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楠 溫伙生 李禧鳳 劉一冉
摘 要:目前中國人口老年化形勢嚴峻,廣州60歲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預計達到180萬。目前,廣州共有養老機構183個,養老床位6.2萬張,其中民辦養老機構占70%。平均每10個廣州人中,就有兩個是60歲以上老年人,因此養老問題逐漸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同時催生了新的黃金商機——大健康、大養老產業。基于此,對廣州相關養老機構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期完善機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廣州市機構養老事業,提升廣州市人民的幸福指數。
關鍵詞:身心健康動向;家庭良性溝通;阿爾茨海默癥;廣州市;養老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3.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6-0037-02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2019年11月23日,小組成員對廣州市兩家知名養老院分別進行了實地調研,一是廣州市天河區頤年養老院;二是廣州市越秀區孝慈軒養老院。
廣州市越秀區孝慈軒養老院是五星級養老院,曾經獲得多種養老院榮譽稱號。經過咨詢,該養老院主要服務的老人為70~80周歲活動能力差、行動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廣州市天河區頤年養老院屬于機構養老,地理位置離市區較遠,但是面積較大,內部空間寬闊,且該養老院半數是生活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半數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首先,據我們觀察得知,老年人選擇養老院最主要的出發點是護工對老人的照顧質量和關心程度。孝慈軒養老院護工數量約為12人,每層約分配2個護工照料老人,并不能周到照顧到每一個老年人。而廣州市天河區頤年養老院,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該養老院每室護工人數約2人,每層約6人。其次,我們應該重視家庭的良性溝通,孝慈軒養老院屬于嵌入式養老模式,位于居民區附近,家人可以隨時探望老年人。據統計,有55.84%能堅持每周看望老年人,有30%每個月來看老年人1次,剩下14.16%基本上沒時間看望老年人。頤年養老院屬于機構養老,地理位置離市區較遠,超過55%的家屬無法實現經常看望老年人的訴求,甚至于不看望老年人。在預防阿爾茨海默癥方面,兩個養老院沒有重點關注這一方面的問題。如果能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1.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充分照料。首先,根據對廣州市天河區頤年養老院和越秀區孝慈軒養老院的實地走訪發現,護理人員隊伍人手不足是一個十分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以越秀區孝慈軒養老院為例,一層樓通常配備兩位護理人員,負責照顧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觀察老年人的狀態情況、記錄用藥、定期檢查等等各項工作,工作量繁重與瑣碎,因此護理人員是十分不足的。其次,根據小組成員的談話走訪可以發現,雖然他們身處在養老院的群居環境中,還是時常會出現孤獨感和老而無為的消極情緒。在電子數據庫中檢索相關文獻,按納入標準進行篩選共2 628名研究對象,其自殺意念在5.6%~53.5%之間,合并發生率為21%(95%CI:14.3%~27.6%),年齡在80歲及以上的喪偶女性的自殺意念發生率較高,在養老院的日常生活中會感到寂寞無聊空虛。
2.與家庭的良性溝通互動需要得到重視。我們從老年人與家庭成員相處方式入手,應用一般資料問卷及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調查,約有6 155名老年人回答此項目,對家人關懷滿意者2 368例(38.47%),比較滿意者2 932例(47.64%),不滿意745例(12.1%),很不滿意者110例(1.78%)。結果表明,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對家庭關心的滿意程度處于較高水平。如果老年人的主觀意見如果不能進行及時反映,很可能引起焦慮、抑郁、偏執等心理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更容易造成憂慮、恐懼、悲傷、煩惱、苦悶、易激惹、發脾氣,可能會有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一系列腎上腺素上升的不良反應。兒女的關心和照顧是老年人生活尤其是精神層面的支柱,家人關心作為社會支持的重要支柱,能夠暫緩各種生活事件,如各種慢病的痛苦、醫療花費的增加、親人老伴的離世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起到保護心理的作用。家庭對老年人關心的因素在心理健康中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是保證生活質量的重要部分。情緒和情感的出現來源于具體事物能否滿足主觀需要,是人心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被滿足則產生為正性、積極的情緒,需要被忽視,則產生負性、消極的情緒。本研究結果表明,增進對老年人關懷有助減輕老年人心理癥狀有著積極作用。因此,要重視跟老年人的溝通方式和技巧。
3.對老年癡呆癥沒有規范化預防與應對。據調研數據可知,大多數養老機構僅僅關注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措施,對其他的需求不夠重視。如樓層自主性、方向提示、有效監控、熟悉感、居家溫馨感、活動設計等方面,由于我國目前在老年癡呆治療性環境意識不夠強,且針對老年癡呆治療性環境知識的研究處于相對匱乏、空白的階段。
