養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工作責任心不強,日常工作只養護路面,忽視路肩、邊坡、水溝、橋涵和綠化,每次公路檢查前總需要另行出資雇工突擊維護,使得養護工作效率和進程非常緩慢,市場對專業化養護隊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養護改革迫在眉睫。
為了破解養護困局,推進養護工作持續不斷向前發展,2016年,興山縣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積極探索養護新模式,創新實施“管養分離”的養護理念,將公路管理與適合市場化的干線公路養護生產分離。經過反復研究和分析,最終選定養護職工全部為民養人員的省道255峽堡線、興山水上公路、G42滬蓉高速接線路和香溪河右岸公路共4條線、30公里公路作為試點,隨后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有競爭力的專業養護企業,逐步實現養護的專業化和規模化。自此,宜昌市首個試點推行養護市場化的地區產生,興山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邁出了第一步。
試點以來,具有公路養護專業資質的企業進一步提升了公路機械化養護水平,道路清掃車、應急搶險裝載車等機械設備相繼投入使用,應急搶險能力得到增強。公路專業化養護隊伍不斷壯大,破解了以往“術業無專攻”的管養模式,公路養護的專業性、及時性、系統性大幅提升,真正實現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高了養護質量并降低養護成本。公路養護工作達到合同化管理,通過合同招標等形式促進養護企業不斷成長,更好地服務公路養護工作。
2019年,在湖北省公路養護管理檢查考核中,興山縣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在全省88個縣市區中再次獲評第一名,市場化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2020年初,興山縣國省干線公路一線在編養護職工基本為零,市場化養護管理模式經過多年的試點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全面推行養護改革的時機基本成熟。興山公路部門積極謀劃,多措并舉,開始在全縣全面推行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
科學劃分養護標段,徹底實施“管養分離”。依托原有的公路養護站點分布體系,打破屬地管理界限,將境內的2條國道、5條省道及3條縣級主干道共計426.367公里科學劃分為4個標段,根據各標段的路況質量、養護計劃、難易程度等情況進行科學預算定標;設定具有公路工程三級總承包或具有公路養護二類乙級及以上資質條件的施工企業進入政府采購系統平臺投標,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中標單位并實行合同管理;建立“縣養護中心統攬調度+公路養護站巡查監管+監理單位計量驗收+中標單位養護生產”的工作機制,推動養護中心及養護站職責由“建設者”向“管理員”轉變,真正實現“管養分離”。
創新養護管理機制,網絡視頻高效監管。搭建“互聯網+路長制”信息管理系統平臺,養護站職工在日常巡查中,通過系統對管轄區域內沿線設施、路域環境等方面發現的問題拍照上傳至縣養護中心,縣養護部門進行派單處理,企業根據派單進行維修養護,第三方監理對每次維修工程進行計量驗收,養護中心及養護站每月對維修工程量考核匯總,形成“發現問題、派單處理、計量驗收、考核支付”的全過程工作閉環;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對國省干線道路發生塌方、地災等較大道路維修工程,縣養護部門可與交通、公安進行信息共享、聯動處置,為恢復道路暢通發揮聯動效應;發揮智慧化長效監管,在全省范圍率先開展縣級道路監控分中心建設,在國省干線及縣級主要道路增設78個監控網點,拓展公路路況視頻監控體系功能,實現了公路監控全覆蓋。

興山最美水上公路
量身定做管理標準,雙重考核評價體系。針對中標企業道路養護,制定《興山縣養護管理標準》,對日常維護分8大類29小項進一步細化明確維修保養標準,實現“路面無坑槽、路肩無雜草、邊溝無積水、路基無缺口、設施無缺損、施工路段無失養”;制定《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分8大類30小項明確公路維修質量標準,邀請第三方監理單位根據該標準對中標企業小修保養工程量進行計量認定,確定單次計量支付總價,月底撥付給企業;制定《興山縣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國省干線公路養護質量及考核標準》,從維修設施、日常保養、制度建設等方面分6大類34小項明確考核細則。興山縣公路部門成立小修保養考核小組,每月下旬對管養路段實地考核百分制打分,形成公路養護綜合考核報告,根據考核報告綜合評定后計量支付款項。通過對養護巡查、責任分解、工作實施、養護考核、計量支付等各個環節建章立制,興山縣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將逐步向健康平穩的方向發展。
興山公路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養護市場化改革,實現了公路養護的可持續發展,順應新時代公路事業的發展潮流,有力助推興山“兩地兩縣”建設進程,為“和美興山”推進全域旅游提供了堅實的道路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