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
摘 要:發展是各級政府的頭等大事,經濟是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各級政府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會遇到地緣關系的掣肘。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以泰州市姜堰區張甸鎮為例,分析尋找地緣經濟差異化發展的著力點,避免地緣角力形成內耗,以創新思維推動差異化發展,力求多方共贏。
關鍵詞:地緣經濟;區域經濟;差異化發展;醫藥產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4-014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13? ? ? ? 文獻標志碼:A
通南經濟發展區作為一個戰略概念被提出,反映出區委、區政府對通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視,同時也給予通南地區一定的壓力。實施通南經濟發展戰略,由宏觀戰略規劃進入到具體戰術執行,把發展的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是通南經濟發展區主政者當前急需破題實踐的重要課題。
1? 抓機遇,借優勢
(1)高鐵經濟圈。即將動工建設的北沿江高鐵和鹽泰錫常宜高鐵在泰州南站并站建設,使泰州南站形成蘇中地區的高鐵樞紐之一,既有東西向,也有南北向,通暢長三角,融入江浙滬,是泰州經濟騰飛的重要新增支點。高鐵站距離張甸鎮區直線距離8 km,路徑近10 km,屬于高鐵經濟圈的輻射范圍,完全符合高鐵衛星新城的建設標準。可以承接部分轉移產業,做好與主城區和高港區部分產業的互補,自創相關新興產業。
(2)大健康產業。作為泰州市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從長江邊直至里下河,一條形似江蘇和泰州地形輪廓的狹長南北帶,主要用于發展生物醫藥、康養旅游、休閑娛樂產業。集一二三產于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集群,采用集團發展模式,地區之間相互補充,圍繞大健康面向長三角,建設吸引全國養老醫療理療保健的養老型新興產業。目前,大健康產業已初具雛形,高港、姜堰、興化等承接了具體的產業分工。張甸地處姜堰西南一隅,與醫藥高新區緊密相連,雖然旅游養老資源不足,但依然可以借力醫藥產業謀求發展,必定會比其他地區更具優勢。張甸為姜堰區最大的建制鎮,人口眾多,面積較大,騰挪空間相對于其他鎮街優勢特別明顯,有利于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3)醫藥產業初具雛形。泰州市發展醫藥產業有一定優勢。①有全國第一個醫藥專業領域的高新區,起點高、名氣大。②有高等教育資源。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落戶泰州,老牌子的中醫藥高等專業人才培育基地以及泰州牧院中等專業人才培育基地,形成了高低搭配,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③泰州特色小鎮發展勢頭強勁。泰州牧院牽頭江蘇中藥科技園,圍繞中藥草種植進行產業推廣,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④中國科學院大學泰州大健康產業研究院建設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即將開工建設。國字號的品牌和技術支撐,是指導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 托地緣,興新業
張甸鎮是泰州市首批強鎮擴權試點鎮。泰州市將一部分市政管理和行政審批權限下放,進一步簡化手續,方便相關企業和居民辦事,為錯位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基礎保障。在傳統思維定勢下,走過去的發展路徑,依靠簡單重復投資,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須另辟蹊徑,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路子,才能保證改革創新取得實質性效果。
結合泰州現有的產業優勢和張甸區位地理等綜合情況,構建新型特色小城“藥都”,地點可以選在張甸鎮區邊緣,或鄰近醫藥高新區。實施產工貿、藥醫康養于一體的新型經濟綜合體,立足大健康產業,以藥為媒,用東方民族傳統醫藥特色彌補西藥不足,打造一個中西合璧、民族藥和醫雙突出的藥類信息物流集散中心,最終形成類似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國家級品牌,形成東部海岸線傳統藥醫樞紐,填補江浙滬魯閩空白,與生產西藥為主的醫藥高新區形成互補之勢。
3? 耕實業,謀長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來大計在于規劃。先行推動可行性論證,以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重點做好基礎設施、土地供給、產業調整、交通運輸、倉儲加工、從業人員培訓等全局性、系統性的規劃。要特別注重與醫藥高新區現有基礎互聯互通,提升量級,防止代差。醫藥產業是一種科技高、風險高、資本高,回收期和回報期均很長的“三高兩長”項目。現有的醫藥產業園區均以高風險、高回報的西藥研產為主,全國范圍內缺少一個中草藥材研產銷、藥醫養線上線下同步、中西醫俱全的集聚基地,必須填補此類空白。
(1)勇敢地走出去。中藥以草藥為主,是民族醫藥瑰寶,民族和區域特色明顯。雖然本地沒有合適的自然生長條件,但資本可以走出去,以項目化和合作的方式,走進蒙、滿、苗、藏等藥材主產區的崇山峻嶺和廣袤草原,建設合作生產基地。確定產品質量標準和行業管理體系,全面建立原產地溯源認證體系,網絡化實時監控。先期試點試驗,寧缺毋濫,成功成熟后再推廣,逐步增量擴類,形成涵蓋全面、名副其實的“藥都”。
(2)積極地引進來。勇敢走出去的同時,要積極引進來。把能代表傳統醫藥生產應用精華的名醫巨匠吸引過來,用傳統醫藥推動中醫藥材和制品銷售并建設信息集散中心。凡是珍貴的中草藥材,通常產于人跡罕至、交通閉塞的貧困山區和牧區,需要改變貧困思想,塑造脫貧理念,既發展當地經濟,也能弘揚國粹精華。
4? 控風險,勵創新
藍圖規劃變為現實產能,必須經過市場檢驗。建設東方“藥都”既有借鑒也有創新。
(1)嚴格防控房地產炒作。項目實施離不開基本建設,基本建設離不開房地產。建設“藥都”是將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充分集聚集中。過度房地產化,可能會讓項目得到短暫繁榮,但不利于產業的持續發展。不以概念炒作為手段,不以房產開發為目標,不以旅游開發為重心,只做實實在在的產業深耕,從源頭建立機制,排除隱患。
(2)堅決反對同質化發展。同質化競爭是拼資源、人力、物力,最終都會走上廉價低質的老路子,表面看上去紅紅火火,其實已經“病入膏肓”。始終秉持追求質優價廉、共建共享、長遠發展的新模式,就必須拼思路、拓新路。既要與全國四大主要藥材供應基地競爭,也要防止與大泗醫藥小鎮和國藥溱湖康養小鎮“撞車”。要把發展的重點放在堅持主業的功能性發揮上,積極進行結構性補充,形成南北一條線的大健康產業。
(3)積極推動資本加盟。發展中草藥材相關產業是資金和資本集中的新興產業,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社會各界的認可和鼎力支持。泰州是全國金融改革先行示范區,必須借助政策優勢,啟動國有資本進駐,陸續引進社會資本參股,重視省、市、區的三級聯動。把社會閑散資本集聚、集中、集約,嘗試建立專項國有投資公司或平臺,積極引入康養類保險基金參股,以市場化的方式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編輯:李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