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咪
摘 要:梳理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進程,對比了新舊制度中存在的不同,總結了政府會計改革帶來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關鍵詞:政府會計改革;權責發生制;預算績效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4-0130-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10.6?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全面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財稅體制和現代財政制度。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經過40多年的發展,基本可以反映政府的財政收支情況,保證政府職能的有效運行。
為了更加貼合當下的經濟體系,2017年11月9日財政部頒布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以下簡稱《制度》),并規定于2019年起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展開了新的篇章。目前,該制度施行已有1年多,與以往制度相比,該制度在施行過程中到底有何不同、有何創新和突破、對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的方向又有何影響和啟示,值得深入研究。
2? 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進程
在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過程中,眾多學者均對其進行了細致劃分,但大部分學者從改革開放起將其劃分為4個階段。
荊新和徐玉德等(2018)[1-2]認為,1979—1992年是政府會計改革探索階段,1993—1999年是政府會計改革全面展開階段,2000—2009年是政府會計改革局部變遷階段,2010年至今是政府會計全面改革突破階段。
在政府會計改革探索階段,主要解決了政府會計預算管理問題,使得地方政府的預算轉為權責相結合,但是預算會計模式依然十分單一。緊接著我國全面展開了政府會計改革,結合我國和其他國家政府會計的經驗,建立了具有我國政府會計特色的預算會計核算體系。
在政府會計改革階段,我國政府會計的改革方向明朗起來,并在政府基本支出、項目支出、預算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該階段的政府預算會計制度和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有些脫節。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政府會計改革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階段,采納了過去眾多學者提出的將權責發生制全面應用在政府會計核算中等建議[3]。
3? 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對比
與舊制度相比,新制度具有很多的創新點,主要反映在制度、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核算方法和會計報表5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3.1? 制度方面
新制度將之前并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及其他行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整合到一起,建立了統一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讓政府各單位之間、各部門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財務報表和預決算報告具有一致性。
3.2? 會計要素方面
新制度將單位會計要素分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第一次提出了收入和費用這兩個會計要素,替代了支出會計要素。其中,新制度重新定義了資產,并且根據長期資產的管理需要和用途。進一步進行了總分類核算。在此基礎上,需要計提折舊或攤銷,反映長期資產的初始規模和賬面價值,提升了會計信息質量。
3.3? 會計科目方面
新制度中單一的會計科目體系取代了多個會計科目體系,進一步優化了會計科目。例如新設了“業務活動費用”“經營費用”等費用類科目,以及“累計盈余”“本期盈余”等凈資產類會計科目,使得會計科目的內涵得到了更加準確的反映。
3.4? 會計核算方面
新制度采取了“雙分錄”會計核算方法,即政府在記錄發生的會計業務時,對于屬于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應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財務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預算會計,而其他業務只做財務會計核算。平行記賬方式比以往的會計分錄方式更有優勢,真正分離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并且能夠相互銜接,使政府單位可以對相似的會計業務進行對比。
3.5? 會計報表、報告方面
舊制度要求至少編制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現金流量表等,而新制度要求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凈資產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及附注等財務會計相關報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和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等預算會計報表。
4? 政府會計改革造成的影響
政府會計改革會對政府會計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新制度不僅重視政府的收入與支出,還關注政府的資產、負債、成本、費用以及預算收入、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政府忽略隱形負債所導致的財務風險,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整體的財務狀況。此外,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有利于推動“業財融合”,防范虛增預算、赤字預算等問題。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由于需要平行記賬,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難度,這對于政府會計人員來說是巨大的挑戰。政府會計改革需要完善配套制度、搭建平臺,使政府會計改革朝預期的方向發展。
5? 建議
5.1? 加強培訓學習,提高政府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政府會計的每一次改革,都會給政府會計人員工作帶來新的問題。
為了新制度能夠順利、有效實施,需要組織相關人員對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進行學習,使政府會計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
5.2? 重視績效評價,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隨著政府會計改革,績效預算逐漸受到愈來愈多政府和學者的關注。我國財政部早在2011年就發布了《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緊接著在2013年頒布了《預算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系框架》,2018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可見我國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方向逐漸向績效評價發展。將績效評價很好地引入到政府會計工作中,可以強化政府的經營責任,有利于更好地服務社會。
5.3? 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搭建信息平臺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財務共享中心應運而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政府應當大力發展財務信息化,升級政府會計的信息系統,全面掌握所有的經濟活動,提高會計核算工作效率,保證會計信息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建政府會計信息化平臺的過程中,要進行財政管理改革,以適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荊新.中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四十年:回顧與展望[J].財會月刊,2018(19):3-6.
[2]徐玉德,宋帥.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四十年:歷程、經驗及展望[J].地方財政研究,2018(11):40-48.
[3]莊媛,朱久霞.政府會計改革的相關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6(21):60-61.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