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陽新縣婦幼保健院,湖北 陽新)
近年來,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使老年手術逐年增加。腹部手術多用于胃腸道疾病、膽囊疾病、膽總管疾病的手術治療,老年患者因機體器官退行性改變,導致機體免疫力較低,極易誘發應激性并發癥,且同青年手術患者相比,其麻醉風險更高[1]。同時老年腹部手患者麻醉插管、手術操作及臥床等因素,均會增加患者肺部感染,也是影響患者手術效果,導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選取何種麻醉方式可間接影響老年腹部手術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為進一步探討老年腹部手術患者更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對我院患者實施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探討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該研究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且審核通過。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自愿簽署了同意書。排除術前已合并感染、凝血機制異常者;無認知障礙、精神功能異常。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行腹部手術治療老年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排除既往手術史患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參照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齡 60-75歲,平均 (68.32±4.16)歲,體質量 48-78kg,平均 (62.24±3.17)kg;研究組 46例,男 28例,女 18例,年齡61-76歲,平均(68.38±4.14)歲,體質量47-76kg,平均(62.29±3.15)kg。兩組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 (P>0.05),可對比。
兩組患者均建立外周靜脈通道,參照組實施全憑靜脈全身麻醉,給予1%-2%異氟醚(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72)靜脈吸入,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79)4mg/(kg·h)泵入,間斷追加 2.5ng/mL,依情況給予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靜脈注射以維持肌肉松弛。研究組實施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麻醉誘導前于T8-9椎間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給予2%利多卡因(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0509)3mL,后給予1%-2%異氟醚吸入,靜脈滴注維庫溴銨(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458),間斷給予0.75%羅哌卡因(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066)0.15mL/kg,復合靶控2.0ng/m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術后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復且意識清醒后,吸引分泌物并放氣、拔管。
統計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記錄兩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分析患者術中麻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肺部感染判定標準:(1)術后72h內患者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現象;(2)體溫高熱>38℃;(3)白細胞計數大于11.0×109/L,聽診可聞干濕啰音;(4)X線顯示雙肺陰影,細菌培養結果顯示陽性[2]。
參照組46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9例,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9.57%(9/46);研究組46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2例,肺部感染發生率為4.35%(2/46),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059,P=0.024)。
研究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對比()

表1 兩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對比()
蘇醒時間(min)參照組(n=46) 13.25±2.36 27.63±5.87 16.24±3.86研究組(n=46) 7.14±1.81 14.23±2.62 8.35±1.46 t 13.933 14.138 12.967 P 0.000 0.000 0.000組別 自主呼吸恢復時間(min)拔管時間(min)
兩組患者術中未發生重度不良反應,研究組出現1例煩躁,發生率為2.17%;參照組出現2例煩躁,1例牽拉疼痛,1例惡心,發生率為8.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0.846,P=0.358)。
腹部手術具有手術持續時間長、創傷性大等特點,術中因機械損傷產生的刺激及藥物麻醉作用均可能引發患者神經內分泌性反應,從而產生機體器官及代謝功能的應激反應,造成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特別對老年患者而言,其機體器官本身已出現退行性改變,免疫能力更低,感染風險高。肺部感染為老年腹部手術患者常見術后并發癥,誘因較多,但有研究顯示麻醉方式也是影響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3]。
研究證實合適的麻醉方式可緩解手術患者機體高代謝狀態,對減少術中、術后并發癥有積極意義。全麻可對患者大腦皮層邊緣系統、投射系統產生印制,但研究表明腹部手術患者術中產生的傷害性刺激,可經由交感神經低級中樞傳導,采用單純全麻并不能對該傳導過程完全抑制[4]。而在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后,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經活性,同時降低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減少心臟應激反應。另有研究顯示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科抑制兒茶酚胺的過量釋放,在擴張阻滯區域血管的同時可確保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手術造成的牽拉反應,對心腦血管影響小[5]。采用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術中患者機體狀態更為平穩、術后蘇醒更迅速,且鎮痛效果好,患者肌肉松弛度高,利于手術順利進行。且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僅適用小劑量藥物即可達到預期麻醉效果,術后蘇醒時間段短且術中術后躁動發生率低。
本次對研究組實施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腹部感染發生低于參照組,且研究組患者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短于參照組。彭澄[6]在關于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開腹手術圍麻醉期及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研究中,分別對三組患者采用全憑靜脈麻醉、吸入麻醉、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結果顯示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效果優于其它兩種麻醉方式,肺部感染發生率僅為3.33%,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結果與楊曉卿等[7]研究相一致,其數據顯示腰硬聯合麻醉后肺部感染發生率為5.71%,均低于全身靜脈麻醉的21.95%、全身吸入麻醉的19.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而且蘇醒時間、拔管時間短于其他兩組,同本次研究結果基本相同,進一步表明了同靜脈麻醉方式相比,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用于老年腹部手術患者的優勢更明顯,避免了大量使用麻醉藥物、麻醉效果不足導致的手術期間或術后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大幅度波動,降低了術后肺部感染及其它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且分析不同麻醉不良反應時,兩組患者術中未發生重度不良反應,研究組術中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7%;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在老年腹部手術中,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在起到顯著的麻醉效果時,且不會增加術中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安全性高。
綜上,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用于老年腹部手術患者中的效果顯著,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風險更低,可臨床推廣。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的麻醉方式選擇,應綜合老年患者身體狀況及手術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同時確保無菌操作原則全面執行,以獲取更好麻醉效果,確保手術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