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川
兩款高端處理器技術解析
首先來看看AMD的銳龍93900X,該處理器采用TSMC臺積電7nm工藝打造,內部采用了大幅改進、IPC較上代產品提升15%的Zen2架構。包括使用新的前端架構,如加入TAGE分支預測器、更精準的指令預取功能,優化了指令緩存,同時將微操作緩存從2KB提升到4KB;在整數運算單元上,第三代銳龍處理器提升了數據載入和存儲帶寬,對數據載入和存儲指令進行管理的AGU單元從兩個提升到了三個,并提升了指令的每周期發射數。在浮點運算單元上,它的快速內容創建性能提升了兩倍,兩個浮點運算單元采用256bit設計,不僅具有更大的吞吐量,同時也實現了對AVX-256指令的支持。此外浮點運算單元的數據載入和存儲帶寬提升了兩倍,將使得數據的傳輸更具效率,并減少了與整數單元出現沖突的概率。
同時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加入了新的緩存指令,使用了較前代處理器翻倍容量的三級緩存,如12核心、24線程設計的銳龍93900X擁有多達64MB三級緩存,總共70.75MB緩存。而之前同樣采用12核心設計的銳龍Threadripper1920X的三級緩存容量只有32MB。更大的緩存容量可以有效提升處理器尋找數據的命中概率,從而增強處理器的游戲性能,減少內存訪問延遲。
此外,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內部采用了由12nm工藝打造,集成內存控制器與PCIe4.0控制器的IO芯片。如搭配同樣支持PCIe4.0的X570芯片組,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平臺可以向用戶提供多達12個帶寬達10Gbps的USB3.1接口,44條PCIe4.0通道,徹底告別以前的PCIe3.0、PCIe2.0接口。同時,AMD還為銳龍93900X配備了WraithPrismRGB即幽靈PrismRGB風冷散熱器。與前代幽靈散熱器相比,它的散熱性能更強,采用了四條純銅熱管,加上大面積純銅底座直觸的設計,搭配轉速可調節和噪音36dBA的風扇,能為用戶提供兼具靜音與性能的散熱解決方案。同時這款散熱器外部還設計了獨立的RGBLED光環,支持定制化的RGB特效,可以滿足那些對視覺效果比較挑剔的用戶。
英特爾方面,酷睿i9-10900K在處理器微架構、生產工藝上與第九代酷睿處理器CoffeeLake-SRefresh相比沒有明顯改變,其架構仍然來源于4年前的Skylake,也就是在第六代酷睿處理器上開始使用的微架構。工藝方面它仍然采用14nm++,其主要改進之處在于進一步提升了處理器規格,并小幅改進了處理器內部的物理結構,加強了處理器內部的導熱能力。如旗艦處理器酷睿i9-10900K的核心、線程數從酷睿i9-9900K的8核、16線程提升到了10核、20線程,同時最高加速頻率提升到5.3GHz。在其他核心指標上則沒有變化,它仍然只支持到PCIe3.0,三級緩存容量小幅提升到20MB。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沒有為酷睿i9-10900K配備散熱器,需用戶自行購買。
總體來說,從技術規格上看,銳龍93900X擁有更先進的架構、更多的核心、線程數,技術規格高,并支持PCIe4.0,配備高性能散熱器。酷睿i9-10900K在工作頻率上有一定優勢,但核心數偏少,技術規格沒有大的變化,且需用戶額外購買散熱器。
成本對比——價差可達2000元,便宜的處理器可搭配更高級別顯卡
在實際使用上,銳龍93900X、酷睿i9-10900K之間的價差其實遠不止700元。目前用戶裝機時,一般選擇處理器與主板捆綁銷售的板U套裝,因為套裝產品有更高的性價比。當然,對于銳龍93900X、酷睿i9-10900K這樣的高端處理器還是需要搭配做工優秀、功能豐富的中高端主板才能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舉例來說,目前銳龍93900X現在與ROGSTRIXX570-EGAMING主板捆綁銷售的板U套裝價格在5499元左右。而酷睿i9-10900K一般同Z490主板搭配,但由于Z490主板尚屬新品,價格較高,因此酷睿i9-10900K搭配中高端Z490主板的售價就要貴不少。如酷睿i9-10900K與ROGSTRIXZ490-EGAMING主板的板U套裝銷售價格就達到7498元,價差近2000元。要知道兩款主板都屬于ROGSTRIXE系列,都采用16相供電設計,均配有2.5G有線網卡、Wi-Fi6無線模塊,在做工、用料上其實差別不大。但由于捆綁處理器,以及主板芯片組的不同就帶來如此大的價差,還是有些讓人意外。其實,如果再把酷睿i9-10900K需要額外購買散熱器的費用加上,兩款處理器的使用成本價差可能會超過2000元。
