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權
(黑龍江省八五一一農場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區,黑龍江 密山 158307)
農墾8511農場第二管理區第二作業站集中育秧大棚基地1號、3號和85號大棚。每棟大棚有效育秧面積360m2。大棚基地是由農場按照農墾水稻研究所關于寒地水稻旱育秧標準統一建設,統一農藝標準進行育秧作業。
A、床土配置:在做好標準大棚育秧基床后,按照統一標準配置育秧床土,養分均勻,酸堿度調配好,可以選用本田取土或者提前堆積的備土經過精細篩選后作為基土。對備用營養土進行消毒和肥料配置時,慎重選擇優質的壯秧劑,床土消毒要徹底。
B、大棚擺盤:育秧大棚在擺盤時,毯式缽體秧盤規格要標準統一,按照測算好的基床進行排盤,橫平豎直,與床面貼面和接縫要緊密,不能有距離和空間,要銜接和靠實底土,防止中間懸空的空隙導致水稻在出苗之后就發生秧盤和床底面脫離干床弱苗死苗的現象,保證育秧質量。
C、秧盤覆土:秧盤覆土要按照標準,統一使用智能覆土機均勻覆土,保證床土厚度和用量。
A、品種:墾豐種業提供優質北方寒地品種龍粳31。
B、催芽:集中催芽中心實施浸種和消毒智能化的水稻催芽,標準車間進行浸種消毒與催芽過程,消毒徹底,出芽整齊一致。
280mm×280mm×25mm統一規格缽體育秧秧盤。
智能播種機播種,播種均勻。
4月10日。
(1)選取的3個實驗對象中的1號棚要求密植播種育秧;85號棚按標準密度播種育秧;3號棚要求稀植播種育秧。
(2)通過對3個棚的不同播種密度進行實地作業分析,觀察后期播種密度對秧苗生長和插秧影響。
(3)通過對3個棚的插秧后本田田間管理和投入成本對比分析不同播種密度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1)通過實驗對比,1號棚由于播種密度大,秧苗長勢后勁不足,營養跟不上,空間壓力大,根部生發不足,秧苗整體質量偏弱,局部出現青枯病和立枯病,部分秧盤滿足不了機械插秧要求,85號棚播種密度小,秧苗長勢旺盛,單株秧苗整體質量好,根部盤結好,但是生長過快,需要及時控制水分和溫度,常規管理滿足不了生長要求,苗體過高,密度過稀,穴株率偏低,保證不了畝有效保株數。3號大棚按照統一標準播種,管理要求統一,出苗率和盤根良好,秧苗高度適中,穴株數5~6株,符合高產栽培標準。
(2)通過育秧到插秧階段的對比分析,3個大棚在同樣育秧條件下由于不同的播種密度而對于育秧管理和插秧產生的不同結果(見表1)。1號棚過密的播種量直接造成秧苗生長緩慢,肥水跟不上,苗小、苗弱、抗病性差,導致出現立枯病、青枯病,損失秧苗,育秧成本增加,由于苗小、苗弱,缺穴率增加,導致浪費秧苗,補苗成本加大。85號棚稀植育秧,秧苗在育秧過程中長勢良好,肥水充足,個體秧苗素質強,明顯好于其他兩個實驗棚,但秧苗生長過快,植株過稀,導致空穴率增加,穴株數不足,后期增加了插秧成本,減少了插秧面積。3號棚按農場農業指導標準化生產技術育秧播種,密度適中,在同樣條件下,減少了育秧成本和插秧成本,秧苗茁壯,植株分布均勻,空穴率幾乎沒有,穴株數標準,保證插秧面積和大田秧苗質量達到最優。1號和85號棚補苗成本加大,導致大田管理投入加大,直接種植成本大幅增加,影響增產增收。

表1 機械插秧對比
(3)通過表2可以得出結果,在同樣條件下,由于毯式育秧階段秧苗造成的后期生長不足,1號和3號棚位在插秧后期大田管理中均增加了肥料使用量,為了增強長勢和促進分蘗,尤其是增加了氮肥的施用量,分別增加了22%和29%,直接導致用肥成本增加,但是結果,持續的高溫造成水稻后期出現病害和倒伏,嚴重影響產量,尤其是1號棚插秧本田減產程度達到28%。因此,標準化毯式育秧播種密度技術措施對寒地水稻標準化機械插秧和水稻產量影響非常大。

表2 田間管理對比
寒地水稻毯式育秧栽培過程中,在按照科學的育秧管理技術做好溫度、水分和除病除草工作外,一定要重視育秧播種密度對育秧質量的影響,保證合理的育秧播種密度,是提高秧苗質量,降低成本,提升寒地水稻毯式旱育秧和機械插秧作業優勢的重要環節。做好寒地水稻毯式旱育秧生產,從而提高寒地水稻質量和產量,為農業實現增效和種植戶實現增收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