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陽
(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450000)
根據《技術規范》要求,涉及電客車的系統測試包括軌道動態幾何狀參數、車輛動力學響應和弓網關系測試,各項技術標準均在規范中明確,軌道、電客車、接觸網三個系統相輔相成,通過這三項測試,充分驗證在運行過程中各個系統的配合情況,降低后續運營風險。《技術規范》于2019 年7 月1 日開始執行,鄭州地鐵集團根據規范及評審要求進行總結,為后續線路開通提供指導。
測試軌道動態幾何狀參數是否符合標準及設計要求。
利用軌檢梁、車體加速度傳感器、數據存儲終端等設備。將軌檢梁安裝在構架上,采集傳感器信號至車內數據存儲終端進行數據處理,得到軌道幾何參數。同時通過速度信號處理實現電客車數據的精準定位。

圖1 設備布置圖
軌檢梁是軌道幾何參數檢測中最重要的設備,由2D 激光位移傳感器和慣性包組成,采用便攜安裝方式,快速安裝快速拆除,不會對列車造成任何影響。考慮檢測準確性,將軌檢梁安裝在轉向架構架上。為便于設備安裝,對構架軌檢梁相匹配的安裝接口應在電客車設計聯絡會上提出,防止出現后續設備無法安裝情況。軌枕梁如圖2 所示。

圖2 軌檢梁效果圖

圖3 車下軌檢設備安裝示意圖
測試受電弓同接觸網之間的配合情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通過安裝在車頂的高速數字相機采集視頻信號,通過圖像處理完成滑板高度計算,同時記錄弓網動態運行的視頻錄像。LMS 激光雷達用于測量動態導線高度和拉出值,并將所測數據傳送至檢測主機。安裝在受電弓底架上的帶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微型計算機完成DC1.5kV 高壓環境傳感器輸出信號的采集工作,并通過光纜將采集的數據傳至檢測主機。車頂上安裝的火花探測器,測定燃弧火花發生的地點, 統計燃弧時間和次數,檢出最大燃弧時間,燃弧率。

圖4 弓網關系設備布局圖

圖5 安裝示意圖
車輛動力學響應測試包括運行穩定性測試、運行平穩性測試內容,用于評價軌道狀態和車輛運行狀態的匹配性,是否符合車輛運行穩定性和平穩性的要求。
利用測力輪對、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等設備,電客車測試速度級由低到高逐級提速,每個速度級在左、右線上各運行1-2 個往返。檢查是否存在異常的輪軌作用力,確定所有的動力學響應參數均未超出評判限度值并有足夠的裕量后,再進行更高速度級的測試。完成各級速度以后,按照ATO 模式駕駛,以ATO 模式評判最終結果。

圖6 測力輪對安裝軸位圖
根據GB/T 14894-2005 要求,列車上線前,需進行動力學型式試驗,動力學指標要求同《技術規范》中車輛動力學響應標準一致,兩者區別如下:
3.3.1 測試前提條件不同。動力學型式試驗開始前,軌道需完成靜態驗收。動力學響應測試前,動力學型式試驗、本線路的軌道動態幾何狀態參數需合格才可進行。
3.3.2 測試地點要求不同。動力學型式試驗只要求在典型工況(不同曲線半徑下)進行,平均線路條件相同時,可在其它線路進行,而動力學響應測試只能在本線路進行。
3.3.3 測試范圍不同。動力學響應測試除按照不同速度等級進行測試外,還包括ATO 模式及道岔區的測試,覆蓋整個正線區間。
3.3.4 測試工況不同。為模擬正常載客情況,通常動力學型式試驗包括AW0、AW3 工況,動力學響應只需進行AW0 試驗。
動力學響應測試是在軌道、車輛驗收試驗合格后進行,為檢驗軌道- 車輛的匹配性增加的試驗,用于發現軌道、車輛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按照試驗結果排查問題。
在系統測試過程中,通常車輛動力學響應可能會出現不同理解。第一,測試方法不夠明確。動力學響應測試方法未在《技術規范》中明確,不同測試機構測試方法存在不統一。各地鐵公司應根據自身情況,對正線所有區間進行覆蓋,包括岔區和折返線,保證所有區間無異常數據。第二,評判對象不明確。同一線路,可能存在多種車型運營的情況,對于動力學響應測試,未明確一種或者所有車型均要進行試驗。根據試驗經驗,建議選取較新車型,避免車輛自身原因導致測試結果超標。第三,測試標準較為簡單。隨著不同建設進度的進行,將會出現老車參與延長線路開通評審的情況。隨著運營時間的增加,車輛動力學性能將會降低,存在超過標準的可能,而《技術規范》中動力學響應測試結果未規定不同結果下的處理措施。根據GB/T 5599-85《鐵道車輛動力學性能評定和試驗鑒定規范》要求,動力學試驗結果建議標準制定部門區分不同的限度,分為合格標準和安全裕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