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華
◆摘? 要: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傳輸的過程,更是學生情感發展、知識增長、啟發智慧的過程。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施情感教育,用老師的真情實感打動學生,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情感,提高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全面提升是擺在小學數學老師面前的重要教學問題。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上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情感教育;滲透策略
情感教育已經成為當代教學中的不容忽視的教學話題,這是每個學校教學的重點,更是學科教學的熱點。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老師應該重視將情感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用情感打造高效的課堂,用情感引領學生和諧成長,快樂發展。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課堂是知識享受的主陣地,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以教材為基礎,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一邊學習數學知識,一邊受到這些情感因素的影響,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
例如:在一年級“可愛的校園”這一章節的學習中,老師便可以引領學生們看一看教材中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看,上面有整潔的校園,學生們在操場上快樂的踢球,在花園中給花兒澆水,還有的小朋友向老師鞠躬問好,通過這些插圖的講解,既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到1至10這幾個數字,增強數學認知,還能夠實施禮儀教育,讓他們熱愛學校、呵護花草、尊重師長、熱愛勞動。
再如,在“整理房間”的學習中,老師要引導小學們知道每天自己的房間都是由自己的爸爸媽媽給自己打掃和整理,讓小學生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借機實施感恩教育;在《方向與位置》這一單元“看望老人”這一課時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尊老愛幼是一個人身上必須具備的高尚品德,豐富他們的情感。在“捐書活動”這一課時,老師引領學生們知道書本要學會循環利用,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通過每一節的數學教學內容給學生傳達各種情感,激發學生們勤奮學習、樹立遠大志向。
二、優化師生關系,培養學生情感
積極、友好、民主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開展,也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愿意交往,樂于溝通,積極探索的欲望。
因此,在日常的小學數學課堂中,老師要放下自己教師的姿態,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們共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誠、坦然、民主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愛心、恒心、耐心呵護學生們的自尊心和人格,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期待和希望,從而樹立學習自信心。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妨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個滿意的點頭,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句贊美的話語,都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無比的振奮,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讓學生愿意學習親近老師、信賴老師,同時在這樣優化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才愿意和老師積極互動,在課堂上能夠建立親近、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情緒情感的產生和發展。深化學生對于民主、平等這種情感的認識,培養學生民主平等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平等、受尊重,被肯定中找到人生價值。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老師應該在課堂上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融入課堂,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投入到充滿活力,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活動中來,能夠讓學生有豐富的知識體驗、思維體驗,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探索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幫助他們感受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促進學生喜歡數學、會做數學、會用數學,促進學生情感、知識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摸球游戲”這一課時的學習中,老師可以準備10個乒乓球和兩2個羽毛球,將廢棄的紙盒作為箱子,同時將這10個乒乓球和2個羽毛球放在紙盒里,讓學生閉著眼睛摸球,這時老師給學生提出問題:每一次從紙箱中拿出一個球,這個球可能是羽毛球嗎?這個球可能是籃球嗎?可以能乒乓球嗎。這時讓一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操作,讓其他的學生進行思考,通過老師的問題引導和學生的操作和思考,增強學生對于可能性的認知,同時通過這個實際操作的教學情境創設,也能夠吸引學生們集中注意力,融入到知識的學習中來,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產生積極的情緒情感,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四、結束語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情感就像是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應該播種在這片土壤上。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課堂上越來越將情感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老師應該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讓學生積極融入到數學教學中,與老師互動,啟發智慧,挖掘潛能,從而促進數學課堂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桂蘭.數學課堂上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20(19):83-84.
[2]馬光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探究[J].才智,2020(14):44.
[3]安巧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J].甘肅教育,202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