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凡濤
摘要:配音作為動畫片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關注和需求。動畫片配音中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關系非常關鍵。有關于動畫片配音中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關系研究尚處于不完善的階段。本文將通過對現有的關于動畫片配音、動畫片配音中角色理解的重要性以及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三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并嘗試理清動畫片配音中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存在的關系,從而構建更加完美的動畫片配音藝術表達。
關鍵詞:動畫片;配音;角色理解;聲音表現
一、動畫片配音的研究概況
我國的動畫片事業發展經過了悠遠的歷史,從60年代開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經過時代的進步,動畫片的種類逐漸增加,內容和藝術性也隨之進步,同一時期下的國外動畫發展也受到了我國的影響,特別是60到80年代中期,日本的動畫產業也受到我國動畫發展的影響。但是從90年代起,我國的動畫發展逐漸衰落,到建國后,國內的動畫事業才得以恢復。如今,動畫事業發展興起,動畫作品越來越多,精品也越來越多。
(一)關于動畫片配音的創作特點研究
國內動畫配音,是動畫配音員以動畫文字和圖畫為依據,加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通過聲音的方式將動畫人物個性化特點展現出來。在配音過程中,動畫配音員需要掌握好語言藝術節奏來進行藝術創造。鄭周元在《影視動畫中聲音的運用》(2008)一文中提到影視動畫的聲音是由創作者在對動畫片和動畫人物理解基礎上的全新創作。根據影視動畫聲音元素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它分為角色配音、音效和音樂三種類型。影視動畫中的聲音元素能夠把握節奏、增添情趣、烘托氣氛、渲染情緒、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對提高動畫的質量和增強動畫的藝術性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配音員聲音的處理研究
動畫片整個作品創意的呈現,不單單依靠動畫片中的畫面造型,不可或缺的還有聲音的加入,聲音對畫面進行了詮釋和補充。聲音的加入可以作為轉場,國內動畫產業處于發展的黃金階段,就要更加注重對配音的把握,抓住這一發展的重要時期,力爭做出更加優秀的動畫作品。
聲音是電視作品的基本變現形式之一,在電視作品效果呈現中占據重要地位,聲音的加入不僅對畫面作出詮釋,還對畫面無法展示的內容進行補充。通過聲音的加入,可以為電視作品設計轉場語言,也可以為電視畫面進行延續,也可以淡入淡出。電視片的聲音魅力,既取決于主持人和配音員獨特的嗓音特色,更取決于主持人和配音員聲音中所蘊含的情感和聲調。
(三)國產動畫片配音的發展歷程研究
國產動畫配音以及日本動漫中的中文配音見證了中國動畫的不斷發展。配音是一部動畫作品的點睛之筆,動畫配音的發展將帶動整個國產動畫產業的發展。繼影視動畫片發展之后,電視動畫片已經迎頭趕上,成為了當前受到觀眾廣泛認可與喜愛的流行動畫形態。粗略統計,國產動畫已經走過了80余年的歷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國產動畫在發展和傳播歷程中經歷了許多坎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國外的動畫作品大量涌入國內,給本土動畫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近年來,國家逐漸頒布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國內動畫產業發展,中國電視動畫正在換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動畫片配音角色理解的研究概況
“虛實相生”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審美情趣之一。哲學中的“虛實”逐步延伸到文學藝術領域,成為影響中國美學與藝術的重要理論之一。“虛實相生”的文藝創作手法同樣應用和呈現在了有聲語言藝術的電視影片的配音中,也可以應用于動畫片配音的研究和分析。
從動畫片的配音創作來分析,影視藝術是視聽藝術,作品是將聲音、畫面統一、結合起來的藝術。在影視作品中,聲音藝術可以看作是一種造型手段,聲音和畫面視覺造型結合在一起,共同創造出了蘊合影視審美價值的成果。動畫片是一種極端假定性的藝術,而配音是對影片情節最直接的敘述工具。
三、動畫片配音中角色理解和聲音表現的研究述評
(一)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研究現狀
當前,中外有很多關于國產動畫片配音審美方面的研究,可以分為:動畫片配音的創作特點研究、配音員對聲音的處理研究、動畫片的藝術效果研究以及國產動畫片的發展歷程研究這四類。這些研究對于對我國動畫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對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借鑒前人的發展所得來的豐富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改變以往動畫配音行業一片散沙,配音員各自為戰的舊局面,建立起一個可持續運行的動畫配音市場,用優秀的配音去促成優秀的動畫作品。最終,可使得國產動畫作品也走出國門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一定的認知與好評。
(二)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研究不足
縱觀中國動畫的發展史,產業進程的每一步都牽動著我國動畫迷們的心。經過近段時間對于相關文獻的查閱,中外對于中國動畫片、中國動畫片配音藝術以及國產動畫片配音的審美研究還存在著許多較為欠缺的地方,這也導致了我國動畫產業至今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其欠缺大致表現為以下幾兩點:
1.相關文獻資料稀缺
關于我國動畫片配音的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研究,相關聯的資料雖然有但是很少。大部分相關文獻資料都是關于動畫片配音或者其他片種配音角色理解的資料,這就使得我們的動畫片配音員在創作作品的時候不能準確運用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關系,不能準確把握如何使所創作的作品能夠更加符合受眾的審美情趣,如何能讓作品深入人心。
2.文獻大都集中于早期
從國產動畫片興起到現在,中外對于中國動畫片中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關系研究的案例分析極少。如,孔祥莉和齊德金在2012年所作的《國產動畫片發展空間分析——<葫蘆兄弟>創意片段思考》(2010)等,大都是對我早期的動畫作品的案例分析,只有少數的文獻資料中做過對于近年來我國動畫片的案例分析。這些研究近年來我國動畫作品案例分析的文獻也是用了中外對比的方式,基本不能作為研究我國近年來動畫作品的案例分析資料。
四、結語
總體而言,我國目前對于動畫片配音的研究已經有許多,但是關于動畫片配音中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關系探究還依然存在研究的必要性。盡管我國的動畫產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盡管現今我國動畫產業還存在著許多弊病,但是我國動漫的前景依然廣闊,我國還有許多的年輕學者也在對我國的動畫進細致的研究,嘗試對其找到漏洞和解決辦法,使其發展的更加完美。筆者將通過查閱研究相關文獻,描寫闡述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總結前人的關于動畫片配音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對動畫片配音的角色理解和聲音表現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爭取理清角色理解的重要性以及角色理解和聲音表現的關系,為以后動畫片配音工作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龍口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