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賓 陳雯迪 趙俊楠
摘 要:我國近年來校園事件頻發,如疾病流行、地震災害、臺風災害、火災等,揭示了目前校園的安全系統較為脆弱。隨著我國各地信息化建設的升級,應急指揮已經從過往的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理需求中逐漸發展出來,更多應用到日常的移動執法、實時監測、實時指揮等,而這其中對應急指揮的視頻通訊需求更加迫切,指揮中心如“面對面”身臨一線,無延時指揮調度協同,成為校園應急指揮建設的重點。
關鍵詞:高校;應急管理
1 高校突發事件的特點及類型
高校應急事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一是突發性,由于事件的發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難以提前預料,無法作出準確預判;二是嚴重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將對學校正常秩序和師生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三是緊迫性,事件一旦發生,需要校方在短時間內作出應急決策。四是擴散性,當今網絡發達,校園事件一旦發生,會在短時間內通過各種信息平臺傳開,可能對社會產生影響。
2 目前我國高校突發事件管理存在的問題
2.1應急管理觀念落后,危機意識淡薄
國內部門高校危機意識淡薄,對校園突發事件沒有起到應有的重視,沒有做到“居安思?!保X得校園一切正常不會發生問題,對校園突發事件總是存在僥幸心理。校園很多預防設備只是形式,師生普遍缺乏自救的技巧,很容易發生嚴重事件。
2.2突發事件提前預警能力差,預警機制不完善
對突發事件的研究、分析不足,突發事件情況預估不到位,部分高校內部還未建立起完善的預警機制。大部分高校只是重視突發事件的事后解決與處置。經費問題導致校園突發事件機制缺乏資金,從而導致應急管理設備建設落后,安保人員熱情不高,預警機制無法實施。
2.3突發事件信息公開渠道不通暢,信息傳播不透明。
突發事件發生后,校方第一反應是將事件壓下去并且封鎖消息。學校期望通過阻止信息傳播,避免讓更多社會人員了解情況,降低社會恐慌和損失,但是實際情況往往適得其反,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其他高校學生以及社會人員由于無法通過正當渠道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只能道聽途說,往往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因此開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對公信息渠道必要性很大。
3 高校應急管理系統建設運行機制
3.1應急教育培訓
培訓計劃要有相應的培訓計劃,經常對全體師生進行安全知識講座,使廣大師生樹立危機意識,樹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觀念。通過校園媒體宣傳、舉辦素質拓展活動及應急知識競賽等,對各類突發事件及其誘因進行宣傳,普及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和相關的法律知識,培養師生的應急能力,提高師生的自救自護能力。
3.2實時監控預警
學校安保人員要對容易存在隱患的地點和人員進行排查發現異常情況后通過信息管理子系統及時報送至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部門。監控系統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相關人員應立即向學校應急管理部門報告。危機確認后,應急管理部門應通過應急預警激活應急管理系統,啟動應急預警模式,使整個系統進入緊急預備狀態,同時讓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準備。
3.3恢復重建機制
首先是教學環境恢復,突發事件解決后,若校園環境遭到破壞,學校應組織人員盡快清理現場,恢復校園環境。其次是師生身心恢復,若師生和其他工作得身體或心理受到傷害和影響,應當及時安排就醫,對于心理受到較大影響的人員,學校應當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防止心理創傷帶來二次傷害。最后是學校形象恢復,若突發事件影響了學校聲譽和形象,應當通過應急信息通道,及時處理好和社會各界的關系,采取積極的態度,及時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信息,控制事件的傳播。
結語
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穩定和諧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如何有效預防和解決高校突發事件、保證高校安全,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凡.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22(1).
[2]吳書強.大學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策略研究[J].公關世界.2021,(06).
[3]霍慶生.高質量發展視域下高校應急管理體系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