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食品的制造成本很低,售價高,利潤誘人,不管如何打假,總有商家變著法子卷土重來。保健食品商家還很愿意在廣告宣傳上花錢,用各種營銷方式吸引消費者,比如請名人代言站臺,這很容易讓老年人上當受騙。保健食品騙局最常用的套路就是制造虛假療效。其實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消費者身體有問題應該及時就醫。
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曾經組織編寫了一份《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對保健食品欺詐問題做了全面解釋。
保健食品具有明確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監管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產品屬性為食品。保健食品專用標志為?“藍帽子標志”。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條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注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應當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示消費者在食品保健食品識假防騙應主要關注以下3點。一是銷售場所資質。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產品,特別要注意有沒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通過網絡、會議、電視、直銷和電話等方式購買產品,也應先行確認資質信息。二是外包裝和說明書。仔細查看外包裝標簽標識產品相關信息,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標簽上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號的預包裝食品;不要購買標簽或說明書中提及可以預防疾病、有治療功能的產品;不要購買標簽上沒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三是廣告和宣傳內容??茖W、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和宣傳,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一律不要購買;保健食品廣告中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一律不要購買;不要盲目參加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知識講座、專家報告等。
《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第八條規定了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出現的情形和內容,比如:含有使用該產品能夠獲得健康的表述;通過渲染、夸大某種健康狀況或者疾病,或者通過描述某種疾病容易導致的身體危害,使公眾對自身健康產生擔憂、恐懼,誤解不使用廣告宣傳的保健食品會患某種疾病或者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用公眾難以理解的專業化術語、神秘化語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語言等描述該產品的作用特征和機理;利用和出現國家機關及其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和形象,或者以專家、醫務人員和消費者的名義和形象為產品功效作證明;含有無法證實的所謂“科學或研究發現”“實驗或數據證明”等方面的內容;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或擴大適宜人群范圍,明示或者暗示適合所有癥狀及所有人群;利用封建迷信進行保健食品宣傳的;宣稱產品為祖傳秘方;含有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等內容的;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無依賴”?等承諾的;含有最新技術、最高科學、最先進制法等絕對化的用語和表述的;含有有效率、治愈率、評比、獲獎等綜合評價內容的;直接或者間接慫恿任意、過量使用保健食品的。含有這些內容的可認定其為違法保健食品廣告。
若購買到不合格的保健食品或假冒偽劣產品的,可以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舉報;若銷售商家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可以撥打工商局投訴舉報熱線12315舉報;若被詐騙的金額巨大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可直接向公安機關舉報;消費者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