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琛
◆摘? 要:作為藝術教育中的美術藝術教育,對于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本文從藝術材料準備和投放這兩方面入手,提出藝術材料準備的主體應為幼兒園、家庭、社區一起,拓展園所各類區域,向幼兒多提供低結構的材料。提倡讓幼兒和教師一起,作為藝術材料投放的主體,參與材料投放的工作。確保豐富的材料,較高的更新度,以激發孩子的審美水平、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
◆關鍵詞:藝術材料的準備和投放;低結構材料;幼兒為主體
藝術活動是幼兒精神生命活動的表現,藝術是幼兒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認識的另一種“語言”,具有促進幼兒向善與益智等價值。關于幼兒園藝術材料的準備與投放的相關研究較少,很多園所在藝術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都存在著材料投入數量不足、品種單一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幼兒能力的發展。因此,本文就將從藝術材料準備和投放這兩方面入手,對該研究主題進行初探。
一、幼兒園藝術材料的準備
(一)幼兒園藝術材料準備的主體
傳統觀念中,幼兒園藝術材料的準備應該是教師的基本職責。然而,幼兒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園所、幼兒與家庭、社區這三類合伙人的協同努力。對于幼兒日常藝術活動的推進,也應當把合伙人納入其中,成為藝術材料準備的共同參與者。
1.幼兒園
幼兒園是幼兒一日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幼兒藝術活動的材料準備方面,應當從園級層面,予以重視。材料的準備可以通過獲得贈予、采購、廢舊回收等多個方面進行,確保渠道的暢通,以支持各年齡段、各班級藝術活動的開展。
2.家長與幼兒
幼兒,是藝術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作為主體,如果能和家長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為藝術活動開展的前期材料準備出謀劃策,共同參與,將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能使家長主動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活動中來,讓家園共育實實在在地得以踐行。
3.社區
很多時候,幼兒園和社區的共贏還停留在辦一次活動、進行一次交流這樣低頻率、淺合作的層面。然而,社區是社會的一角,是幼兒觸碰社會的站點。那里有真實的生活,而藝術正來源于生活。因此,如果能和社區做好對接,打通相關材料供給的通道,對于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意義深遠。
(二)幼兒園藝術材料準備的場所
從材料準備的主體出發,把幼兒園、家庭、社區三類合伙人合力到幼兒教育的共同版圖上,那么材料準備的場所也就不應當囿于教室本身。幼兒園里的倉庫、藝術專室/工作坊、園所公共區域、教室(美工區角)、幼兒所在的家庭、社區都可以成為材料準備的場所。可以根據材料的不同類型,有所區分,做好前期的規劃。
(三)幼兒園藝術材料準備的內容
低結構材料,因其開放性與不固定性,能促進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深度思考力的發展。低結構的材料大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對于這些材料孩子們也相對容易收集。一方面,園所可以對一些常用的藝術材料(繪畫畫面材料、顏料及調料、畫具、手工材料等)做好前期的訂購工作,根據園所學期安排,分發給各個班級、藝術專室/工作坊;另一方面可以在幼兒園公共區域或者教室藝術區角,分門別類,設置專門的回收箱,比如飲料瓶蓋回收箱、舊布料回收箱、清潔過的飲料品回收箱等。
二、幼兒園藝術材料的投放
(一)幼兒園藝術材料投放的主體
一般情況下,教師是藝術材料的主要投放者。然而,隨著以幼兒為主體,提倡兒童參與性理念的不斷更新,我們應當提倡讓幼兒和教師一起,作為藝術材料投放的主體,參與材料投放的工作。經過對美術教學活動的實地觀察,筆者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一種材料投放模式。例如經常把馬克筆與油畫棒結合使用,先讓幼兒用馬克筆勾勒出所畫內容的輪廓,然后讓幼兒用油畫棒涂顏色,這會使幼兒形成思維定式。如果在藝術活動開展之初,教師能與幼兒共同探討活動中可能、可以用到的材料,大家一起商定、準備并參與投放,將擴大藝術活動的外延,加強幼兒的能動性,促進幼兒各大發展領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幼兒園藝術材料投放的場所
材料投放的場所,應與藝術活動開展的地點相對應。比如在教室藝術區角、藝術專室/工作坊應該常備本班級進行區域游戲或者開展藝術活動的各類材料。目前,很多幼兒園教室空間的局限,美工區角面積較小,可以考慮走廊等公共區域連接與拓展,并在這些區域,做好相關材料的投放工作。幼兒園美術工作坊類型多樣,目前開設較多的有布衣坊、紙藝坊、木藝坊、編織坊、石藝坊。作為幼兒園共享、開放的空間,美術工作坊為打破班級界限開展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機會。因此,確保此類專室/工作坊材料投放的豐富性,需要前期較大的時間、精力、材料的投入與準備。
(三)幼兒園藝術材料投放的頻率
藝術材料投放的頻率,應根據活動開展的類型,而有所區分。教室美工區角、藝術專室/工作坊、公共區域在前期準備的前提下,應定期更新投放,特別是一些常用耗材。對于一些短時間組織開展的藝術活動,可采取提前臨時投放的原則,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材料愈豐富,更新度高,孩子就能用各種方式與方法(寫、畫、搓、團、切、捏等)去探究,愈能激發孩子的審美水平、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作為專業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更需要打開思路,多鼓勵幼兒成為活動主體,加強班級與班級間、各幼兒園之間、幼兒園與家長間、幼兒園與社區間的聯系與交流,為幼兒藝術活動開展所需的藝術材料的準備與投放,做更充分的積累和更多的創新嘗試。
參考文獻
[1]楊素會.幼兒園美術材料投放的個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于少華.美術工作坊活動的實施[J].幼兒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