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管理過程中,經營模式、管理體制和用工制度作為3項核心因素及改革發展的3個重要突破口,決定了服務區的成敗,影響著服務區的發展。科學的經營模式、合理的管理體制,以及良好的用工制度,可以優化服務區的功能與作用,促進服務區更好更快地發展。
經營模式是服務區的根,有怎樣的經營模式,就有怎樣的管理體制和用工制度。
服務區的經營模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全承包、全自營、一部分自營和一部分承包等。究竟哪種模式好?結果往往一分為二,各有利弊。所謂“利弊”需綜合考量,不能單一地從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對比。綜合權衡下,利大于弊的經營模式才是科學的經營模式。科學的經營模式需經試點和實踐,才能得出結論。
目前來看,加油站承包給中國石油、石化、殼牌等品牌經營利弊明顯。有利方面在于,品牌石油正規、油質有保障,安全系數大;不利方面在于,一整塊利潤蛋糕讓別人拿走很可惜。汽修、加水點承包管理方便,但對外形象難以提升,監管難度大,投訴率高。此外,自營的餐廳、超市、客房文明服務較好,但由于不是專業的經營隊伍,難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陜西黃陵北服務區是通向紅色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門,也是進入陜北地區的第一個服務區。由于地處人文始祖黃帝陵和天下聞名洛川蘋果優生區,服務區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改變經營模式,走市場化道路。根據自身情況,實行招商競標,引入成熟的專業團隊經營,通過不斷豐富業態和提高服務質量扭虧為盈,業態年營業額率先超過1億元,其中包括加油站在內的凈利潤達1千萬元,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黃陵北服務區打造陜西省“服務明珠”
在經營方面,部分人目前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有不斷提供免費服務功能,才能提升服務區的品質,吸引更多的司乘前往。然而免費的服務功能是有限的,且無法長久維持。每提供一項免費服務功能,就意味著成本的增加。若來往司乘只享受免費項目,只會增加服務區負擔導致虧損,最終難以維系。不能盈利的企業是社會的負擔,無法長存;同理,不能盈利的服務區也不是正常的服務區,難以長存。
因此,要盡可能充分利用服務資源,通過開發經營項目提高經濟效益。現在,仍有許多服務區的布局不盡合理。主要體現在資源利用率低,大片閑置空地尚未開發利用等。例如有的服務區依山傍河,土產豐富,可以嘗試開發山貨市場、建造礦泉水廠,以及合作開發旅游項目等。這些舉措在為司乘提供更多服務、為服務區創造效益的同時,也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山東沂源服務區將“服務區+鄉村旅游”“服務區+扶貧+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后效果顯著。服務區后山種植了大片的果園,過去由于沒有銷路,果農豐收也苦惱。自從服務區搞起了“服務區+果園采摘”,旅客將車停在服務區內,在欣賞鄉村美麗風景的同時,還可以參與采摘項目,該舉措吸引了大量過往司乘,也為服務區創造了餐飲、購物、加油等消費商機。此外,該服務區還在廣場開辟水果、雜糧等農副產品展銷臺,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管理體制是企業的管理渠道,最順暢的渠道即為最合理的體制。
目前調研的兩種管理體制,一種是“集團—服務區分公司—服務區”,另一種是“集團—集團服務區管理中心—線路分公司—線路分公司服務區管理分中心—服務區”。兩種體制都已運行了較長的時間,優劣利弊都已顯現。
經調研,前者管理體制更節省管理成本,管理效率高。首先,該模式在管理上省了一整個環節。雖說服務區管理中心是集團的內設處室、服務區管理分中心是線路分公司的內設科室,但畢竟要經過一個環節,多一個環節,就多一份成本,指令到達時間將延長,影響效率。其次,在整體規劃、商品采購環節,前者能夠形成規模效益,因為服務區可以通過服務分公司統一布局實施及采購配貨,整體形象統一突出,供貨環節少,能夠節省大量成本。
目前,有的服務區存在財務不獨立的問題,并由線路分公司統管。服務區作為一個經濟獨立體,經營計劃、經營目標、經營狀況與公路經營完全不屬于一個系統,服務區經營帶有明顯的商業性。作為商業經營,財務信息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而目前服務區經理及其他管理者只是充當了現場管理者的角色,對財務經營狀況難以把控,對提高利潤率并無有力措施。實際上,現階段的服務區并不算是一個正常企業,導致很多難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任何管理體制都需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再結合服務區實際,不斷整合優化管理。
對于未來服務區的建設規劃,貴州省推行PPP管理體制,即產權方只出讓土地,從服務區規劃到建設及運營都屬于運營方。其最大優勢是從開始規劃到建設,經營貫穿始終,可以發揮整體優勢,不至于在重新開發商業綜合體時,由于原有建設設施不符合規劃,只能重建或改造,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此外,如廣東通驛采取線路連鎖經營管理體制,服務區超市引進品牌連鎖,讓廣大旅客體驗到一站式購物服務。
對于體制整合優化,可以借鑒“合鄉并鎮”的經驗,將已有的服務區條塊分治,變為分片統管,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合力。例如服務區管理以地區為單位,將所有服務區聯合成片統一管理,節省管理成本,形成規模效應。
良好的用工制度能夠培養、留住和發展優秀員工。
服務區管理人員需要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更強的業務能力,必須是懂管理、善經營、勇開拓的優秀復合型人才。服務區急需高素質人才,沒有人才談不上管好服務區,更談不上發展。服務區引進人才的渠道主要有兩個,一是盡量在本單位選拔適合的人才并培訓;二是通過社會招聘,直接引進具有相關工作經驗并具備一定水準的人才到服務區,帶動整個服務區走向專業化。
許多服務區重視一線服務人員的禮儀培訓,要求他們規范微笑,否則將進行經濟處罰。如果員工不能堅持微笑,究竟是服務區沒有招聘到會笑的員工,還是培訓工作沒做好?空姐的微笑難忘、星級賓館的保安人員熱情、海底撈的生意火爆、沃爾瑪超市的導購員主動,同樣是服務業,差別在哪里?答案在于,部分服務區沒有為員工創造微笑的條件,沒有足夠的歸屬感,服務區也只能是他們暫時的棲身之處。
企業一線員工或許需要合理的流動性,但過大過快的流動,是人才和培訓成本的雙重浪費。各服務區需根據實際制定目標任務和超額獎勵,通過多勞多得等制度調動職工積極性。此外,服務區經理工資適宜年薪制,上級為服務區制定下達全年經濟和社會指標,完成比例與經理年薪掛鉤,以此激發服務區經理的創造力,為服務區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