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樂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周年。每當回想那段不平凡的戰史、國史,總是令人感慨萬千——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批入朝部隊,人車偽裝,夜行晝止,拉開波瀾壯闊的戰爭序幕。
70年前中國軍隊的英雄戰績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來者。幾十年來,無論我輩身在何處,為國家從事何種工作,皆不能忘懷抗美援朝的血與火、犧牲與壯烈、忠誠與信仰。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隨著戰事發展,16國部隊組成的“聯合國軍”推進到鴨綠江邊,美國第七艦隊早于6月27日封鎖臺灣海峽,美軍機到我邊境地區偵察、掃射,打死打傷我平民百姓,金日成撤退到北方并急切請求中國出兵救援……
在出不出兵的問題上,開國元勛們討論激烈,各有依據:一是新中國剛建立,家底貧窮,百廢待興;二是二戰后的美國乃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三是中國軍隊的裝備落后,沒有海空軍,沒有坦克,火炮極少,與美軍作戰等于以卵擊石;四是擔心會引發新的世界大戰。
美不可一世,我忍無可忍。最終,毛澤東及黨中央決定出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25日我志愿軍與敵軍首次在戰場上交火。此后共經五次戰役,讓美軍再也打不下去了,只能簽下停戰協定。
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不乏以弱勝強的戰例。但抗美援朝戰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以弱勝強,而是一個積貧積弱百余年、剛剛站起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的新生國家,對不可一世、放眼全球自覺毫無對手的第一大強國的以弱勝強,是一種國力極度懸殊時不可思議的以弱勝強,是一次改寫國家命運和世界格局的以弱勝強。
新生的中國,為什么能戰勝美國?
或者可以更具體地發問: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中國和侵略者的武器代際差并沒有很大,為什么一敗涂地?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時,中國面對包括美、英、法等工業強國在內的“聯合國軍”,武器代際差極大,為什么打了勝仗?
我們可以論戰法。我軍經歷了28年革命的淬煉,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形成獨特的戰略戰術。紅軍因常年處于劣勢,故而以打游擊戰、運動戰以及近戰、夜戰等為主,后發展到優勢兵力的攻堅戰、著眼長遠的持久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些戰法運用得淋漓盡致。比如,我軍利用地形地貌,巧妙偽裝,經常利用“口袋”戰術,對美軍實施突然襲擊。在第二次戰役中,志愿軍第38軍殲滅南朝鮮第7師后不休整,用14小時強行軍140余里抵達三所里,阻止了南逃的美第9軍與北援的美騎兵第1師會合,堪稱軍事史上的經典傳奇。
但我們更應該說意志。二戰后期,美軍橫掃天下,打敗日德法西斯;二戰結束,在與蘇聯的超級大國軍力角逐中,美國也處處占據“先出牌”的主動和上風。當時之世界,唯有中國的解放軍不懼美、不怕美。志愿軍第39軍一入朝,就碰上美國精銳部隊騎兵第1師,他們毫不畏懼,聚殲其一個營;第15軍和第12軍扼守上甘嶺,戰況異常慘烈,他們寧死不退,迫使美軍接受談判;有晚輩問抗美援朝歸來的老父親:“第38軍為什么沒有參加第五次戰役?”父親只說了一句話:“人打沒了,死了……”僅第38軍,入朝時4.5萬人,回國時一半人傷亡了。龍源里紅三連僅剩8人,松骨峰三連僅存7人。后來,第38軍撤到后方休整補充。
是頑強的意志和無懼的精神,讓美國遭遇自建國以來陸戰史上的最大敗績。也是頑強的意志和無懼的精神,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繼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之后,又在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國簽下停戰協定,從而站得更穩、更強、更堅定了。
今天的我們,為什么要回顧抗美援朝戰爭?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談論中美關系的發展,一定離不開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美國諺語講“打不贏的敵人就是朋友”,中國俗話說“不打不相識”。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親赴北京,與毛澤東握手言和,開啟了中美關系正常化。至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這段友誼是天上掉下來的嗎?當然不是。是別人賜予的嗎?更加不是。它是中國人民靠獨立自主、自強不息、既堅持原則又靈活應變、既熱愛和平又無懼威脅才贏來的。
從抗美援朝到今天,70年的歲月里,中美關系歷經了多次曲折,封鎖、遏制、承認、接觸、再封鎖、再接觸、摩擦、對話、協作……幾乎每一代中國人,都有自己記憶深刻的“美國瞬間”。20世紀70年代,“60后”難忘走上北京街頭歡迎尼克松訪華;80年代,“70后”有不少人走出國門踏進美國校園;90年代,“80后”難忘美國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后的悲憤游行;進入新世紀,“90后”欣賞一部部美國大片里的文化符號……在這個地球上,中美兩個大國友則兩利、敵則俱傷,中美之間始終存在復雜的來往、多樣的交集。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挑起貿易戰,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在這種氛圍下,以蓬佩奧為代表的美國政客,不斷激化中美關系,試圖全面脫鉤、全面遏制中國,以至于90歲高齡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不無擔憂地說:中美有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那么,就請美國的政客先生們,好好重溫一下中美關系史吧:70年前的朝鮮戰爭,中國軍隊就是勝者。
我們曾用低劣武器,戰勝現代化美軍。而今,我們堅持不稱霸,但“保家衛國”的軍事實力再也不可同日而語。毛澤東在抗美援朝期間就美國所做的論述,至今振聾發聵:“戰略上藐視他,當作紙老虎,在戰術上重視他,當作真老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70年后的今天,熱愛和平的中國人民期待“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也深深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越是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時,困難與阻力就越多、越復雜,也就越需要斗爭的精神和智慧、戰略和戰術。正是從這個角度回望,抗美援朝戰爭中所體現的斗爭精神、斗爭謀略,以及以斗爭促合作的智慧,經歷70年歲月的洗禮而更加顯得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