這意味著在有限的預算內,如果你之前準備采用的是酷睿i9-10900K搭配GeForceRTX2080Super顯卡這樣的組合,那么在換用銳龍93900X后,完全可以將顯卡更換為更高一級的GeForceRTX2080Ti,且還不會增加成本,如上一頁的核心硬件成本對比表所示。畢竟現在高性價比GeForceRTX2080Ti與GeForceRTX2080Super之間的價差也就在2000元左右。那么哪種裝機方式能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呢?接下來我們也進行了實戰體驗。
哪種裝機方式更好?性能實戰體驗
測試點評:首先從處理器性能來看,由于AMD銳龍93900X處理器擁有更多的核心、線程數,因此銳龍93900X在大部分處理器性能測試、應用測試中都取得了領先。如在《魯大師》5.20處理器性能測試中,銳龍93900X的整體性能領先酷睿i9-10900K約8.2%。在wPrime1024M運算測試中,銳龍93900X的運算時間比酷睿i9-10900K少了約15秒。而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目前不少應用軟件都對多核心處理器提供了良好支持,因此銳龍93900X也有更好的表現—在Handbrake4K視頻轉1080p視頻中,銳龍93900X的轉碼時間少用了11.2%;在CINEBENCHR20處理器多核心渲染中,銳龍93900X領先了10.6%,在V-RAY渲染性能測試中,銳龍93900X的領先幅度也有6.9%;在7-Zip壓縮與解壓縮性能測試中,銳龍93900X的性能表現更領先酷睿i9-10900K達32.7%。而酷睿i9-10900K只是憑借更高的主頻在單線程性能測試中扳回一城。
游戲測試結果則在人意料之中,由于在相同總成本的情況下,銳龍93900X可以搭配更高一級的顯卡,因此銳龍93900X+GeForceRTX2080Ti在高端游戲平臺常用的4K游戲環境下,完勝酷睿i9-10900K+GeForceRTX2080Super的組合。在《古墓麗影:暗影》《戰爭機器:戰略版》等游戲大作中,銳龍93900X平臺的游戲平均幀速均領先酷睿i9-10900K平臺達18%,在《無主之地3》中,銳龍93900X平臺的游戲幀速領先幅度也有多達15.5%。值得一提的是,在畫面由千軍萬馬組成、場景龐大,對硬件要求很高的《全面戰爭:三國》中,兩個平臺的差距得到更明顯的體現—銳龍93900X平臺的領先幅度達到了21.8%,銳龍93900X在游戲中的最低幀速仍保持在36fps以上,而酷睿i9-10900K平臺的最低幀速已跌落至30fps,游戲中畫面有不穩定、卡頓的現象。
銳龍93900X是高端電腦的更好選擇
綜合以上體驗來看,顯然在高端處理器中,采用像銳龍93900X這樣的高性價比板U套裝才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它不僅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核心、更強的處理器多線程性能,以及支持PCIe4.0、附送高性能散熱器這樣的實惠,更能憑借較低的售價,在有限的總預算內,讓用戶能將更多的資金用在顯卡上。借助性能更強的高端顯卡,提供強悍的4K游戲性能,使用戶能獲得一臺兼顧處理器性能、軟件應用、游戲性能,“全面發展”的高端電腦。因此我們認為AMD銳龍93900X是目前高端處理器中更值得用戶考慮的選擇。最后我們也為大家推薦一款搭載GeForceRTX2080Ti顯卡、32GBDDR43600內存、4K@144Hz顯示器,售價僅在2萬元出頭的高端高性價比電腦,幫助大家開啟極速、暢快的數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