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花
新課程標準“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優化的課堂,要求時短高效,最有效的解決途徑就是建立高效課堂。什么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一定的時間內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高效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得到各自不同的發展和提高。那么,怎樣才能創建高效的化學課堂呢?我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化教學設計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保證
1. 要明確目標及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準繩,要具體、明確、合理。在準確解讀教材,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注入自身觀點形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教法靈活、學法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學生在一節課內會接觸很多知識,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老師抽絲剝繭,幫學生抓住主線。一堂課要高效,就要全面考慮三維目標的實現和教學的各項任務,并在教授知識同時,滲透技能的培養。例如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教給學生如何做實驗、觀察實驗和解釋實驗現象,這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我們應努力改進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探究創新為主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3.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開發校本化學練習冊
課堂四十五分鐘只是掌握了知識大概,要達到鞏固,還要多練、精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而且要給學生充分時間在參與中思考、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
教學的主要目的,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教學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要過多參與,以引導為主。
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九年級化學,內容多,零散,不系統,要記的東西多,前后聯系不緊密,只有上下冊全學完綜合運用時才較系統聯系。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覺得學化學很簡單,不重視記憶、背誦,應用時造成知識上的脫節,班中兩級分化嚴重。所以教師針對這些具體情況,再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采取策略。利用生動的實驗,為激發學生興趣,比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導課我做了“可樂噴泉”實驗,噴涌而出的可樂一下子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設置情景,讓聯系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比如:用石灰漿抹墻,再用火盆烘烤是什么道理;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純理論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比如:分小組競賽,互相提問,并給予一定的獎罰。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的高效作準備。
“高效課堂”應依托好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強調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中各成員互助合作、互相扶持,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善于傾聽、吸取他人意見,學會寬容與溝通,學會協作與分享。
三、重視實驗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抓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它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學手段之一。很多學生喜歡化學是因為課堂上有很多有趣的實驗,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盡一切可能開足實驗,指導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鍛煉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能力。例如:演示實驗高錳酸鉀制氧氣等:讓學生給“清水”中吹氣——表演“清水變牛奶”的魔術;學習水的凈化后,自制凈水器等實驗,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保證課堂高效率地進行。
四、課后反思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后盾
教學反思是在備課,授課,作業批改后對教學問題的剖析,是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全面的評價,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今后教學改進之處。教師都會對教材處理和教學過程設計等花費大量的心血,在課堂教學之后,如發現新的靈感或閃光點應該及時歸納和總結,不及時去捕捉,稍縱即逝;另外,準備再細的一節課在課堂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生成的資源,要求教師在課后積極反思形成問題的原因,如何應對,這為今后更高校的課堂打下了基礎。而且這節課是否高效在反思中也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總之,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注重課堂教學質量,力求避免無效、減少低效的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這樣,學生就不會認為學習化學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樂于學習,學習興趣會更高,課堂效率會更好,成為真正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