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內容,也是整個高中數學體系的基礎內容,在解題時,學生經常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應因勢利導,有效利用這些錯誤,把它們作為教學素材,通過糾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對錯誤的防范意識.
[關鍵詞]函數;解題誤區;防范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23-0033-02
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內容,也是整個高中數學體系的基礎內容,對于剛踏人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說,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在解題時,學生經常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作為教師,不僅要收集這種“錯誤”,還要讓這些“錯誤”成為學生學習的反面教材,幫助學生分析錯誤,以提高他們的“免疫力”,那么,學生在函數學習中常常會犯哪些錯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概念性錯誤
數學解題,概念先行,倘若對數學概念認識模糊,那么必然導致解題錯誤,比如,在函數學習中,學生經常把函數的“定義域”與函數“有意義”混為一談;把“對應關系”與“函數解析式”混為一談;把“函數值非負”與“函數值為正”、“能成立”與“恒成立”混為一談;等等,作為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經常提醒學生,還要通過實例來“現身說法”,從而徹底掃清學生的思維障礙,
說明:本題中的有意義其實含有“恒成立”的意思,而函數的“定義域”是能成立的意思.因此,“能成立”所代表的集合是函數定義域的子集,這一點教師應該向學生說明,讓他們加深對函數定義域的理解,
二、忽視函數的定義域
函數問題,定義域優先考慮,應該成為學生解函數問題的“警示語”.而學生往往受初中數學的解題習慣的影響而忽視函數的定義域,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通過糾錯練習,幫助學生盡早走出這個解題誤區,
說明:學生對于函數問題中的定義域的忽視現象,不僅僅體現在函數的單調性學習中,還經常在其他方面出現,如判斷函數的奇偶性,他們往往只檢驗f(x)與,(-x)的關系,忽視定義域首先要滿足關于原點對稱這個必要條件,又如,利用換元法求函數解析式時,往往忽視新元的取值范圍,從而導致函數定義域的缺失,等等.所有這些現象,都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反復強調,學生才能漸漸認識到函數定義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缺乏含參討論的意識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最明顯的區別在于數學問題變復雜了,不再是單一的解題模式,而是需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尤其是含參問題,在函數問題中,一類含參問題,學生往往缺乏分類討論意識,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得到的答案“對而不全”,
說明:分類討論思想的引導,一直是教學的一個難點,究其原因,是學生的思維定式所致,在初中數學中,雖然也遇到過分類討論的問題,但分類的情形比較簡單,大多只有分兩種情況就可解決,而在高中數學中經常會遇到一級分類、二級分類乃至三級分類的問題,分類討論思想又是高考壓軸題必須用到的數學思想,因此,分類討論思想十分重要,教師應該從高一新生抓起,在教學中不斷滲透,以逐漸加強學生數學解題的分類討論意識,
四、問題轉化不等價
數學解題的根本途徑就是等價轉化,從某種意義上看,數學的解題過程就是從已知條件出發,借助有關定義、定理,逐漸轉化為結論的過程,轉化的方向必須明確與準確,否則解題必錯,而高一學生由于受思維水平的限制或考慮不周,往往達不到這個要求,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
說明:學生解函數題犯“問題轉化不等價”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審題不清,因此,在高一函數教學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如何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如何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養成細致審題的好習慣,教師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五、畫圖像不準確
高中數學解題常常用到數形結合思想,數形結合能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在函數零點問題的處理中,經常需要畫函數圖像,用圖像來揭示答案,而學生往往因為圖像不準確而導致答案錯誤,
說明:本例學生作圖的失誤,表面上看似乎是學生不小心把圖畫錯了,其實從深層次上來說,是缺乏嚴謹性,想當然,數學思維停留在低層次的狀態,因此,借助這類錯誤,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和敢于質疑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有所悟有所得,從而從失敗走向成功,
總而言之,學生在函數學習中犯些錯誤并不可怕,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有效利用這些錯誤,把它們作為教學素材,通過糾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真正做到增強“免疫力”,增強學生對錯誤的防范意識.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