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亨溢 陳國生 楊紅
摘 要:壯大文化軟實力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加速衡陽發展的必然需求。但是,衡陽市在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遇到許多瓶頸,文化資源豐富并不等于文化軟實力強大,面對這一課題,向來以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自豪的衡陽有許多工作要做。分析衡陽市提升文化軟實力所具有的優勢和所面臨的主要瓶頸,進而從政府行為角度提出加快提升衡陽文化軟實力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衡陽市;文化軟實力;政府行為;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6-0127-02
軟實力是一種通過吸引,而不是以強迫或收買為手段來達到目的的影響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衡陽作為湘南區域中心城市,其發展歷史悠久,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城市特色在提升衡陽文化軟實力、實現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衡陽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優勢
1.衡陽歷史文化悠久燦爛。衡陽歷史悠久,自古以來都是文化資源大市,文化底蘊極其豐厚。在戰國時期為楚國所轄,是楚國的重要城鎮。秦始皇統一七國后,衡陽歸屬于長沙郡。三國時期,衡陽分屬于衡陽郡和湘東郡。二郡分立的情況直至隋朝才有改觀。隋代廢衡陽、湘東二郡而立橫州。唐朝天寶年間又改名為衡陽郡,乾元元年更名衡州,宋代、元、明清分別稱之為衡陽郡、衡州路、衡州府。民國時期稱之為衡州縣。歷史在不斷更替,衡州稱謂也在不斷變遷,作為湖南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衡陽古城一直承擔著歷史文化的傳承。抗日戰爭時期,這里一度成為國民黨統轄區的重要商業城市、金融中心,其經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可以稱之為抗戰紀念場。衡陽古城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處處都能夠彰顯出曾經的燦爛,輝煌的文化在這里留下了無數印記,成為當地得天獨厚的文化軟實力。衡陽民族文化資源在品種、品位、特色上都屬于精品,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擬的。
2.文化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基礎。衡陽古城為了繼續傳承文化,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為當地的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樹立文化品牌等方面奠定了基礎。衡陽文化一方面繼承和傳承湖湘文明,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兩者的有效融合共同體現了衡陽文化大市風貌。在衡陽市政府鼎力支持私下,當地的一些文化企業再露頭角,并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他文化產業也得以快速發展,包括文化旅游、文化娛樂、廣播影視等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涌現了一大批文藝人才,文藝人才數量越來越多,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勁推動力。特別是通過旅游強市戰略的實施,2017年全市星級賓館增至36家,其中四星級4家,三星級7家,二星級25家,在建五星級3家,四星級3家。旅行社總數增至40家,其中國際社2家,國內社38家,旅游從業人員達10萬余人。
3.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在衡陽市政府的支持之下,衡陽博物院、體育場、衡陽會展中心等先后建成,并涌現了一大批文化基礎設施,開發出了陸家新屋、石鼓書院、湖湘文化紀念館、明翰公園、愛蓮閣、回雁峰景區、岳屏抗戰紀念城、退省庵、歐陽故宅等九大湖湘文化特色景點。隨著特色文化景點的全面推出,更多的人參與到抗戰精神的探討中,抗戰精神的內涵也更加豐富,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神。
4.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衡陽開展的文化活動集中體現在節慶文化、群眾文化、送文化到基層、帶來文化等方面,一系列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實現了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和提升。
二、制約衡陽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主要瓶頸
1.對于衡陽文化軟實力認識不足。特別是某些地區和部門在思想上對此重視程度不高,認為文化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在政績上也難以體現,所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資金投入上重視不足。
2.文化管理體制改革速度緩慢。文化體管理體制對文化軟實力起到了提升和保障作用,改革滯后會影響到這種作用的發揮。特別是文化部門、文化經營單位管理方式落后、權責利不清、分工不明確。文化管理部門當前尚未建立起科學的管理方法,管理過程中屢屢出現不規范現象;文化市場企業定位不準、職能模糊。在投資方面,渠道單一,社會參與度低,影響了文化產業規模、競爭力的提升。
3.從事文化產業的人才團隊實力不足。衡陽市雖然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但當地文化產業人才團隊綜合實力薄弱,人才外流、人才老化現象嚴重。受到人才匱乏等因素的限制,導致當地文化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特別是在重點文化研究領域,缺乏優秀人才進行科學論證,導致當地的文化產業質量不高,文化精品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另外,全市文化設施存在重建設、輕利用的現象。
三、提升衡陽文化軟實力的政府行為
衡量一個國家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和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就是這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性質上看,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觀念形態文化的體現,包括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制度體系等等;第二,是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上的一種文化事業,包括國民素質、民眾精神和品格等等;第三,是文化產業的體現,包括音樂、電視電影、表演藝術、動漫游戲等等。這三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文化軟實力的基本結構和整體,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路徑依賴。政府在這三個方面扮演著不同角色,在觀念形態的文化領域,政府是文化法規健全者和文化建設引領者;在文化事業領域,理論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定向者和財政的支持者;在文化產業領域,政府是產業發展環境的改善、引導者和監督者。基于文化軟實力的結構特征,筆者認為,衡陽市政府應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路徑和對策。
