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徐冬先
摘 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將其融入我國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中,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鄉村旅游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為契機,深入探析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對鄉村旅游的作用和優化對策,希望能夠對新時期全面優化鄉村旅游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4-005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F592.7?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直接影響新時期社會的經濟發展,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程度和綜合發展水平。近年來文化與經濟的融合越來越緊密。作為現代化的經濟產業,文化產業具有多樣性,能夠促進我國文化繁榮和產業經濟發展。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內涵。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創新性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融入我國新型文化產業發展中,是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社會競爭力、促進產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1]。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以鄉村傳統文化為基礎的鄉村旅游成為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盡管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在近年來得到了充分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鄉村經濟的進一步提高。以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視角下如何促進地方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1? 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現狀
1.1? 赫哲族鄉村旅游建設情況
鄉村旅游產業依托于地區的特色文化,以獨特的文化韻味吸引游客前來參觀游玩,進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赫哲族位于松花江下游,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具有濃郁的漁獵文化氣息。在鄉村振興的發展背景下,形成了獨具韻味的鄉村旅游產業。赫哲族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
從飲食角度出發,以魚宴為主,由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殺生魚、烤塔拉哈、魚子醬等特色美食。
從旅游參觀角度出發,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當地的民族文化和歷史特色,形成了大型雕塑、民族展覽館、民俗館等民族文化氣息濃厚的旅游景觀。
從購物角度出發,魚骨、樺樹皮相關工藝品等地方民族產品進一步帶動了赫哲族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除此之外,游客還可以體驗捕魚的樂趣,參與當地居民的民族歌舞活動[2]。
1.2? 赫哲族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存問題
盡管近年來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得到大幅提高,有效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助力,但是在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赫哲族鄉村經濟發展。
首先,民族地區“漢化”現象嚴重。赫哲族主要依靠打漁文化、特色民族建筑、民族飲食文化等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旅游發展定位不明確,使得當地旅游文化資源存在“漢化”的風險。缺乏獨特的民族文化支撐,限制了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旅游資源挖掘不到位,缺乏旅游特色。赫哲族集中居住在“三鄉兩村”,屬于聚居形生活方式,擁有打漁文化、民族歌舞等旅游資源。但是通過對當地旅游發展進行調查,現階段主要以民俗參觀、特色美食為主,鄉村旅游資源挖掘并不充分,缺乏體驗式的旅游項目,限制了當地鄉村旅游經濟提高。
2.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人民主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根本價值取向來源于人民,認為人民作為文化的創造者,同樣也具有享用文化價值的權利[3]。一切經濟建設都必須圍繞人民出發,以人民的根本需求為建設理念,在開展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把人民作為旅游行業的建設主體、創造主體和實踐主體,引導基層人民積極參與到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發揮人民主導作用,進一步優化鄉村旅游產業。
首先,在推進赫哲族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必須要對赫哲族民族文化和旅游資源進行細致調查,結合民族地區的現有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整合,要以赫哲族現有的民族文化為鄉村旅游建設的基礎。
其次,在發展赫哲族鄉村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基層群眾的需求,廣泛征集民族地區群眾對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建議和看法,以人民的建議為指導,確保鄉村旅游產業符合人民的期望。帶動民族地區的基層群眾參與到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建設的具體工作中,充分發揮人民主導作用,優化赫哲族鄉村旅游的產業結構,提升鄉村旅游的經濟效益[3]。
2.2? 堅定傳統文化立場,發揮民族文化獨特性
文化與經濟是現代社會結構的構成要素。文化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不同的選擇,對經濟建設具有能動作用。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力求實現不同時期、發展背景、文化形態的有機共存,因此基于馬克思文化視角下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必須要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振興與發展,以地區民族文化為根本,實現文化的創造性發展與轉化。中華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發展,具有優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意義。在開展鄉村振興建設中,必須要深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地區民族文化獨特性,提升基層群眾文化自信,進而提高鄉村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優化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產業鏈。
赫哲族的生活環境具備典型的民族聚居特性,在長期生活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在鄉村旅游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的優勢和獨特性,形成展現民族文化內涵的鄉村旅游產業,吸引游客參觀和賞玩,進而帶動鄉村地區旅游經濟發展。
首先,要開展全面覆蓋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通過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地區普及和發展,提高赫哲族基層人民的民族文化自信,確保地區民族文化產業能夠順利發展[4]。
其次,在建設赫哲族鄉村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挖掘民族地區的文化和內涵,圍繞地區的打漁特色和民族娛樂活動進一步充實鄉村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以特色文化帶動赫哲族鄉村旅游經濟不斷發展。
再次,在發展赫哲族鄉村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必須要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民族文化的創新再發展,推動民族文化與現代社會建設相融合,幫助赫哲族民族文化得以進一步發展和利用。
3? 結束語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理論基石,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能確保鄉村旅游建設達到預期的建設目標,帶動基層地區經濟發展,為我國鄉村振興“添磚加瓦”,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鳳雙.馬克思主義文化力量的表現方式及載體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2):36-39.
[2]董可鑫,孔德君,陳浩,等.赫哲族聚居地鄉村旅游發展調查[J].現代化農業,2018(2):70-72.
[3]王佳.淺析赫哲族文化生態旅游現狀[J].華章,2011(27):313-314.
[4]龍怡帆,王志章.我國鄉村旅游經濟包容性發展的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視角[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5.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