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征
摘 要:社會在不斷發展,城市人口流入量在不斷增加,城市面積與規模在不斷擴張,城市規劃隨之更完善、基礎設施更完備。城市道路是市政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是市政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道路作為市政工程中的重要環節,不僅對于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方便廣大民眾出行,同時,城市道路對于美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整體形象,改善城市生活與居住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對城市道路建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過將海綿城市的理念應用于城市道路的設計與建設中,更好地改善道路的排水效率和排水質量,是我國城市未來更好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道路;規劃設計
1 引言
隨著雨季多發,城市通常會出現內澇現象,給人們的出行及城市進步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事實上,城市道路建設與城市內澇問題的出現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并為人們日常出行提供保障,提升市政道路的雨水吞吐能力,需要合理利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減少對水生環境的進一步破壞,降低城市內澇的發生率,保證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從而有效促進城市的健康長遠發展[1]。
2 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設計建設中的應用意義
現階段,海綿城市作為城市建設的新興理念,相較于其他傳統城市的建設理念而言,其優勢更突出,海綿城市理念是基于發展綠色節能型社會的大框架下,通過借助技術手段現對自然界的資源最大化的利用,進而實現生態平衡的目標。而建設生態文明,并不是狹義的環境治理和修復,也不是光有意識而不行動的口頭形式,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意識與行為相結合,還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技術和手段來規避和改善工業文明的對生態的不利影響,以綠色節約、綠色友好為發展原則和發展方向。顯而易見,加強雨水管理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城市道路管理中重要的問題,而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為城市道路的設計、建設和管理以及發展開辟了新路徑,利用海綿彈性,完成自然界雨水的儲蓄、利用,在實現城市雨水治理的前提下,利用海綿釋放功能將自然界資源充分利用在道路綠化景觀中,不僅實現了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保護,同時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城市道路的設計奠定了技術基礎。所以說,將海綿城市的理念應用于城市道路的設計與建設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3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規劃設計要點分析
3.1 城市市政道路路面的設計
首先,在市政道路設計規劃之前,需要選擇出合適的路面材料。通常會選擇滲水性能較強的路面材料,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市政建設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也能夠提升道路的整體滲水性能。通常來說,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會選擇透水瀝青混凝土作為基礎,并使用透水磚鋪設人行道等[2]。這些措施都能夠很好地提升市政道路的滲水性。同時,為了提高市政道路雨水吸收的能力,并增強道路滲透效果,需要結合實際的道路建設情況制定出合理高效的排水方案。比如三層路面設計,使得雨水通過其表面層滲透到透水層,并通過透水層將其排放到管道中,減少了雨水滲入路基的情況而直接將其排入系統。這種設計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路基排水口,避免出現路面積水的情況。
3.2 生物滯留帶設計
所謂的生物滯留帶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在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對各種植被進行充分應用,通過植被對雨水進行滯留和儲存,在這個過程中對各種生物原理進行充分應用,這樣能夠達到凈化雨水的目的。城市環境在通常情況下比較溫和,對于雨水較為充沛的地區而言,設計人員可以將生物滯留帶的設計價值和優勢充分體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將路面污染源進行有效減少,還可以降低對水資源帶來的負面作用,在城市當中也是雨水蓄調的重要途徑之一,雨水滲透面積得到進一步增加,對城市的熱島效應也可以進行有效避免。除此之外,生物滯留帶還可以在城市內部營造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對城市道路綠化帶進行有效地改進和完善,其在市政道路設計中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價值,設計人員應該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該理念的應用優勢,對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促進作用[3]。
3.3 內澇防治及雨水利用
內澇防治和雨水的利用設計過程,主要采用儲水系統,實現對這類水資源的削峰填谷作用,其中內澇的防治過程,由于在路面的設計中已經實現各類水資源的傳遞,那么需要在系統內建立配套設施,通過管道系統將城市道路空間內所聚集的雨水直接存儲到儲水設施內。如果雨水量過多,則必須要對雨水本身進行處理。另外如果道路靠近周邊的自然水環境,如河流、湖泊等,則可以通過管道系統直接把這類水資源排放至周邊的水環境內,實現對雨水的有效存儲。經凈化后的雨水可以就地用于綠地綠化和其他雜用水,涵養、補充地下水源。
3.4 調蓄技術
調蓄技術在城市道路的設計應用中主要目的,是通過調蓄功能在城市降雨過程中減少雨水峰值時的流量,并實現雨水儲蓄,為后續的凈化和再次利用提供技術基礎。調蓄技術與截留技術的相似之處在于調蓄技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雨水徑流。在城市道路建設設計中,通過設置下沉式綠地和植物緩沖帶景觀,利用下沉式綠化景觀結構,將道路兩旁飽和后流出的水進行匯集儲蓄,以供后期植物生長所需[4]。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應用于市政道路設計有效提高了城市的吸水、蓄水、滲水、凈水能力,促進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要將市政道路建設成一個吸水的海綿體,在市政道路設計任務開始籌劃時就需要因地制宜考慮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只有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市政道路設計要點和設計方法,才可確保取得的設計成果更為高效。
參考文獻:
[1] 馮帥.海綿城市市政道路設計方案[J].住宅與房地產,2020(04):93.
[2] 郭歡.海綿城市視角下的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4):47+49.
[3] 胡小云.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要點分析[J].居舍,2019(18):95.
[4] 張曉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