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芳 沈國輝
摘 要:創新監督機制,強化對人權、事權的有效制約,是保證科研單位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紀檢監察和內部審計同屬監督機構,都在科研單位的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兩者分工不同,工作側重點也不同,在紀檢工作中往往缺乏聯動性,給予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加強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工作的密切配合與聯動,發揮兩者的互補性,有利于科研單位創新體制,能夠更好地完善制度,拓展源頭治理的深度和廣度,從而進一步提高監督效率,為科研單位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诖?,圍繞科研單位內部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職能結合的作用以及意義進行分析,并探討實現科研單位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職能結合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科研單位;內部審計;紀檢監察
中圖分類號:D262.6;F239.4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7-0164-02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倡廉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高校和科研單位的違法案件也常見于報端。例如,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浙江大學陳英旭和復旦大學醫學院動物實驗部原主任楊萍等科研經費貪腐案的發生,不僅引起社會的震驚,也提醒我們高校和科研單位不再是一片凈土。
這些案件的發生,大部分與高校、科研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監督缺位、廉政風險防控不力有關。假如審計部門在日常的審計中能夠及早發現資金轉移的苗頭,紀檢監察部門及早介入進行提醒或組織處理,也許這些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行為會早一些時間被發現和制止,不至于讓這些科技人員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五次會議上強調,“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要完善國有資產資源監管制度,強化對權力集中、資源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將預防和懲治腐敗作為提高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舉措,并正在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標推進,全黨上下形成了反腐的高壓態勢。當前,隨著反腐倡廉力度不斷向縱深推進,廉潔從業成為各行各業的焦點話題,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作為事業單位的監管部門,是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如何將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通過有效的舉措融合起來,發揮協同效應,共同構建懲防體系,健全權利制約機制,是關乎科研單位健康發展與科學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的職能
(一)內部審計的定義與職能
根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其目標。其主要職能是監督與評價?,F代科研單位由于規模的擴大,業務日趨復雜,客觀上需要有健全的審計監督與評價機制監督各經濟責任承擔者是否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制度、計劃、預算等的要求履行其承擔的責任,以達到加強控制、嚴肅制度、規范管理的目的,進而有針對性提出整改意見,以促進科研單位改善管理,健康發展、科學發展。
(二)科研單位紀檢監察的職能
紀檢監察工作重點是維護行政紀律、促進廉政建設、建設高效的科研環境。概括地說,紀檢監察工作有7項職能:教育、制度、監督、保護、糾偏、預防、懲處。針對當前的新形勢,科研單位紀檢監察應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加強作風建設,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二是加強紀律建設,讓紀律成為高壓線;三是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堅決懲治科研腐敗,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
二、科研單位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融合的意義
現代科研單位由于業務日趨復雜、風險不斷加大,客觀上需要有健全的審計監督與評價機制,監督各經濟責任承擔者是否能夠按照設定的任務、計劃、預算等要求履行其應當承擔的責任,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建議,促進科研單位加強內控、完善制度、防范風險的發生。內部審計著重于對賬目與預算的監督,在問題的及時查處與干預上缺少有效的管理辦法。紀檢監察是保障科研單位有序運行的基礎和前提,主要承擔著對科研單位內部組織、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黨紀、政紀以及財經法規的黨員和工作人員進行教育與懲處的責任。能夠針對違規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但卻不能長期深入到科研項目與業務開展中去,無法和單位內部的監管系統形成有效聯動。因此,通過一定的手段與措施,加強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的密切配合與聯動,發揮兩者的互補性,有利于科研單位創新體制,拓展源頭治理的深度和廣度,從而進一步提高監督效率,是未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方向。其主要優點如下。