4.安全隱患較多。首先,據我們觀察和了解得知,兩個養老院都出現了安全通道離老年人活動區域過近的情況,且安全通道位于護工觀察老年人的死角處,容易在意外突發時,不能及時對老年人情況做出反應。其次,電梯經常出現故障問題,且電梯數量過少,電梯容納空間較小。如果出現意外事故時,無法做到立即疏通老年人的工作,耗費時間過長。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不同的應對方案。在考慮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充分照料的前提下,增加養老院護理人員數量,護理人員的數量與質量極大影響了老人的生活質量。我們在每一樓層增加2名或者2名以上的護理人員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對護理人員實行相應的職責范圍圈定,讓護理人員的服務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并且通過改善護理人員的質量,從范圍上擴大招收來源,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進而從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工的質量;進行績效評估和專業培訓,績效可以與老人好評掛鉤,確立和完善護理人員面試考察制度,挑選出更高質量的護理人員。
由于與家庭的良性溝通互動需要得到重視,對老年癡呆癥也需要規范化預防與應對。所以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直接與電視連接,可隨時撥打電話與家人溝通,視頻聊天,經常性與老人互動以及開展益智游戲,鍛煉老年人的思維。根據老年人的需要,設計一款能與老人家屬相聯系的手表,可以記錄老人的生活情況,讓子女知道老人的生活和活動情況,以便子女更好地與老人溝通。除此之外,還積極建立愛心蔬菜植物園,植物既能夠用來自己食用,也能夠用于出售獲取收益,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食品安全。在我們特別重視的老年人安全方面,承諾安置質量較高的電梯,從各個細節著手減少安全隱患。
四、結語
國家高度重視機構養老問題,積極推進機構養老的發展。政府實施機構養老政策,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本文以廣州市天河區頤年養老院和越秀區孝慈軒養老院為調查案例,通過實地走訪后獲取到相關數據,并根據調研結果歸納和總結廣州在機構養老建設、機構養老事業發展和社會問題解決方面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根據調研發現的四大問題,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充分照料,缺乏與家庭的良性溝通互動,缺乏對老年癡呆癥的規范化預防與應對措施,安全通道、食品衛生、危機干預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健康養老理念,提出客觀的解決措施構想。
根據上述的研究分析,在結合社會公平理論和福利多元理論的相關理論觀點的基礎上,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善機構養老政策的有效執行。首先,通過增加養老院護理人員數量和改善護理人員的質量來緩解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充分照料的現象。其次,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設計能與老人家屬相聯系的手表、電視、云聊天的系列產品來加強家庭的良性溝通互動。再次,通過建立愛心蔬菜植物園,經常舉辦各種老年人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經常性與老人互動以及開展益智游戲,鍛煉老年人的思維來建立預防老年癡呆癥的體系。最后,為滿足目標群體的安全需求和提高目標群體的安全感來提升機構養老政策執行目標群體的有效性,營造機構養老政策執行的可靠性的安全環境,注重食品安全、配置質量較高的電梯以及增加綠色通道等措施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安全隱患。
可以看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與家庭的良性溝通互動、建立老年癡呆癥的預防體系和減少安全隱患是機構養老中必不可缺的四個因素。這四種因素之間存在著緊密關系,如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與預防老年癡呆癥之間的關系,老年人身心健康可以減少老年癡呆癥的患病幾率;家庭成員間的良性溝通互動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兩者之間密不可分,相互促進;而減少養老機構在食品安全、綠色通道、搭乘電梯方面的安全隱患是其機構的牢固基石。因此,幸福牽手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承諾致力于上述四大方面的改善,腳踏實地地進行老年人身心健康動向的密切關注,促進家庭良性溝通,預防阿爾茨海默癥,安全隱患排查等各項工作,以提供更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參考文獻:
[1]? 顧浩,程秦.上海市普陀區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現狀調研報告及策略[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2,(3).
[2]? 甑其東.北京市民辦公助養老機構運行研究——以10家民辦公助養老機構為例[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
[3]? 宋麗.重慶地區養老機構綠色建筑設計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8.
[責任編輯 毛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