1.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方面增強企業凝聚力。國民精神、國家內在凝聚力、國民意志品格等等,共同構成了文化軟實力,而形成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國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衡陽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古老民族文化的凝聚,只有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才能彰顯起價值和意義。因此,衡陽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關鍵在于實現地方和民族文化與核心價值的有效融合,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國民教育全過程,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促進國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2.從文化事業和產業快速發展方面來增強其影響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文化軟實力的具體形式,只有充分利用國家在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所出臺的各項政策,結合衡陽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發展的具體狀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才能推動衡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方面,可以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的主要渠道,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強此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滿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另外,要扶持一大批具有發展前景的文化產業,借助于優勢文化產業、利用強勢文化產業,推動衡陽文化產業的均衡發展,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衡陽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支持,應積極地運用產業政策、市場化運作規律,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發展條件。
3.從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激發其內在活力。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推動文化產業向縱深處發展。衡陽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集團改革、機制建設等方面的具體措施,推動演藝集團、傳媒、影視、文化事業單位、政府職能等方面的有效轉變,通過內外部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市場體系調整等一系列措施,增強衡陽文化產業的活力。
4.從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為其提供優質人才。人才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培養、提升人才綜合素質,是大力發展衡陽文化產業的關鍵。只有培養一批專業性強、綜合實力雄厚的拔尖人才、優秀人才、符合型人才,才能滿足當地文藝創作、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衡陽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人才培養和引入方面實行項目制、聘用制、做事等等,打破人才地域界限,能夠廣泛的招攬人才。針對人才的任用和提升,要打破學歷與資歷界限,建立起科學的人才考評機制,憑借著人才能力使用人才、科學合理分配人才,保證人才的潛能能夠得以充分發揮。
5.從編制和落實文化發展規劃方面構建良好的文化發展格局。衡陽市可以對全市的文化資源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其真實情況,然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布局規劃,明確衡陽文化未來發展方向與發展的路徑,為當地文化軟實力提升提供依據。歷史文化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并且是當地的寶貴的文化資源,應該合理開發和利用,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集中區,把其作為文化產業重點工程來抓。區域中心城市往往是文化資源具體度比較高的區域,對周邊能夠起到積聚和輻射作用,可以利用中心城區的這一特征帶動城鄉文化產業的共同發展,形成文化產業區域聯動發展格局,從而實現弘揚文化軟實力的快速提升。
6.提高區域的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在維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衡陽市政府要充分運用當代的先進科學技術,合理利用資源與能源,構建人與人、人與建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平衡、公平、有序的良好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 黃耀麗,聶磊,陳希平.開放型歷史文化名城主題公園的建設[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4,(3):221-223.
[2]? 付瑞紅,吳亞光.城市文化軟實力構建中的政府行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176-177.
[3]? 陳國生.湖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測定及提升路徑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9,(6):162-168.
[責任編輯 文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