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高峰 陳義萬 羅湘江
摘 要:高層建筑施工實踐在當下的建筑行業中愈加普遍。高層建筑因功能分區復雜,相應的施工技術需要精細化管控。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對上層部分和下層部分的良好轉換,對樓層結構進行調整,拓寬內部區域的空間,增強樓層的實用性和應用效果,實現剪切力強的良好轉換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
關鍵詞: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74 文獻標志碼:B
引言
高層建筑梁式轉換模板對于建筑工程來說非常重要,無論是方案設計,還是轉換成模板的施工,都關系到了工程項目的安全和質量。施工單位要控制整個支撐體系的施工要點,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升工程質量水平,杜絕安全事故發生,為行業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1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特點
1.1結構形式
高層建筑中的梁式轉換層主要有鋼筋混凝土、鋼骨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其中鋼筋混凝土應用最為廣泛。
1.2受力特點
梁式轉換層受力關系簡單,工程計算方便,受力由墻面轉移至轉換梁,后轉移至梁柱。若轉換梁上方有墻體結構,則會影響彎矩,轉換梁對應區域會出現受拉區,抵消部分彎矩。
1.3配筋要求
當前,高層建筑轉換層樓板多采用雙向配筋設計方案,需要對轉換層鄰近樓板進行加固處理。參照建筑物高度計算出抗震等級與內力調整系數,對于內部結構復雜的高層建筑,則應提高關鍵區域樓板的配筋率,以確保轉換層樓板與鄰近樓板結構穩固以及地震發生時建筑結構的安全性[1]。
2高層建筑轉換層設計選用的原則
(1)轉換布置應減少。高層建筑轉換層在結構布置上應注意貫通上下主體結構,在高層建筑框架核心筒結構型式中,尤其應上下貫通核心筒。
(2)傳力直接。轉換層上下主體豎向結構在布置時,應盡量確保水平轉換結構能夠實現傳力直接,一般情況下不考慮采用多級轉換手段,降低其復雜性。應盡量避免大質量、傳力復雜且對抗震效果造成阻撓的厚板轉換。
(3)上部弱化,下部強化。高層建筑一般具備極大的下部空間,下部空間體積增大,需要相應的強度、剛度及延性能力。為此,應將下層結構剛度進行強化,同時對上部結構剛度進行弱化,確保上下剛度及變性特征保持相近狀態。
(4)準確計算。高層建筑轉換結構應視為建筑整體結構的一部分,在對轉換層各類參數進行計算時,主要采用有限元模型方法。在補充計算結構時,建筑轉換層以上部位的結構在局部計算模型中應不少于兩層,同步對轉換層及樓層樓蓋平面剛度進行計算,計算方法采用邊界條件法
3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
3.1注重轉換梁構造設計
在對轉換梁構造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剪壓比的結果。在明確轉換梁截面尺寸的基礎上,還要避免在轉換梁上開洞。如果無法避免開洞,則需選擇梁中、軸處進行開洞,并且在開洞的洞口上下旋桿采用加密箍筋的方式,有效保證其原有的抗剪能力不受開洞的影響。
3.2模板與支架的施工
在進行模板與支架施工的過程中,需將立桿的上端與梁底的內楞、外楞進行扣接,充分做好抗滑移的準備工作。其中立桿的下端須放置在鋼墊板上,并在鋼墊板下再鋪設沿樓面的通長木板,通過利用這種方式確保有良好的支撐。另外,在梁下排架下設置掃地桿,在梁底排架的兩側設置一個橫向的斜撐,以及縱向雙肢剪刀撐,并與梁下排架同樓層滿堂架結合在一起,確保整個施工結構的穩定性。而在對整個支撐體系進行施工時,須多次檢查木楔是否頂緊、支架是否會發生滑動等問題。為保證整個模板支架有良好的穩定性,須在保證排架三維間距滿足設計要求的同時,再次進行加固和保護處理,特別是對于邊緣構件。對于斜撐及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施工,在現有的高層建筑中,要求確保每一個環節嚴格按照施工設計要求開展,并且需保證每一個環節的施工質量。而其中斜撐對于保證轉換層施工質量有著重要意義[2]。
3.3做好鋼筋的施工
首先,在放樣測量之前應該結合設計圖紙的要求合理設定鋼筋的具體參數與應用規則,對于現場的工作人員應該合理進行交底,在明確具體施工意圖的同時,可以確保符合設計的標準規范。其次,相關技術人員應該互相之間進行配合,每個部分、每個環節的質量都應該符合標準,例如:大梁上面的面筋部分,應該維持在向下彎曲的良好狀態,大梁上面的主筋部分,也應該保證和設計的要求相符,同時,還應對接頭部分、焊接部分的操作質量合理控制,以免影響到主筋部分的強度和穩定性。其次,在整體的結構中,主筋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其也屬于梁式轉換層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深入性的檢驗主筋質量,明確有無問題和不足。最后,在鋼筋下料的環節中,也需要嚴格進行連接密集度的控制,對大梁銜接處理的過程中,為確保結構穩定性和固定性,應該嚴格進行承受重力的管控,設置密集度較高的主筋結構,保證下料的規格、鋼筋的長度都能夠與標準相符,同時注意相關工程建設成本與其他操作的管理,以免發生問題和不足。
3.4混凝土澆筑施工
澆筑轉換層所需的商品混凝土,通常由附近的拌合站預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為保證混凝土的性能和質量,應嚴格控制運輸時間。通常來說不超過6h,并且混凝土車要做好保溫措施。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質量,確定不存在泌水、離析、結塊等問題,溫度不低于20℃。分層澆筑時,間隔時間不得低于3h,在上一層混凝土初凝結束且強度達到強度設計值50%以上后再開始下一層的澆筑。澆筑混凝土的厚度達到30cm后,就要開始振搗作業。如果單層混凝土的總厚度超過了50cm,需使用插入式振搗棒;如果不足50cm,可使用平板振搗器,以混凝土表面不再返漿為宜。對轉換層邊緣外置,以及與鋼筋、模板相接的位置,要注意控制好距離,避免碰撞。需設置轉換層的建筑多為高層建筑,混凝土的澆筑方式以泵送為主。如果使用泵送方式,泵送混凝土前要提前加入清水起到濕潤管道、防止混凝土粘貼堵塞的效果。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模板接縫位置有無漏漿的情況。如果及時處理,既可節約材料,又能夠提升混凝土結構強度。
3.5銜架式轉換層結構的施工
銜架式轉換層結構是在梁式的轉換成結構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結構方式。本身一個完整的轉換層就是由不同的鋼筋混凝土材料建設而成,其中銜架的上下弦桿都建立在轉換層的構造層中。由于銜架的設計高度比較高,因此下旋桿的截面積會比較小。因此在對其進行設計時,需經常應用到鋼筋材料和混凝土。比起梁式轉換層結構,這種銜架式轉換層結構的整體性能更優,有著更加明顯的承載力,并且整體結構重量比較小,可發揮出更加顯著的抗震性能[3]。
結束語
梁式轉換層在高層建筑工程中應用廣泛,有助于提高建筑結構的穩定性,符合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多樣化要求。基于力學原理,建筑主體的下部結構承受的橫向荷載較大,結構剛度水平較高,轉換層的合理設置可擴大建筑內部柱距,這樣便可在建筑室內空間設置可容納大量人流走動的安全出入口,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陳潑.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磚瓦,2020(9):142–143.
[2]常立祖.探討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J].居舍,2020(15):37.
[3]申振鐸.建筑工程梁式轉換層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