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聚


[摘要]通過對一道高考題的解題思路的分析,展示了一種常見解題思路的局限性,指出了問題的根源所在,提出了避免此類錯誤的方法。
[關鍵詞]浙江;2020年1月;選考題;第22題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23-0039-02
如圖5所示,想象將軌道圓⊙O':繞P點順時針方向旋轉,當旋轉120°即圓心轉至P點的正下方時,即圖中⊙O4,可看出由P點水平向左射出的質子恰能打在探測板的最左端A點。若繼續旋轉軌道圓,可知從P點向左上方射出的質子會從板的左側逸出磁場,所以在這轉動的120°內射出的質子都能打在探測板上,故此時的計數率為η'= 120°/360°=1/3,僅有第(2)問中計數率的一半。
為確保計數率不變,就要設法使板左側逃出的質子能夠打到板上來,所以要增強磁場,使軌道圓的半徑減小,把原來逃逸的質子再重新拉回到板上來。
如圖6所示,從P點發射出的質子在磁場中旋轉時,離P點最遠的地方就是位于過P點直徑的另~端時,只要軌道圓的直徑不超過PA,質子就不會從板的左側逸出。即2R≤PA=
之所以會得出B≥√3/40T的錯誤結論,主要是在分析計算第(2)小問時受到兩圓⊙O1、⊙O2左右對稱性的干擾。就像圖2所展示的那樣,兩圓都與探測板相切,圓心O1、02和切點M、N關于PO都對稱。這一對稱的思想延續到了對第(3)小問的分析求解當中,卻忽視了當切點外移至探測板的兩端時,板的左側早已有質子逸出了磁場,從而使質子的計數率發生了改變。因此,在利用對稱性分析問題時,不光要考慮粒子圓軌道的對稱性,腦子里還要有一個“旋轉”的思想,即考慮將粒子的圓軌道繞發射點旋轉時,過發射點的直徑的另一端所能到達的區域范圍,是不是還在磁場內?有沒有沖出磁場?即便還在磁場內,有沒有到達題目所要求的區域范圍?如果存在有粒子不在要求的區域范圍內的情況,就要尋找臨界情況下的軌道圓。即“對稱”和“旋轉”的思想并重,缺一不可,這一點務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與以往考查方式不同的是,此題并非只是單純地考查了磁場的知識,還兼顧考查了“核反應方程”“質量虧損”“質能方程”等考點。值得一提的是,在考查利用質能方程△E= △m.C2運算時,為規避過于繁雜的數學運算,題中粒子質量直接以“MeV/c2”的形式給出,且要求求得的動能也以“MeV”為能量單位,著實為考生節省了不少運算時間,避免了考生因計算太繁而可能引起的急躁慌張,這也體現了命題者對考生的人文關懷。
總的說來,此題將磁場和原子物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考查的都是重要的知識點,將問題分解為3小問,難度漸次增加,區分度明顯,能將思維嚴謹縝密的學生很好地凸顯出來。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