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函
一部“荒誕黑喜劇”《我是余歡水》成為疫情期間網絡影視劇市場的“黑馬”。該劇以詼諧荒誕的方式描寫了社會底層小人物余歡水的艱難境遇與心路歷程。其實,在這部相對而言比較接地氣的網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現實婚姻的“爆雷點”和婚姻法律的“知識點”。
在余歡水和妻子的感情走到“山窮水盡”之時,編劇還不忘給已經“慘不忍睹”的余歡水設立一個“好父親”的人設:余歡水表示愿意放棄所有財產,要求承擔兒子余晨日后所有的生活費、教育費,直到喪失經濟能力。那么,現實生活中,如果離婚雙方約定其中一方放棄所有財產,這樣的合意是否必然對雙方始終具有約束力?
與一般的民商事合同相同的是,婚姻關系中訂立的關于財產分割的合同對當事方的契約精神有著最基本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8條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一般情況下,離婚雙方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合意對雙方均有約束力,應該按約履行。
但是,婚姻關系又不同于一般的民商事法律關系,它的成立、生效、履行和終止離不開對雙方感情和親子關系等因素的考量。如果放棄財產的一方后悔了,能否“撕毀”雙方的合同?對此,婚姻法解釋二第9條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據此可知,離婚一方如果想要撤銷或者變更財產分割協議,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第一,離婚后一年內起訴;第二,訂立合同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
這里需要提示的是,上述“欺詐、脅迫等”的文義已經指明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條件不僅包括欺詐、脅迫,但如前所述,離婚協議畢竟不同于一般民商事合同,不必然以等價有償原則為標準。所以,人民法院在確認協議可撤銷或變更時,通常也不會輕易將協議中一方放棄主要或大部分財產的約定認定為顯失公平、重大誤解,也不宜將急欲離婚的一方在財產上作出讓步視為另一方乘人之危的后果而予以撤銷或變更。
余歡水面對這段讓他傷透心的婚姻時,一方面作為丈夫,表現出對身外之物的淡然;另一方面作為父親,表現出對孩子深切的愛,他要求每周都可以帶孩子出去玩。這里,就涉及婚姻家事糾紛中除了“房車錢”之外的另一個“爆款”關鍵詞——“探望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第38條明確規定了“探望權”:“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同時,前述條款進一步限定了中止探望權的情形:“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進一步地,考慮到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比如離婚一方不愿意另一方“騷擾”自己和孩子的正常生活,以各種理由拒絕對方探望的情形。婚姻法第48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劇中余歡水的前任嬌妻之所以讓觀眾覺得難以接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這位女士涉嫌婚內出軌。遺憾的是,從該女士的表現中,幾乎沒有看出其對余歡水的任何愧疚或者補償,這無疑也在觀眾的怒火之上狠狠澆了一把熱油。那么,現實的婚姻關系中,婚內出軌的一方真的可以如此瀟灑嗎?
高尚的道德和嚴謹的法律同時告訴我們:NO!
首先,一方的出軌行為往往會成為另一方要求離婚的理由,婚姻法第32條第(一)項更是明文規定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是準許離婚的法定事由。
其次,對于一方較為嚴重的出軌行為,無過錯的一方有權依法請求損害賠償。婚姻法第4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這里必須要提示的是,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之規定,要求損害賠償必須是以離婚為前提,婚內起訴賠償損失是無法得到支持的,而即便無過錯一方已經提起離婚訴訟,最終損害賠償能否得到支持還需要基于法院是否能夠判決準許離婚。
那么,出軌的一方是不是必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財產呢?事實上,我國婚姻法目前并未明文規定出軌一方會在離婚時必須少分或不分夫妻共同財產。但是,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生出軌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行為,此時,根據婚姻法第47條之規定,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財產。
余歡水處處倒霉之后,一個“破罐子破摔”的“見義勇為”行為,讓他一下子成了整個城市的英雄,某個大企業更是因不可言說的目的給了余歡水100萬元的天價獎金支票。這時候,那位前妻再次出現,希望余歡水訂立遺囑,并要求對遺囑進行公證,聲稱意圖是把余歡水100萬元見義勇為獎金全部留給兒子,自己代為保管。
由于余歡水此時已經與前妻離婚,根據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這筆見義勇為的獎金即使真的發到余歡水手上,也與他前妻沒有一毛錢的關系。余歡水的錢算是暫時保住了,但在司法實踐中,也曾發生過這樣的案件:離婚一方在離婚后中了彩票,身價暴增,另一方會站出來要求分割這筆財富。對于這種情況,關鍵的問題還是在于這筆獎金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按照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相關規定,除夫妻雙方另有約定或者法律規定外,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創造、獲得、積累、添置的財產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如果這筆彩票是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所獲得的獎金在司法實踐中一般都會被認定為是夫妻共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