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婷
◆摘? 要:開辦幼兒園,使得幼兒教育形成體系化模式,近年來,無論是專業教育人員還是家庭教育成員,都在探尋幼兒教育的本質,為更好的激發幼兒的潛能,幫助幼兒從幼時起構建認知邏輯而探索路徑。幼兒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更好的進入小學,而是要從幼兒的本心出發,幫助幼兒獲得學習能力,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點,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發散思維。幼兒教育本質性與其根本意義的思考,是當前教育人士普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本質;規定性;意義
幼兒是我國的新生代力量,思考幼兒教育的本質,還要從當代幼兒的教育特點、教育體系形制、傳統教育觀點出發,進行多視角的探索,在進行幼兒教育意義的探尋、思考中,更是要圍繞幼兒本身,分析幼兒視角下他們的本真想法,關注幼兒的言行與成長趨勢,幫助幼兒在身體發育的同時獲得腦力進步,同時加強幼兒的心理成熟,使得幼兒能夠形成適應社會、自我成長的意識。
1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
1.1當代幼兒教育特點的規定性
對幼兒教育展開本質性的思考,就要深入的挖掘幼兒教育的普遍問題,對幼兒現代化教育進行跟蹤、調查、研究、問題總結,依據現實的條件展開對其教育本質的分析,而不是脫離于現實,依托于虛無縹緲的現象學理論去主觀臆測,當代幼兒教育注重對幼兒全面能力的啟蒙,教育容易受到家長情緒、辦園條件的影響,在幼兒這一本源教育階段,由于未受國家的統一教育模式規定限制,教育本質存在不同的偏重,從當代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幼兒教育本質多集中于對幼兒普遍認知功能的激發,而忽視對幼兒心理因素的摸索。
1.2教育體系形制的規定性
幼兒教育是最早的啟蒙教育,若不將“胎教”等非系統化教育列入教育形制,那么幼兒教育就可以看做出幼兒最早接受“開智”的時期,雖然幼兒教育仍舊受到了地區、經濟、主流社會思想的限制,但若幼兒教育形制與整體的義務教育模式無法契合、銜接,則也很快被時代更迭下的浪潮吞噬,幼兒教育之所以愈之普遍的開設在各個區域空間下,說明其教育科學性值得肯定,幼兒教育本質從這一視角出發,可以看做是對后續教育、乃至幼兒終身的基礎奠定。
1.3傳統教育觀點的規定性
我國是有著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在教育問題上更是一代代推陳出新了很多的思想,到了如今,素質化教育,始終跟緊時代的步伐,更看重時代建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關注人的心理健康與專業成就,幼兒教育融合了我國的基本教育理念,并采納了國外的一些先進教育思想,在幼兒整個教育過程中,禮儀、行為、思想等均滲透到幼兒生活中,形成指導思想,構建了獨屬于我國幼兒教育的情、意、理、識本土模式,回溯幼兒教育的過往、回溯本國歷史文化,幼兒教育的本質也可以看做是對傳統精神的傳承、對新聲代情、意、理、識的啟蒙,將祖祖輩輩累積下的生活體悟、智慧思想傳遞給幼兒,讓幼兒少走彎路,以“前車之鑒”的認知為人生避險信條,順利的融于家庭、走入社會。
2幼兒教育意義的探索
2.1早期啟智
福祿培爾創建了世界上的第一個幼兒園,當時創辦的啟蒙思路是:“兒童的花園(kindergarten):在這個花園里,幼兒不會受到壓抑,他們可以自由成長!”我國隨之在1903年創辦了第一所幼稚園,國內外均意識到,幼兒教育啟蒙對于幼兒的終身智力發育至關重要,以釋放幼兒的天性為基礎,以激發幼兒的潛質為目的,在幼兒時期幫助他們形成邏輯思維、拓展想象空間,允許他們自主創造,讓幼兒在學習中得到了滿足,形成了探索新知的習慣性驅動力。
2.2身體康健
幼兒時期他們的抵抗力較差,幼兒身體素質差異較為明顯,季節流行病爆發時,幼兒通常是容易感染的群體,幼兒園比較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從更加科學的角度組織幼兒鍛煉,且在集體的活動中,幼兒們找到了自己的玩伴,他們大多有共同的話題與喜好,可開展大型游戲,不自覺的進行了身體鍛煉。
2.3心理健全
幼兒們在集體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得到了身體的鍛煉,同時他們也更加的快樂、輕松,在同伴的相互敦促、相互補充、相互鼓勵下,幼兒們逐漸樹立了信心,性格更加的開朗,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待人接物也更加的有中華禮儀風范,幼兒更早的出現矛盾、消除矛盾。教師也趁早發現了幼兒身上的缺點、不良的習慣等,可及時幫助他們改正、彌補,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當他們走出幼兒園的時候,已然形成了正派作風、擁有了健全的價值思想。
3結束語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與幼兒的教育意義,從某種層次來講,具有共通性,幼兒教育期間,應遵守本心,關注幼兒的個體能力,幫助他們積極健康的成長,在適合幼兒活動的愉快環境下,促使幼兒獲得尊重、保護、潛力挖掘。
參考文獻
[1]舒曾,馬利文.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探尋[J].學前教育研究,2017(02):53-63.
[2]馬磊.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探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4):112-114.
[3]張孟海.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探尋[J].中華少年,2019(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