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虎
(山西省運城市第一醫院,山西 運城)
腎結石的臨床癥狀一般表現為血尿、疼痛,結石的病灶一般在腎下盞與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的位置,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在臨床中對于該病癥的治療一般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若患者在發病時救治不及時,會對患者的腎臟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傷,而且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1]。在臨床中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就是經皮腎鏡取石術,但是單一依靠該手術進行治療患者的手術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由于結石的清除率相對較低,因此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復發率相對較高,而且容易產生術后并發癥。輸尿管軟鏡碎石術也是微創手術的一種,但是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相對較低,產生的術后并發癥也相對較少[2]。經相關研究實驗可知:將兩種手術方法聯合應用進行治療的效果相對顯著,可以更好的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的臨床效果,本文針對將輸尿管軟鏡聯合微創經皮腎鏡進行治療復雜性結石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具體情況如下。
本文的研究樣本均選取于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復雜性腎結石治療的50例患者,排除對本次實驗所涉及的手術治療方法存在禁忌癥、精神失常無法與之進行溝通交流及不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在患者及患者家屬完全知情的情況下,根據入院時間將其分為聯合組和比照組,每組25例。其中,聯合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在30歲到62歲之間,平均(46.09±5.26)歲;比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在31歲到64歲之間,平均(47.59±5.34)歲。對比聯合組患者與比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比照組予以患者單通道微創經皮腎鏡治療,醫護人員協助患者取截石位,雙下肢置于腿架上,麻醉師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麻醉藥物起效之后進行輸尿管的逆行插管,然后醫護人員幫助患者取俯臥位,俯臥后導管內注入生理鹽水制作人工腎積水,開始實施穿刺手術,使用B超進行引導定位,對結石的大小、位置、數量等進行觀察,同時需觀察結石周圍組織與結石的關系,準備就緒后開始超聲碎石,在肩胛線至12肋下的后線位置或11肋處放入斑馬導絲,將針鞘退出,建立通道,放入經皮腎鏡,對儀器可探取到的碎石全部取出并沖洗出患者體外,對于大塊的結石可以使用鉗來進行取出,小塊或者粉末狀結石可直接使用灌洗泵沖出[3]。聯合組在比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患者輸尿管軟鏡聯合治療,單通道微創經皮腎鏡的手術方法與比照組相同,實施經皮腎鏡之后,對聯合組患者予以輸尿管軟鏡進行檢查,若有剩余結石,可用狄激光進行碎石。在手術之后24-72小時進行檢測,使用尿路平片,觀察患者體內的結石情況,若患者體內的結石的剩余大于4mm,在第一次手術碎石之后的7-10天,第二次進行經皮腎鏡或者軟管取石,手術之后繼續檢查患者體內的結石情況,若其體內還有剩余,則采用體外碎石進行處理[4]。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情況,具體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血紅蛋白值。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若患者經CT檢查其結果顯示腎部結石已經排凈則為痊愈,若患者檢查結果顯示有少量碎石仍在體內,需要二次手術進行清除則為有改善,若患者經檢查仍有大量結石未排除,且二次手術無效,則為無效,統計治療總有效率。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改善例數)/總例數×100%。
比較兩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概率,常見的術后并發癥有:傷口感染、發熱、術后出血、尿瘺等,計算總發生率,總發生率為以上幾種并發癥的發生率之和。
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 19.0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臨床指標情況)行t檢驗,通過()表示;計數資料(臨床療效和術后并發癥)行χ2檢驗,通過n%表示。P<0.05表示數據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聯合組患者與比照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情況分析()

表1 聯合組患者與比照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情況分析()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血紅蛋白值(g/L)聯合組 25 52.53±10.26 41.23±2.23 15.15±3.24 112.12±3.62比照組 25 73.63±10.63 41.24±2.21 18.24±3.25 90.26±2.62 χ2 - 7.1410 0.0159 3.6665 24.4593 P-0.0000 0.9874 0.0015 0.0000

表2 聯合組患者與比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表3 聯合組患者與比照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概率比較(n%)
聯合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與比照組數值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的其他各項臨床指標均明顯好于比照組(P<0.05)。詳見表1。
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比照組患者 (P<0.05)。詳見表 2。
聯合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比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在近些年的泌尿疾病中,患有復雜性質的腎結石患者日益增多,患者通常會伴隨尿痛、排尿困難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目前臨床中對此病癥治療手段一般為經皮腎鏡、外沖擊、輸尿管軟鏡和腹腔鏡等方式,但是單一的治療方式并不能完全的碎石,且預后效果較差,所以有專家提出使用輸尿管軟鏡和經皮腎鏡聯合治療,經過實驗證明,使用該聯合治療方法的患者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安全性較高,并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而且減少了患者住院時間,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5-8]。
經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聯合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與比照組數值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的其他各項臨床指標均明顯好于比照組(P<0.05);聯合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00%,比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6.00%,相比之下聯合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P<0.05),該結果與何利[9]的研究數據相近,在他的研究報告中患者經過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達88.89%;聯合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16.00%,比照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32.00%,比較后發現,聯合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概率更低(P<0.05),此結果與羅權[10]的研究結果相仿,在他的研究數據中患者經過治療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僅為7.5%,說明本文的研究數據具有可靠性。
綜上所述,將輸尿管軟鏡聯合微創經皮腎鏡進行治療的方法應用于復雜性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其臨床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臨床指標,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還可以降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相比單一方法治療,該方法更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