(一)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近年來,科研單位的經濟腐敗大多與單位管理松懈和資金監管不及時有關。內部審計部門在日常開展的經濟責任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科研經費專項審計以及其他審計項目過程中,如果發現重要的信息,可及時反饋給紀檢監察部門,為紀檢監察部門提供有用的監督信息及依據。同樣,紀檢監察部門可將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涉及到財務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內審部門,這樣內審部門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審計線索和查找問題路徑。
因此,加強內審和紀檢監察兩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使監督流程變得順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和預防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既能保護黨員領導干部、??萍既藛T,又能減少國家的經濟損失。
(二)融會貫通,實現全方位監督
大多數紀檢監察在單位出現投訴和信訪舉報時才啟動查信辦案程序,因而在監督范圍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審計監督則不同,不論有沒有發生問題都可以實施全方位和持續深入的管控,因而使有可能發生的違規違紀和腐敗問題都可以納入到監督視野中來,從而可以提升對人權和事權的監督力度。
另外,紀檢監察的任務是防止和處罰違規違紀,促進單位廉潔高效,更多強調的是事前監督、事前預防,盡早以談話教育的方式抓好違規違紀的源頭治理,將不良苗頭消滅在萌芽之中;而內部審計的任務是對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的監督和評價,注重的是事中和事后監督,通過對已有的財務數據及內部控制進行檢查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的有效融合,可以將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相互貫通,實現對科研單位全方位的監督與評價,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找出其薄弱環節,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三)結果共用,促進事業健康發展
內部審計監督的對象主要是“事”,是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完整性進行監督評價,以促進科研單位領導加強管理、科學決策、保證國有資金安全和資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科研單位業務活動的健康有序開展。紀檢監察部門監督的主要對象是“人”,針對科研單位黨員領導干部和科研人員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以及科研道德開展和實施方面的事項進行監督評價,對違規違紀者進行懲處,有效預防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紀檢監察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和共享審計結果開展效能監察,比如,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作為備案資料,建立干部廉政檔案,作為干部升遷、調動或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的客觀評價依據,有利于內部管理科學化、財務管理規范化、實現科研單位價值的增值,從而更有效地推進科研單位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三、科研單位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融合的途徑
(一)部門聯動,實現信息融合
科研單位內部審計主要通過實施各類委托審計及專項審計項目發揮好“第三只眼睛”的特殊監督作用,把獲取的大量綜合性的審計信息和問題線索及時提供給單位紀檢監察部門。這些信息可以為紀檢監察部門開展效能監察提供可靠的依據,掌握監督的主動權,起到保護干部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同樣,紀檢監察部門可以從信訪舉報以及對基層單位的調研中獲得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為內部審計部門提供審計線索,方便審計部門在工作中鎖定審計重點,使審計工作更有針對性,為內部審計制定計劃提供支持。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發現問題的時間有先有后,無論是二者之中的哪一方先發現了問題,都要及時通知另一方并作出及時的協調與溝通。因此,可以從信息融合入手,強化二者之間的信息傳遞,提高監督的整體效能。
(二)聚焦重點,實現目標融合
內部審計是對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進行相對獨立監督檢查的專業部門,旨在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有效發揮監督作用,服務于科研單位的目標實現??蒲袉挝粌炔抗芾碇贫冉∪c否、財務管理狀況如何,關系到科研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的成效??蒲袉挝患o檢監察工作須緊緊圍繞科研單位的中心工作和重點領域予以開展。所以,不論是內部審計還是紀檢監察工作,兩者的職能目標是一致的,要做到有機融合,運用各自的專長查問題、堵漏洞、提建議、促整改等措施為科研單位的管理服務增值,為單位的健康發展和科學發展保駕護航。
(三)優勢互補,實現技術融合
科研單位紀檢監察的許多線索和案件涉及經濟業務,由于紀檢監察職能和人員專業技能方面的限制,不可能經常深入到基層單位和具體的業務中去,在發現問題和調查取證方面難免深度不夠。而查證經濟業務,審計人員更專業,通過內部審計的日常監督,能夠發現大量的線索和書面證據,進一步節約了取證時間,提高了紀律審查和紀檢辦案的效率和準確度。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合規性審計時,紀檢監察人員專業優勢更強,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和發現的線索,可以對超越審計權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項作進一步的查證和處理,從而彌補了內部審計專業監督手段的局限;處置力度更大,更容易使效果顯現,從而提高監督的效力。
參考文獻:
[1] ?孟華.國有企業紀檢監察與現代內部審計業務的融合之道[J].國際商務財會,2016,(10):58-61.
[2] ?陳春梅.關于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結合的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9):250-251.
[3] ?劉曉.淺析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的結合[J].經濟視野,201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