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劉楠,石榮艷,韓桂蘭
(徐州市康復醫院老年康復科,江蘇 徐州)
腦出血是腦卒中的一種類型,是由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導致的出血,發病率約占腦卒中的20%~30%[1]。腦出血患者接受治療后需要長期臥床休息,導致患者的肢體活動減少,容易出現肢體水腫及深靜脈血栓,甚至誘發肺血栓栓塞,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3]。空氣波氣壓治療儀是利用機械手段對下肢間歇階段序貫加壓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改善的物理治療方式,對靜脈血栓有預防作用[4]。因此,本研究探討空氣波氣壓治療儀在改善腦出血患者四肢血液循環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選擇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腦出血患者78例,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A組(n=39)與B組(n=39)。納入標準:(1)均經影像學檢查,符合腦出血的診斷標準[5];(2)首次發布;(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2)合并心臟病者;(3)合并嚴重肝腎疾病者;(4)既往有靜脈血栓者;(5)臨床資料不全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A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7~75歲,平均(46.28±10.44)歲,病程13~72(37.32±7.84)d。B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39~77歲,平均(46.91±8.95)歲,病程17~78(38.11±9.20)d。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均衡可比(P>0.05)。
A組患者予以地奧司明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471;規格:0.45g×12片×2板/盒)口服治療,0.45g/次,2次/d,治療20d。B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空氣波氣壓治療儀治療,儀器為北京龍馬負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IPC 600D-16090089型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將壓力袋固定于患者的腹部和四肢,選擇A模式,壓力為80mmHg,每次治療20min,每天治療2次,治療20d。
(1)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包括肢體腫脹感、疼痛程度、皮膚硬度,采用0~3分的4級評分法評估臨床癥狀,評分與臨床癥狀嚴重程度呈正比。(2)采用GE LOGIQ e便攜式超聲診斷儀測量兩組患者上、下肢治療前后的血流峰速度(Vmax)、血流平均速度(Vm)、血流量(BF)水平。(3)采用緯迪KEYPOINT-4型肌電圖儀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肢體運動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采用SPSS 25.0計算數據,使用“%”代表計數資料,組間、組內數據采用χ2檢驗,使用“”代表計量資料,組間、組內數據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數據差異。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B組患者治療后的肢體腫脹感、疼痛程度、皮膚硬度評分均顯著比A組患者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A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9±0.25 1.25±0.19*2.53±0.30 0.80±0.11*#組別 時間 肢體腫脹感 疼痛程度 皮膚硬度A組(n=39)B組(n=39)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71±0.14 1.45±0.39*2.68±0.18 1.02±0.25*#2.56±0.31 1.70±0.20*2.59±0.29 1.12±0.14*#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上、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上、下肢Vmax、Vm、BF水平明顯增加(P<0.05),且B組患者治療后下肢Vmax、Vm、BF水平顯著比A組患者更大(P<0.05)。B組患者治療后的上肢Vmax、Vm、BF顯著比A組患者更大 (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上、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上、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A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上肢下肢Vmax(cm/s) Vm(cm/s) BF(mL/s) Vmax(cm/s) Vm(cm/s) BF(mL/s)5.50±0.12 6.27±0.17*#5.48±0.13 5.79±0.14*B組(n=39)A組(n=39)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1.24±0.27 16.69±0.39*#11.28±0.29 13.32±0.34*10.13±0.25 13.35±0.24*#10.18±0.19 11.39±0.21*1.89±0.09 3.43±0.12*#1.87±0.10 2.27±0.11*18.04±0.28 20.26±0.45*#18.09±0.34 19.21±0.38*10.02±0.17 11.88±0.24*#10.05±0.19 10.65±0.21*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A組治療后比較,#P<0.05。
36.10±1.44 41.21±1.59*#36.13±1.52 38.26±1.46*組別 時間 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MCV SCV MCV SCV B組(n=39)A組(n=39)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36.42±2.10 41.56±2.18*#36.35±2.09 38.36±1.87*35.41±1.24 41.32±1.61*#35.46±1.30 37.74±1.42*35.02±1.37 42.62±1.64*#35.13±1.44 37.09±1.58*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均顯著改善(P<0.05),且B組患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CV、SCV水平顯著比A組患者更大(P<0.05)。見表3。
腦出血患者術后長期制動臥床休息,導致肌肉泵作用減弱,使得肢體血管不可有效舒縮運動,導致靜脈回流速度減慢,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增加[6,7]。空氣波氣壓治療儀是一種物理性非侵入治療儀器,操作簡單方便,經濟有效,且患者的接受程度高,能夠被廣泛應用導致骨科、康復科中[8]。空氣波氣壓治療儀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多腔氣囊有順序的、反復的充放氣,以有效擠壓、循序加壓治療部位,從而在局部形成循環壓力,以促使局部靜脈血流以及淋巴組織液回流速度加快,迅速向肢體近心端回流以減輕肢體組織內部壓力,擴張活化血管,增強動脈供血,改善肢體組織供氧供血,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有效改善肢體血液循環,減輕肢體水腫程度[9-12]。
本研究結果中,B組患者治療后的肢體腫脹感、疼痛程度、皮膚硬度評分均顯著比A組患者更低(P<0.05)。結果說明,空氣波氣壓治療儀治療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肢體皮膚硬度,減輕肢體腫脹感,促進肢體消腫,改善肢體血液循環,稀釋肢體血液炎癥因子水平,清除局部代謝產物,并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13]。表2中,采用B組患者治療后下肢Vmax、Vm、BF水平顯著比A組患者更大(P<0.05);B組患者治療后的上肢Vmax、Vm、BF顯著比A組患者更大(P<0.05)。結果提示,采用空氣波氣壓治療儀治療能夠有效加快患者的上、下肢的血流速度,增加上、下肢血流量,改善神經微循環障礙,降低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14]。從表3數據可知,B組患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CV、SCV水平顯著比A組患者更大(P<0.05)。結果說明,采用空氣波氣壓治療儀治療可有效增加患者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CV、SCV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經感覺傳導功能[15]。
綜上所述,空氣波氣壓治療儀可有效改善腦出血患者四肢血液循環,減輕肢體水腫程度,預防靜脈血栓發生,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