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光華
摘要:時政新聞是最具政治使命的,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全媒體時代,各個類型的新聞報道都根據自身的切實情況開始創新轉型,所以必須要對時事政治新聞進行科學有效的研究。本文通過對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新轉型的分析,第一給出了當前時事政治新聞發展的現狀,第二通過現狀分析提出了時事政治新聞現有的不足,第三根據現存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與創新方式。從而推動媒體更好地發展,為社會的整體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創新轉型
當前,時政新聞十分重要,其作用逐漸增大,地位也逐漸提升。隨著時事政治新聞的作用與地位的提升,為使時事政治新聞能夠更好地為時代發展服務,對其進行快速的、科學的創新轉型迫在眉睫。所以分析與研究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創新轉型,對于提升時政新聞的吸引能力以及提高其總體價值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傳播與發展的現狀
當前,時政新聞傳播的速度特別快,同時其發展速度也非常之快,且在社會上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是具有很高的地位的。首先,以往的時政新聞傳播方式單一,但是現如今的時政新聞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并且還在不斷地向著多樣化發展,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要,以往的媒體傳播方式不斷地向著多樣新型化傳播方式在發展。其次,現如今新聞信息的傳播路徑越來越多,時政新聞逐漸沖破了傳統媒體的界限,依著微信、微博等傳播媒介進行著廣泛的傳播,非常充分地發揮出了新媒體的優點。
二、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報道中的不足
全媒體時代,越來越多時政新聞傳播方式出現。例如,疫情期間,人民群眾憑借著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情況進行關注與了解。現如今,對于開拓時政新聞的傳播方式有著非常好的條件,但是由于當前的時政新聞編輯與報道工作在進行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實現傳播的更大價值受到了阻礙。
(一)時政新聞主題缺乏深度
時政新聞的主題大都是重要會議、各級領導的相關動態等,在進行報道時,對采編人員有著嚴格的要求,要求其用詞準確,要著重提升時事政治新聞內容的準確性和嚴肅性。長久如此,工作人員在進行時事政治新聞編輯工作時逐漸地形成了比較固定的編輯模式,如此固定的編輯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工作人員對新聞的探究興趣越來越低和新聞主題缺乏深度的問題。總結各種時事政治新聞的報道文章發現,在進行編輯工作時,工作人員都是使用簡單的敘述方式,將領導的講話內容羅列在文章中,很少去深入地研究新聞事件的主題,最終使得時政新聞的價值在傳播過程中大打折扣。
(二)時政新聞內容過于單一
時政新聞的內容是引起廣大讀者閱讀興趣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當前時政新聞的報道內容過于單一。在報道過程中,工作人員僅僅對發生事件的本身進行闡述,很少對事件進行深刻的研究,不能發現新聞內容和人民群眾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如此情況就使得時政新聞的報道內容過于單一,很難有效地使人民群眾產生觀看的興趣。
(三)時政新聞報道方式落后
往常的時政新聞報道,工作人員大都使用已經形成且固定的模式進行報道。此種方式有著自身的一些優點。例如,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現出新聞內容。但是此種報道方式沒有足夠的新鮮感,不能很好地吸引讀者,也使得讀者對多樣性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
三、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創新轉型策略
(一)觀念創新,深化主題
全媒體時代,將提升時政新聞的質量,提升時政新聞的社會傳播價值作為中心點,是編輯時政新聞的核心觀念。第一,要確切地保證時事政治和新聞的協調統一,時政新聞中的重點應當是民生內容,要把時事政治新聞同人民群眾的利益聯系起來,保證人民群眾最終受益;第二,要保障新聞的宣傳和關注度,應當朝著人民群眾感興趣的話題、喜愛的報道方式進行轉型,要更好地發揮出媒體的實質性作用,使人民群眾和政府能夠更好的互動,解決一切阻礙人民群眾和政府溝通的媒體問題。
在創新觀念的引導下,時政新聞的主題一定要進行深化,報道人民群眾感興趣的話題,才可以發揮出媒體的實質性作用。例如,針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報道中,不是只對疫情的發展情況進行簡單的闡述,而是在簡要介紹事件的基礎之上,對疫情防控和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進行深入地解讀,從而使民眾更加了解疫情的情況,更好地獲取與自身相關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國家的政策,使人民群眾的對疫情有正確的認識,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二)技術創新,優化內容
新聞采訪和編輯技術是技術創新的兩個重要方面,要想實現技術創新就要從這兩方面開始進行改變。在引入先進的編輯技術時,應當首先保證時政新聞記者可以科學有效地使用相關的技術。科學有效地提高時政新聞記者的技術能力是保證技術創新的前提,要加大時政新聞記者的培訓投入,積極對時政新聞記者進行持續性的培訓,從而保證時政記者掌握好新的技術來進行工作,為整體的技術創新提供保障。
先進的編輯技術有電子新聞采集技術、新聞追蹤技術等。科學有效地使用這些先進技術能夠對時政新聞的編輯工作和報道工作起到實質性的助推作用,可以更加高效地提升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使用先進的編輯技術優化新聞內容,在保障時政新聞質量的同時,還可以減低新聞內容編輯工作的難度,實現整體工作效率的提高。創新時事政治新聞,其開端就是編輯方式,在以前的模式化編輯基礎之上,工作人員應當有針對性地處理新聞內容,從而提高時政新聞的時代影響力。
(三)傳播方式創新,打造新聞精品
在全媒體時代創新傳播方式變得更為容易,時政新聞的傳播效率與傳播效果顯著提高有賴于高效科學的傳播方式和立體化的報道。以《德州日報》為例,在當前時期,緊隨著時代腳步,形成了集紙媒、新聞網、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于一體的新聞體系。多種形式的傳播介質充分滿足了當前新聞發展的需求,使得時政新聞的傳播能力更強,傳播效果更加顯著。
時政新聞不只是在傳播時事政治,其應當以人民群眾的需要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新聞報道,并以群眾需求倒逼改革,從而促進各個領域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各領域之間進行交流,實現社會的整體和諧高效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時政新聞的編輯工作與報道工作之中全程運用創新理念和創新技術,可以創造更多的時政新聞杰作,使其傳播范圍逐漸擴大,更好地體現時事政治新聞的價值,更好地發揮出媒體的優勢。因此要在當前時代科學有效地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充分發揮其優勢,推動其創新與轉型,推動媒體更好地發展,進而為社會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