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賓 龍啟躍 干琪琪
摘 要:大數據技術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前進,在這期間互聯網金融行業也隨之崛起,成為了現如今金融市場穩健發展推動力。在互聯網金融獲得良好機遇,取得重大收益的同時,挑戰與風險也隨之出現與增加。
關鍵詞:大數據;金融
1.風險類型
1.1信息安全風險
隨著虛擬網絡的迅速發展,在線交易、在線對話、在線互動越來越多,社交網絡、智能終端已經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數據時代強調全社會信息資源的開放分享和開發利用,而個人信息涉及到個人隱私,但又具有社會經濟價值,其信息保護的邊界面臨調整。所以當前的核心問題是:大數據時代的個人數據信息應當屬于誰?誰有權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個人是否可以對信息開發利用的程度予以選擇?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將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主體、范圍及手段等產生重大影響。
1.2法律風險
在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機構或個人采取種種手段獲取他人信息,加之部分企業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不強,導致近年來對個人信息的侵權行為時有發生,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我國現行的關于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都過于原則化、抽象化,缺乏實際操作性,并存在規制范圍狹窄、公民舉證困難等不足。
2.大數據在金融風險防控的必要性
有助于科學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的建立。在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得以切實有效應用的情形下,結合巴塞爾協議中有關不同種類金融風險提出的相關計算方式,金融風險管理人員能夠更好的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金融防范體系,通過金融風險的計算、監管,將金融風險的發生率及損害率等內容進行強有力的監管。
有助于滿足新興金融服務模式的風控管理需要。在相關人員對大數據分析這一現代科學技術加以切實有效應用的情形下,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持,在幫助金融機構積極轉變自身信貸管理模式及相關理念的同時,有助于能夠適應新型金融管理模式的金融風控管理的存在及發展。
3.創新發展思路
3.1完善個人征信體系
現今金融交易是建立在虛擬的平臺之上,交易雙方的交易基礎很大程度上是雙方的信用,因此信用對金融交易實質進展的關鍵性因素。應當建立全國范圍的個人信用體系,使個人的信息及信用情況及時反映在征信體系之內,并且實現銀行間的數據共享。完備的個人征信體系,能增強人的社會性,提高顧及別人的自覺性。個人征信體系的約束,是一個比法律更寬泛的外圍約束,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約束機制,并可以更加高效地調和二者,輔助這兩個方面來建立社會的有效約束,實現社會整體文明水平的提升。
3.2加強內部防控能力
金融行業必須要加強內部防空能力,制定針對網絡業務的風險管理制度,并對其中的容易出現的風險行為進行明確和細化。構建內部控制制度的總體框架,確立“風險首位”和“內控先行”的思想和工作原則,自覺的把加強內控作為經營風險的關鍵環節來抓。
3.3健全風險問責體系
金融機構要健全對高管和員工進行風險問責的制度體系,做到有權必有責、失職必問責、問責必到位。進一步明確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及其他風險管理主體在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將每一個風險管理主體的責任落到實處,任何一個主體如果未能認真履職盡責,就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就應該被問責。強化董事會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充分發揮監事會在風險管理中的監督作用,切實提高風險管理執行主體的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持續提高業務經營的專業性、審慎性和風險管理能力。
4.結語
做好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價值,在降低金融風險帶來的系列危害的同時,對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在大數據分析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并落實大數據科學技術的切實有效利用,能夠強化提升金融風險管理的水平,對金融機構的運營發展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極具現實價值。
參考文獻:
[1]林燕珍.當今大數據時代金融風險防控的思考[J].當代經濟.2015,(11).
[2]冉俊.金融監管問責的理論邏輯及其構建路徑探析[J].浙江金融.2020,(12).
[3]許瀛彪,莫楊燊.個人征信市場化的價值及風險防范[J].民主與法制時報.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