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光


[摘要]從解法探究、教材原型、試題變式、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剖析高考試題,對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教材原型,引起學生重視教材以及習題,并學會歸納方法、遷移應用有啟發作用.
[關鍵詞]高考題;教材;原型;變式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23-0007-02
分析二:問題是根據|PF1|=√6|OP|以及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求解雙曲線的離心率e.構造關于雙曲線方程中的參數a,b、c的方程,通過整體消元,解出離心率e的值,由此想到借助平面幾何知識,構造方程,方法如下.
解法一為參考答案提供的解法,為常規的解法,建立坐標系,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寫出直線方程,求交點坐標,應用兩點的距離公式構建關于參數a,b,c的方程,求解離心率e.在課堂上,將此題作為素材,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思考數學問題、表達求解結果,可以得到較多的做法,引導學生從方程的角度思考,利用幾何關系,學生很容易就想到了解法二,利用雙曲線的特征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余弦定理構建方程,聯想阿波羅尼斯圓,得到P點的軌跡是一個圓,因此產生了其他解法.盡管方法不一,但是其宗旨只有一個,即方程思想,對題目條件進行不同的轉化與應用,抽象出方程,求解離心率e,殊途同歸.
四、教學反思
對于這一道題,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方程思想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中的條件,學生思考如何構建方程,通過探究,得到不同的解法,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數學抽象以及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必定產生很多新的想法,這正是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學生得到思考、體驗、表達才是教學的關鍵,最后的變式,啟發學生將學會思想方法的遷移與應用,
盡管題目的解法不一,但其核心都是圍繞方程思想,通過余弦定理、向量方法、中線長公式、極化恒等式等知識點構造相應的方程,殊途同歸,這也說明余弦定理、向量方法、中線長公式、極化恒等式等知識點中存在一定的聯系,學生在一題多解中也學會了多解歸一,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體系.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