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我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引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環境現狀進行監測、維護和保護活動,及時解決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于環境科學,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環境預測和監測系統。簡要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含義、功能和特點,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應用
GIS是基于地理空間數據庫的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的簡稱,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及時提供各種空間的動態地理信息,是為各種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也就是說,地理信息系統集用戶、分析方法、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計算機軟件和個人設計能力于一體,對地理信息進行有效的采集、處理、存儲、修改、管理、分析和自動管理。一種能傳送信息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支持是其主要特征,空間信息和相關屬性信息的處理是其基本功能。
1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簡要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是數據管理系統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而且,在實際操作中,該技術效果明顯,可以科學合理地研究地理對象的拓撲關系。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對象可以結合空間和數據屬性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并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適當的研究。另外,在實際操作中,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可以控制用戶在可視化地圖上合理控制的數據。
2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分析
2.1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含義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數據分析。它具有地形表面處理、緩沖區分析、拓撲疊加、統計和投影等功能。現有的許多地理信息系統產品都有用戶操作界面。用戶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宏語言擴展系統,如自定義功能和菜單;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還可以與外部應用程序進行通信。
2.2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優勢特點
大量研究表明,與傳統的空間信息系統相比,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具有以下四大優勢,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更加高效和實用。通過輸入實時數據,可以即時生成所需的圖像和圖形文件,繪圖功能更加人性化、科學化,用戶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識別圖形并進行色彩轉換處理。與傳統的空間信息系統相比,GIS技術具有先進的建模功能。用戶可以在收集到的地理信息的基礎上,自行開發和建模計算機語言,對地理信息的學習和分析也越來越多,與傳統的空間信息系統相比,GIS技術在數據處理方面具有更大的多樣性和有效性。GIS技術中的數據處理技術主要有數據匹配、數據集成和數據編輯。根據研究需要,將處理后的數據分為數字高差模型、數字三維模型和網格數據,數據處理分析更具多樣性和有效性,與傳統的空間信息系統相比,GIS技術具有數據輸入轉換的多樣性和方便性,用戶可以將任意格式的數據輸入到系統中,轉換成研究所必需的數據格式,更加方便實用。
3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具體應用
3.1環境信息系統的開發
各級政府環保部門在日常管理業務中需要的環境信息種類繁多,數據量巨大。這些海量信息的收集、處理、統計分析、繪制和報表輸出,構成了各級環保局最為復雜的辦公業務。傳統的環境數據庫由于空間不足,無法對復雜的現實環境進行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可以使環境管理的辦公自動化實現質的飛躍。通過分析信息的空間分布,監測信息的時間變化,比較不同的空間數據集,實現對空間信息和其他各類信息的規范化管理和信息交換,使大量抽象枯燥的數據生動化,直觀易懂,根據應用目的,可以輸出各種形式的專題地圖。
3.2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
環境管理是指利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教育措施來限制危害環境質量的人類活動。通過全面規劃,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經濟,滿足人類基本需求,超越環境的承受能力。國家和省環境保護局需要大量的環境質量數據和統計報告。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管理空氣質量、噪音、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社會經濟數據。您可以有效地組織這些信息,并執行環境統計、土地利用規劃和總體開發計劃。重點污染源是環境管理的主要內容,地理信息系統能夠清晰地反映地理位置、污染類型、污染負荷、對區域環境的影響和貢獻。污染源可以顯示在不同的水平上。文圖拉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對城市地表污染進行評估和評價,為土地類型分配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決策提供依據。
3.3在環境規劃方面的應用
環境規劃是環境政策決策支持系統(DSS)的重要內容,它利用城市、區域、流域的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等基礎數據,將經濟發展規劃與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制定城市、區域或流域的環境規劃。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主要內容有城市環境發展規劃、區域污染控制規劃、流域污染控制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基于GIS的決策支持系統的關鍵是分析模型的構建和應用,通過將各種環境和規劃模型擴展到GIS分析模塊,擴展模型分析庫,利用GIS數據庫的管理功能實現對模型的管理。模型庫主要包括關系分析模型、評價識別模型、環境質量模擬模型和各種規劃優化決策模型。
3.4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環境影響方面的評價
GIS技術可以實現土地利用現狀、點源和非點源污染、空氣質量、地下水和地表水質量等與場地相關數據的集成管理。GIS技術可以作為環境影響評價的輔助決策工具。例如,美國一所大學建立了一個科研小組,通過GIS技術的空間分析能力來評估美國及其周邊國家的環境影響。利用建立的地下水、地表水污染路徑模型和環境數據庫,分析評價了經濟發展對區域環境的影響。
3.5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面源污染方面的分析
當前環境科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源污染問題,即污染類型多、來源復雜、區域大。例如,相關科學家將地理資源分析系統與源污染模型相結合,對某條河流的水質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圖形的模式輸出分析結果,并在特殊標志中顯示易起飛區域,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污染源進行評價。根據實際用地類型合理布局。為環境保護部門的控制提供有效的決策。
3.6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水文環境方面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可以對土地利用、水文、地形等環境數據進行管理,可以在特定的程序中分析復雜的水文問題。例如,一些學者將屏障式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與有限元方法相結合,有效地分析了暴雨徑流問題,展示了洪澇面積和高流量。他在土地使用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還提供了水文資料、降雨資料、水文圖層和土壤類型的系統數據庫,可以實現工程設計和水情查詢,不需要過程劃分,可以生成從一維到三維的具體圖形模型,進而為水文資源研究提供了參考價值。
4結束語: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空間分析的關鍵工具,不僅實現了環境科學的系統化和科學化,而且促進了環境綜合管理,有效地解決了環境科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上所述,隨著GIS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GIS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環境管理、監測、影響評價、水文管理等方面,將污染源應用于環境科學管理和監測,提高了環境科學工作質量。我們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
參考文獻:
[1]劉勇, 井文涌.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及其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J]. 環境科學, 1997, 18(02):62-65.
[2]耿安朝. 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科學領域的開發與應用[J].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 2000, 13(01):17-22.
[3]聶慶華.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