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這個季節,是陳愛玲最忙的時候,有時一天能接六七個訂單。但在今年的7月10日上午,既沒有外商來店里采購,也沒有接到國外下的訂單。陳愛玲有點無奈地笑著說,“以前這時候,我是不可能和你在這兒聊天的。”
56歲的陳愛玲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一家以彩條為主要產品的商鋪已有22年了。在世界各地用來裝扮圣誕節的彩條中,平均每十件中至少有八件都從義烏出口。但在過去幾個月,她的生意一直慘淡。
陳愛玲的現狀,是義烏國際商貿城7.5萬個商鋪的典型代表。傳說中的“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實際包括好幾個實體市場,其中最大也是最著名的是義烏國際商貿城,由5棟建筑組成,有18個“鳥巢”國家體育場大小。這里經營著200多萬種小商品,銷往全球210多個國家,在新冠疫情之前,日客流量超過20萬人次,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自全球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外貿占總交易量七成的國際商貿城生意遭受重創。商城內多家商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今年生意至少下降了一半,多者達七成。過去20多年以來,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憑借外貿成為“世界超市”,但在世界形勢正發生深刻變革與互聯網全面崛起的時代背景下,這朵傳統線下交易模式孕育出來的花,正在經歷著一場嚴冬。
外貿曾助義烏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走向輝煌,如今卻成為生意斷崖式下降的禍首。義烏市商務局出口科科長陳鐵軍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過去幾個月,義烏市的出口額基本呈現“W形”,即2月受國內疫情影響,出口額探底,之后回升,但隨著3月下旬國際疫情暴發,出口額再次回落,5月起,訂單開始逐漸恢復。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管理機構為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義烏商城集團),集團市場發展總監張玉虎有些自嘲地說,這次疫情,國內主要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但義烏商戶們打滿全場。
據陳鐵軍透露,往年,義烏常駐外商人數為1.5萬人,每年到義烏市場采購的外商超過50萬人次。今年3月,義烏曾邀請10000名外商回來,但后因入境限制,只回來4000多人。據義烏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統計,1月至4月,義烏登記入住境外人員36066人次,同比下降79.3%,而常駐義烏的外商人數下降到7200余人,減少了一半左右。
過去幾個月,陳愛玲對外商的期盼程度可謂望眼欲穿。無論是外商人數,還是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的返單,陳愛玲的生意都比往年同期急劇下滑,“連以往的1/3都沒有”。今年4月,陳愛玲只接到了11筆訂單,且多為幾千元的小單子,而去年4月,她的訂單量多達40個。
即便接到訂單,陳愛玲也很糾結。國外疫情不穩定,如果做了貨,到時收不到款怎么辦?但如果現在不生產,到時又交不了貨。今年3月,陳愛玲接到的外貿訂單中,有3筆總計7萬多元的貨品,原本定于當月交貨。但后來,外商告知收貨推遲,至今貨還堆在倉庫。
疫情期間,并非所有消費品的需求都下降,防疫物資出口增長明顯。陳鐵軍說,從3月下旬起,一直到6月,從義烏市出口的防疫物資達68億元,雖然這在義烏市上半年1300億元的出口額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但不少原本并非從事口罩等防疫物資行業的企業應急轉型,一些企業過去幾個月防疫物資的出口額占到其總出口額的1/3。

7月13日晚上8時,義烏北下朱村,主播苗苗在做直播前最后的準備。攝影/本刊記者 杜瑋
在國際商貿城四區五樓鴻邁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門店內,總經理藍龍印向記者展示著一款一分鐘出650片平面口罩的高速機運轉著的視頻。他的公司原本主營U形枕、抱枕等家居用品,疫情使得其公司主打的非必需消費品國內市場萎縮,外貿生意也下降了50%。從今年3月起,他和幾個朋友花幾百萬元購置了機器,開始生產一次性平面口罩,兩個月共生產2000萬元貨品,出口到韓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賺了幾百萬。之后他又將賺到的錢轉投N95口罩生產。
藍龍印將生產口罩稱為“和時間賽跑”,他說,在義烏,像他這樣轉行生產口罩的廠家至少有幾百家,但不少廠家行動晚了,90%虧錢。對此,張玉虎也認為,只有一部分人能將防疫物資出口生意做好,這一轉型并不具普適性。
張玉虎更看好的是外貿向內貿的轉型,即“重拾內貿份額”。他說,商城里的商家們很久以來已習慣了接單、出貨、收款這樣相對輕松的外貿交易形式,不大愿意做內貿,因為內貿需要備現貨,還涉及退換貨的問題。陳鐵軍也指出,備現貨就需要墊付資金。做內銷還需要去開拓商超、電商等渠道,且日用消費品在國內并非是空白的藍海市場,競爭會比較激烈。
為挖掘國內市場,今年3月起,義烏市政府和商城集團在全國范圍內派出20個招商組招引國內采購商,在全國重點城市和二級市場還推出“市場萬里行”活動,舉辦對接會和新品發布會等。
浙江星寶傘業有限公司是國際商貿城內一家雨傘產銷企業,過去,產品主要銷往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國,因為疫情,今年開始擴展國內市場。公司董事長張吉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外貿和內銷產品的要求完全不同。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客戶,喜歡的產品底色是偏深色系的,如果有花形圖案,則青睞鮮亮奔放的圖案,但國內客戶對此很難接受,更喜歡小清新、簡約一點的設計。
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看來,疫情將導致未來外需在一定時間內持續性衰退,因此義烏市場應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國內市場的開拓上,做到國際國內兩市場兼顧。
在浙江外國語學院教師趙春蘭的一次調研中,她了解到很多以外向型為主的企業之所以不愿意接國內訂單,還在于國內的市場價格難以使生產企業獲得應有利潤。比如說,一頂帽子的生產成本可能40~50元,在國外賣到一兩百元,但因為國內不少人沒有戴帽子的習慣,品牌商給到生產商的生產加工價格只有10元到20元,國內不少消費者不愿為帽子付出較高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