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北京 100028)
公路科技治超總體要求和目標是貫徹落實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健全完善智能感知的治超技術監控網絡,規范和匯聚公路基礎設施、治超執法、貨運車輛等數據資源,推動治超業務橫向流轉、縱向貫通,構建融合監測、預警、指揮、查處、服務一體的全國治超智能協同體系,實現“全過程記錄、全業務上線、全路網監控、全鏈條管理、全方位服務”,大幅提升規范執法、精確查處和精準服務能力,保護公路基礎設施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推進治超領域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1.全過程記錄:通過文字、音像等記錄方式,對治超管理和治超執法等行為進行記錄和歸檔,實現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加強記錄資料在監督考核、信用治超等工作中的應用,有效規范治超管理和執法行為。
2.全業務上線:制定完善業務規范和技術要求,將治超管理和執法業務流程電子化,實現所有業務在線辦理,規范業務辦理過程,提升執法工作效率,強化協調聯動管理。
3.全路網監控:依托各類治超監控手段,整合行業內外相關信息資源,完善公路監控網絡,實現對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貨運源頭超限運輸行為的全面監控,提升對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的主動發現和精確打擊能力。
4.全鏈條管理:通過治超業務的信息化改造,推動治超工作向跨業務、跨區域、跨部門治理模式轉變,實現對貨運車輛、駕駛員、道路運輸企業、貨運源頭單位等的精細管理,提升業務聯動、部門協作、精準查處能力。
5.全方位服務:利用信息化技術,匯聚數據、管理、服務等資源,優化便民服務,開展大數據分析應用,為規范貨運市場、推動先進車型發展、促進貨運行業降本增效、支撐經濟運行分析、輔助管理決策等提供網絡化、智慧化、定制化服務。
治超業務架構分為超限檢測站治超(定點治超)、流動治超、高速公路治超、非現場治超、貨運源頭監管、“一超四罰”、信用治超、大件運輸許可管理八大業務。其中,部級治超管理部門主要負責指導、監督、協調業務,省市縣站(點)治超管理部門主要負責轄區范圍內的具體治超業務,以及相應的指導、監督、協調等業務。
1.定點治超是指公路管理機構或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機構依托公路超限檢測站,對車輛超限超載情況進行檢測,并依法處理的執法行為。
2.流動治超是指在違法超限超載高發路段,執法人員對路過貨車進行檢查,將疑似違法超限超載貨車引導至具備稱重條件的站點進行檢測、處罰的執法行為。
3.高速公路治超是指在高速公路收費站部署稱重檢測設備,入口禁止違法超限超載貨車駛入、出口對違法超限超載貨車抽查,并對違法行為取證的治超方式。
4.非現場治超是指依托非現場治超前端取證系統和后端管理信息系統,對途經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情況進行數據信息采集、上傳、違法事實審核確認,并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執法模式。
5.貨運源頭監管是指對貨運源頭單位裝載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倒查,督促其落實車輛合法裝載責任的治超方式。
6.“一超四罰”是指執法人員對貨運車輛、貨運車輛駕駛人、道路運輸企業、貨運源頭單位實施行政處罰和責任追究的治超方式。
7.信用治超是指對貨運當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采集,對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進行認定、發布、獎懲及移除,并對失信當事人進行懲戒、守信當事人進行激勵的治超方式。
8.載運不可解體物品的超限運輸(大件運輸)車輛,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許可手續,采取有效措施后,按照指定的時間、路線、速度行駛。大件運輸許可管理是指大件運輸許可管理機構按程序對以上許可進行審批的過程。
按照信息化相關理論,將八大業務過程抽象為信息獲取、管理決策、執行操作、評價考核、信息服務五個環節。結合八大業務特點,公路科技治超應用架構分為超限運輸運行監管系統、違法超限運輸執法協同管理系統、大件運輸并聯許可系統、治超綜合分析評價系統、超限運輸信息服務系統五個系統。
1.超限運輸運行監管系統:包括治超基礎信息管理、檢測信息管理、治超運行監測、治超協同監督等功能模塊;實現治超人員機構信息、治超站點信息、稱重設備信息、車輛檢測信息等匯聚管理功能,有效監督公路治超運行情況。
2.違法超限運輸執法協同管理系統:包括案件抄告移送管理、信用治超管理、治超支持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塊,為跨區域、跨部門治超協同和信用聯合懲戒提供技術支撐。
3.大件運輸并聯許可系統:包括用戶管理、許可審批業務流程管理、許可申請管理、大件運輸通道信息維護、監督考核等功能模塊,實現全國大件運輸許可“一站式”申請和辦理服務。
4.治超綜合分析評價系統:包括治超綜合查詢分析、治超考核評價管理、超限信息綜合分析等功能模塊,為治超業務監管提供綜合分析和決策支持。
5.超限運輸信息服務系統:包括信息發布門戶、案件信息查詢、違法行為告知等功能模塊,實現治超信息的統一對外服務。
科技治超數據架構包括業務基礎數據、稱重檢測數據、其它監控數據(高清卡口、視頻監控等)、案件和文書數據、證據數據、失信名單數據、大件運輸許可數據、貨運源頭企業數據、違法分析數據、綜合分析評價數據、信息服務等內部數據,以及道路運輸人車戶數據、貨車衛星定位數據等外部數據。

圖1 部省級治超數據共享示意圖
部級層面向省級層面提供全國道路運輸人車戶數據、貨車衛星定位數據、失信名單數據、大件運輸許可數據等,為跨省案件數據抄告、證據數據移送提供協同,為省級層面科技治超和業務協同提供有效支撐。省級層面應整合行業內治超相關信息資源,向部級層面提供治超基礎數據、稱重檢測數據、案件數據等,為部省間、省際間的信息交換共享提供有效支撐;積極推進與工信、公安、工商、質檢等部門的信息交換與共享,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換共享機制。
本文探討了公路科技治超頂層架構,設計了科技治超“全過程記錄、全業務上線、全路網監控、全鏈條管理、全方位服務”的“五個全”目標體系,梳理形成了超限檢測站治超(定點治超)、流動治超、高速公路治超、非現場治超、貨運源頭監管、“一超四罰”、信用治超、大件運輸許可管理八大業務架構,提出了超限運輸運行監管系統、違法超限運輸執法協同管理系統、大件運輸并聯許可系統、治超綜合分析評價系統、超限運輸信息服務系統五個系統的應用架構,以及部省數據協同共享的數據架構。公路科技治超頂層架構對于運用信息化手段構建全國治超智能協同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