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勇,聶容榮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24醫院,廣西 桂林)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1-2]。通常同時存在多個危險因素,比如吸煙、不健康的飲食、肥胖、缺乏適量運動、過量飲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都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3]。腦血管疾病作為神經科常見多發疾病,成為當今社會人們至死、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4]。醫療水平的提高對于腦卒中診治起到高效治療作用,但藥物治療沒有發揮更大優勢,患者肢體恢復不佳,對患者家屬造成較重負擔[5]。本文研究對治療腦卒中進行早期康復治療介入,轉變治療模式,提升治療質量,達到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的目的,結論如下。
研究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療的腦卒中患者80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早期康復治療組兩組,組間分布為常規組(n=40)與早期康復治療組(n=40)。常規組患者男女性別分布為25/15,年齡范圍為46-77周歲,平均(53.25±8.75)周歲,其中輕度運動障礙患者20例,中度運動障礙患者12例,嚴重運動障礙患者8例,有一定自理能力10例,自理能力障礙30例;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男女性別分布為26/14,年齡范圍為47-76周歲,平均(52.28±9.72)周歲,其中輕度運動障礙患者19例,中度運動障礙患者11例,嚴重運動障礙患者10例,有一定自理能力12例,自理能力障礙28例?;颊吣挲g、性別、合并疾病等統計結果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校準結果合格。
常規組運用常規的藥物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腦卒中的治療。早期康復治療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治療介入,具體方法如下:(1)治療前知識普及,在接受治療之前對患者及家屬告知治療的方法流程及治療后的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對治療過程的認知程度,樹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2)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臥床康復訓練。首先對患者進行基礎的床上康復訓練,引導患者翻身,避免一側肌肉組織受過久壓迫。進行頭部、四肢、足底按摩,促進血液流通,有效喚醒肌肉。并配合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關節的大幅度伸展活動[6]。對患者進行針灸等綜合康復治療過程,改善患者的偏癱狀況;(3)引導患者起坐練習,借助搖床或患者家屬手扶等,讓患者緩慢旋轉身體,并最終達到坐直的效果,進而對手部抓握進行訓練;(4)對患者進行站立的訓練,為患者提供把手,引導患者通過扶持進行站立,把握站立平衡,注意適當休息,注意膝關節和腳部的用力均勻,避免造成關節損傷[7];(5)指導患者的走路訓練。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及康復的前提下,引導患者進行手扶走步的訓練,并對擺腿、抬腿做上下走步等進行指導和幫助,配合拐杖的輔助行走工具進行有效訓練治療。記錄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自理能力、肢體功能變化情況,最后進行滿意度調查。
觀察兩組患者分別接受常規用藥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介入與用藥治療相配合的治療方案,對比FMA、ADL評分及一個月后肢體功能恢復評分,對比康復效果,并使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測評滿意度。不滿意:患者運動障礙影響較重,自理能力并未恢復,肢體功能恢復不佳,需通過治療干預康復;比較滿意:患者存在輕微運動功能障礙,可以進行簡單的自理活動,肢體功能恢復尚可,通過適當運動及護理即可更好地康復;滿意:患者顯著改善運動障礙,可以進行更高效的自理活動,肢體功能恢復良好[8]。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反之無統計學意義。
FMA評分是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測評,評分越高運動障礙影響越輕,ADL評分是對患者的自理能力進行評測,評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強。早期康復治療組接受早期康復治療介入的FMA評分(67.37±2.21)分及ADL評分(69.92±6.27)分顯著高于常規組僅接受常規藥物治療的患者評分。差異對比明顯,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FMA、ADL評分比較
早期康復治療組接受早期康復治療介入一個月后肢體功能恢復評分(62.13±9.95)分顯著高于常規組僅接受常規藥物治療的患者評分。差異對比明顯,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一個月肢體功能恢復比較
早期康復治療組接受早期康復治療介入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常規組僅接受常規藥物治療的患者滿意度。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
腦卒中最常見癥狀為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無力,猝然昏撲、不省人事,其他癥狀包括,突然出現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說話或理解困難;單眼或雙眼視物困難;行路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無原因的嚴重頭痛;昏厥等[9-11]。
腦卒中患者最佳的治療時間是在發病的三個月以內,盡早發現并接受治療,可以更快速恢復身體健康[12-13]。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溝通能力及肢體控制能力較差,護理成為了腦卒中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前到康復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早期康復治療介入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配合藥物的治療,輔助治療效果的提升,對運動障礙的減輕、自理能力的提高及肢體功能的恢復都有更好的幫助作用[14-17]。同時指導患者禁煙、限制膳食中的鹽含量、多食新鮮水果蔬菜、有規律地進行身體鍛煉、避免過量飲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18]。此外,還需要對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采取藥物治療,以減少心血管病危險并預防腦卒中[19]。
本文研究腦卒中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早期康復治療組FMA評分(67.37±2.21)分及ADL評分(69.92±6.27)分顯著高于常規組FMA與ADL評分;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一個月后肢體功能恢復評分(62.13±9.95)分高于常規組一個月后肢體功能恢復評分;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90.00%)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治療滿意度(62.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接受腦卒中治療的患者中,提供早期康復治療介入對患者的滿意度提高、運動障礙的治療、自理能力的提升及肢體功能的恢復都有顯著功效,值得普及使用。